李漢
摘 要:如何讓學生學好物理一直是困擾老師的難題。根據經驗,總結一些讓學生學好物理的方法,如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不搞題海戰(zhàn)術,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等,以期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物理;學好;學生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一樣,也是學習關于力、熱、電、磁、光、聲等現象。但這些現象彼此獨立性很強,只需要知道這些現象的常識。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高一年級所學力、直線運動、牛頓運動定律、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這個動力學體系還要運用到高二年級所學的電磁學體系中。再說初中物理與高中物理的內容差異。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有方向。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判斷就使學生難以適應。為了讓學生學好物理,下面談幾點做法。
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不搞題海戰(zhàn)術
物理課以物理知識為主要內容,科學方法又滲透于物理知識中,達爾文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笨梢姡莆栈镜目茖W方法是尤其重要的??梢哉f,中學物理中每一個模型的建立,每一個概念的抽象,每一個規(guī)律的提出,每一個公式的得到,每一個實驗的設計,每一個表格的出現,無不閃爍著科學方法的靈光。這一切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認真地“捕捉”。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門徑,知識的增長是能力發(fā)展的基礎,而能力的具備才是一個高素質的公民,才能適應科技化的現代生活。特別是當前社會生活復雜多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知識迅猛增長,學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限的教材里獲得更多的知識?又怎樣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生產技術中甚至科學研究中的具體問題,成為富有創(chuàng)造才能的勞動者呢?這要求大家在學好知識的同時必須提高自己的能力。
二、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
上課是我們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對此強調三個問題:
(一)主動聽課
有人將我們的聽課分成了三種類型:即主動型、自覺型和強制型。主動型就是根據老師講課的程序主動自覺地思考,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難點和重點進行推理性的思維和接受;自覺型則是對老師講課的程序進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講解的內容和基礎知識,對難點和重點一般不能進行自覺推理思維,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這一過程;而強制型則是指在課堂學習中,思維遲緩,推理滯留,必須在老師的不斷指導啟發(fā)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二)注意課堂要點
要聽好課,我們應善于抓課堂的要點,這主要是指重點和難點兩個方面。上課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去注意老師講課的重點內容。老師在講課時總是將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點上,進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點強調;或板書綱目,理清頭緒;或條分縷析,仔細講解等,我們應培養(yǎng)自己善于去抓住這些。對于難點,則可能因人而異,這就需要我們在預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到時候注意專心專意,仔細聽講??傊?,我們要做到“會聽”,能“聽出門道”。
(三)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
有的學生總是感到困惑,說“上課時注意了聽課,就忘了記筆記;而記了筆記,就又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了”。對此,我們應認識清楚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聽課是主要的方面,記筆記是輔助的學習手段。
三、基于模型
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是可以掌握并加以利用的。“題海戰(zhàn)術”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做很多題,我之所以說成“題海戰(zhàn)術”,“術”的含義就在于把同一道題反反復復多做幾遍,有不同種方法更好,沒有就用同一種方法重復練習。為什么呢,高中物理題目所設情景都是在理想條件下完成的,和實際問題仍存在一定差異,也就是和我們平時腦子里的一些經驗和感覺之間的差異,而這部分差異也經常被作為考點出現在各類檢測中。這些對初學者是一個難點。能不能跨過這道坎,能不能把物理思想提升并改觀,就在于能不能做到上文提到的反反復復練習同一道題。將這道題最終作為模型在思維中建立起來,從而將抽象思維再一次化為形象思維。那么如何選取這道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很多地方稱之為“母題”。課本中的例題,課后習題都是較好的選擇。學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改錯本,以此為母題進行練習,將是獨屬自己的絕世寶典。
四、獨辟蹊徑
功夫練到一定程度,可四兩撥千斤,太極無形,進退自然。模型一旦完全建立起來,亦可達到一題戰(zhàn)天下的效果。而不是將自己的改錯本越寫越多,從不反復練習思考。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所有問題歸為一句,意識培養(yǎng),模型意識、數學意識等。
物理學習和世間萬物同理,不可好高騖遠,急功近利。有意識地體會物理思想,有意識培養(yǎng)自己的物理思維,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地運用自己的物理戰(zhàn)略。學習物理,我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高國忠.怎樣讓學生學好物理[J].甘肅教育,2015(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