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萍 聶建波
摘要:厭學往往伴隨著誠信缺失,而誠信的丟失恰恰又為厭學找到了借口,而好學與誠實信用能相得益彰。本文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分析了厭學與不講誠信缺失的必然性聯(lián)系,同時也就好學與講誠信之間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好學育誠信、以誠信促好學”的主要觀點。
關鍵詞:高職學生 厭學 誠信 思想品德教育
當今大學群體中厭學風氣盛行,而誠信缺失者也是大有人在。針對大學生、高職大學生厭學行為、誠信缺失及教育策略的研究甚多,找出了眾多原因,也提出了諸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大家普遍認為大學生厭學、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與“學”,并從這兩個方面找原因、去應對。但眾多的研究都只是就厭學行為論厭學、講誠信缺失單講誠信,缺乏對厭學與誠信缺失、好學與誠實信用之間關聯(lián)性的探討。本方針對高職學生的教與學特征分析高職學生的厭學行為與誠信缺失、好學與誠實信用之間的關聯(lián)性,以期達到“以誠信促好學”、“以好學育誠信”。
一、厭學與誠信缺失關聯(lián)的必然性分析
(一)因厭學而不講誠信
學生厭學能找到許多不學的“最好借口”、或是“最佳佐證”,而這些借口、佐證卻成了實實在在的“不誠實,不講信用”的證據(jù),下面的一些觀點、行為表面上看是厭學但實質上是不誠信的表現(xiàn)。
觀點之一:反正“讀書無用”,讀高職就是“混”
如今“讀書貴、就業(yè)難”是現(xiàn)實,就業(yè)既難,起薪也低,而高職學生中雖然盛行“讀書無用論”、“學而無用論”、“學而不用論”,但這些論調都是偽命題,根本站不住腳,只不過是厭學者最通常的借口罷了;至于“混”高職的想法則不僅是厭學的借口,更是對學習、對大學的一種褻瀆,“混”的是騙自己、騙家長、騙青春、騙人生的不誠信行為。
觀點之二:“不用學、不用考就能上大學”——單招推波助瀾
高職院校的單獨招生政策出臺,這實際上是為哪些中學厭學的學生提供了一條上大學的捷徑一—“不用參加高考也能上大學”,而有的中學則拼命把那些學習成績不好、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做工作甚至命令他們報試也流于形式,而初中起點的“3+2”五年制學生實行“備案制”,直接報名就行,這都無疑給了厭學者們不學、不讀也行的最好口實,但單招確實給人們打開了這樣一扇門。高職生源質量下降、差,雖然不能說單招完全沒有門檻,也不能怪單招政策出了問題,只能說這是一種現(xiàn)實的無奈。
觀點之三:“混張文憑、找份工作”是家長的“要求”
“混張文憑、找份工作”正是不少高職學生家長炮制和倡導的觀點:有的家長認為仗著自己的“人脈”關系,孩子只要有個文憑就可以憑所謂“關系”找到工作,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為了找個能管的主,孩子有學校給管住就行至于讀不讀書無所謂,成績好壞、表現(xiàn)好壞更無所謂了;正因為家長都是這種觀點,造成了高職學生中“混張文憑、找份工作”的風氣大行其道。高職學生厭學,或者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與家長的這些“要求”不無關系。這種想憑關系甚至金錢開路的想法真的是自欺欺人,“混文憑、混日子”的想法就是教學生不誠實,更是在害學生。
觀點之四:理論知識我不感興趣,知道怎樣操作就行
高職院校重視操作技能的培訓,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也比較強,但卻掩蓋著一些矛盾:一是高職存在“重操作,輕理論”的情況,學生的技能水平是提升了,但理論水平太低,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二是對那些厭學的學生而言,在實踐、實訓、實習過程中只要稍微放松監(jiān)管就容易放羊,技能水平也就成了半吊子水;三是由于實踐、實訓、實習條件的限制,如工位、崗位不夠,這些又給了厭學學生開溜的借口等等,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動手操作實踐其實對厭學者而言,還會找借口不學、不好好學。
雖然不能說厭學就等于不講誠信,但可以說他們找出的不想學、不好好學的借口是不切實際、牽強附會的,從本質上講是不
(二)因誠信缺失而厭學
有這樣一個事情:一名15級的學生在報到時已繳清學雜費,但在16年第二學期開學時要家長給學費,說學校又要繳學費了,家長以為學費是按期繳的,不知學費是按學年繳的,問題是這名學生拿到錢之后就去吃喝玩樂、上網花銷,從表面上看是這名學生“騙”家長,是不老實,但實質上是他的心思都花在讀書之外的事情上去了。所以說因厭學而找諸多不誠實的借口,是“因厭學而不誠信”,那么這種找各種各樣的借口“騙”家長、老師的不老實、不誠實的行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厭學。
如果說“騙”家長、騙老師的學生是不老實、不誠實但為數(shù)還少的話,并且還不能說明這樣的學生就是厭學,那么,那些逃夜逃鋪、上課遲到早退、課堂上隨意進出教室、上課時睡覺、打架斗毆、抽煙、酗酒鬧事等等行為,在高職學生中是大量存在的,雖然是法律、規(guī)章制度、校紀校規(guī)都是明文禁止的行為,為什么屢禁不止,明知故犯?更可怕的還有一種情形是:有的高職學生不是厭學,也不是不想學、不想讀書,而是根本是不讀、不學。這些都誠信缺失的表現(xiàn),而做出這些行為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因為厭學,正是因為不想學、不想讀書,他們才會做出諸如此類自勺行為。
雖然也不能說不講誠實信用就導致厭學,但因為厭學而“騙”、“編”和“假”的理由則是十分不誠信的,正是因為丟失了誠信,厭學的借口就信手拈來、滿口謊言。
二、高職學生好學與誠實信用相互促進的可行性分析
(一)以好學育誠信
