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加拿大垃圾焚燒處理率僅為10%,垃圾大量對外出口,主要目的國是非洲的尼日利亞、利比里亞,亞洲的中國、菲律賓、緬甸、印尼、印度等,甚至連鄰國美國也經常在不經意間成為加拿大的垃圾出口國。
加拿大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大量向中國出口回收的舊服裝,后來是廢舊塑料,2005年以后則是電子垃圾后來居上,數(shù)量從最初的每年幾十噸迅速上升到至少每年幾百噸。有人曾經形容,走私進口電子垃圾的利潤可以和毒品相比擬,卻無需冒那樣大的風險。
《環(huán)球時報》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在浙江省的國營外貿公司工作,當時公司有個下屬合作單位主業(yè)就是從加拿大進口廢塑料(回收的飲料瓶),這些廢塑料用集裝箱從加拿大溫哥華港運抵寧波,再送到當時蓬勃發(fā)展、嗷嗷待哺的小化工廠,制成當時銷量極好的聚乙烯顆粒。后來記者全家移民加拿大,妻子從事船務貨運代理,幾個骨干客戶就是做垃圾出口生意的華人。和當初“倒廢塑料”不同,如今一些倒騰洋垃圾的華人,主要經營的是電子垃圾,可從中提煉貴金屬,但提煉過程很容易引發(fā)二次污染。其次是廢報紙,主要用于國內中小型紙廠生產再生紙,但小紙廠在中國同樣是污染大戶。此外,廢金屬等也在做,但比例不大。
據(jù)《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了解,加拿大一些垃圾出口商為降低成本、規(guī)避風險,無所不用其極。比如,為了“打秤”,他們在集裝箱里夾帶大量比重大的雜物,甚至故意不清除垃圾附帶的污泥等雜質。此次新規(guī)出臺前,中國對電子垃圾“非相關成分”的允許上限是總重量的1%,但前幾年發(fā)生過中國口岸查獲“非相關成分”超過25%的情況。由于近年來加拿大加大對垃圾出口的檢查、限制,中國大口岸控制也越來越嚴,他們就在中國專門選擇新港口、小港口入關等手段,試圖蒙混過關。
此次中國首批禁止的是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24類固體廢物。根據(jù)“實施方案”的要求,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進口環(huán)境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以及紡織廢料、釩渣等固體廢物;2018年年底前,修訂《固體廢物進口管理辦法》,限定固體廢物進口口岸,減少固體廢物進口口岸數(shù)量;2019年年底前,大幅減少固體廢物進口種類和數(shù)量,提高對走私洋垃圾、非法進口固體廢物等行為的處罰標準。
按照這個方案,加拿大對中國出口洋垃圾將受到很大限制,用當?shù)睾jP人員的話說,“理論上除了已分揀的舊報紙,其他固體垃圾都很難再銷往中國”。但加拿大“懂行”的人士提醒稱,當?shù)亍袄髴簟眰兌际抢辖?,他們很可能會采取“李代桃僵”的方法繼續(xù)鋌而走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