解決厭學關鍵在于解決“教與學”的矛盾,首先要把“教”的事件做好,對高職學生而言要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習變得“有味”并且還要能做到“學以致用”,把想學、要學,認真讀書立為第一要務。
措施之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
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之路為高職學生提供了一個鍛煉操作技能的舞臺,之前流行的“訂單式”、“××訂單班”等等培養(yǎng)模式不可持續(xù)開展,主要原因是不受學生的歡迎。一旦學生對這種模式不感興趣,自然就不愿學。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讓多方受益、多方共贏,就要承認學生的主體資格,如此,才能讓企業(yè)、學校、學生共同發(fā)展、成長,學生有了真本事,自然就會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也就會更好的去學,自然也就懂得要講誠信。
措施之二:改革教學模式
高深的理論知識對高職學生是不適合的,只有把學生置身于企業(yè)崗位,面對顧客、市場,他們才會懂得要好好學、要講誠信的必要,因為只有有真本事、講誠信的人才會受到歡迎。所以,實施“邊教、邊學、邊做、邊評”教學模式,讓學生受到市場的洗禮。
措施之三:改革人才培養(yǎng)考核、評價方式
高職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考核、評價要突破以學校、企業(yè)評價為主的方式,要引入社會、行業(yè)、協(xié)會以至市場(消費者)等第三方評價的開放式考核、評價系統(tǒng),以及學生家長、學生互評等方式,不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應評價學生的基層管理能力、市場調研分析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關系創(chuàng)建等能力。
措施之四:實施課程改革
實施頂崗實訓課程化建設,把實訓、實習內容建設成一門門課程,將技能、能力實訓和理論知識的學習放到崗位上去教、去學、去做,解決高職學生“重操作、輕理論”的現(xiàn)狀,更好地實現(xiàn)實訓、實習過程的質量監(jiān)控。
措施之五:學習豐富化
疲頓效應會使高職學生按照習慣思維、因循守舊,受到習慣思維的影響,得出來的判斷是大同小異的,如果長期局限于這樣思考問題,往往會抑制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揮,就會產生厭煩感。學習豐富化就是讓學生處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中,善于動腦筋,不斷接受新的學習內容,學習豐富是解決學習疲頓效應的有效措施。
(二)以誠信促好學
“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是對高職學生的一大要求,而誠信是做人之本、立事之石。如果高職學生能在職業(yè)道德、誠實信用方面做得更好,加上動手能力的優(yōu)勢,那么,特色就會更加鮮明、亮點更多。
觀點之一:誠信是最好的老師
厭學總是要找借口,而以“騙”、“編”和“假”據(jù)多,說到底還是“不老實”、“不誠實”,所以不要為厭學者留下不講誠信的口子?!罢\信是最好的榮譽和成績”,對高職學生而言,不講誠信就會失去顧客、失去市場,即使有本事也吃不到飯或吃不到好飯:不學、不好好學就不能學到真本事,沒有真本事、不講誠信就不會受企業(yè)的歡迎,更是沒有立足之地。
觀點之二:家庭教育要重視
“誠信教育,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高職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在他們的身上留有“留守兒童”烙痕,他們“騙”家長、老師是心理亞健康的表現(xiàn);家長即使工作再忙也應與學生、學校多交流、溝通,多掌握學生的在校情況,多與關心和督促。
觀點之三:掃除心理障礙和心理疾患
厭學和不講誠信是一種“習得性行為”,主要是從眾心理和定勢心理在作祟,要走出這種“讀書無用”的心理誤區(qū),加強高職學生的技能鍛煉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是根本出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療、樹立自尊、自信之心是解決厭學和不講誠信心理疾患之道。
觀點之四: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
對行業(yè)、崗位和職業(yè)前景缺乏認識和了解,是高職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的最明顯表現(xiàn),為讀高職就是當工人、當服務員,沒有什么前景,缺乏職業(yè)規(guī)劃是造成“混”的主要原因。當高職學生對職業(yè)前景看好時,對自己的職業(yè)和人生前景自然就充滿信心和希望,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就油然而生。
觀點之五:做“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踐行者
對高職學生而言,講誠信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既要學還要能用、會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想要掌握一定的專業(yè)技能和動手能力,好好學是基礎,而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理念既是學習的要求,也是誠實信用的一個標準。
本文分析高職學生的厭學與誠信缺失的必然性、好學與講誠信的可行性,就是為探索“以好學育誠信、以誠信促好學”的途徑,為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