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生
(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小學)
天地閱覽室 花木皆可讀
——“語文花木拓展課程”開發(fā)初探
汪建生
(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小學)
花草樹木(以下簡稱“花木”)是學生很熟悉的事物,是很有價值的語文拓展課程資源。“花木”拓展課程主要以校園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花草樹木及其四季變化作為學生進行語文聽說讀寫活動的主體對象,通過課程指導學生觀察身邊的花木及其四季變化,收集與積累文學作品中花木描寫語段,閱讀以花木為主要描寫對象的文章和讀物,學習花木文章的表達方法并練習寫作;結(jié)合學生實際,開展有關(guān)花木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花木課程 拓展閱讀 綜合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建議”中指出:各地都蘊藏著多種語文課程資源。學校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認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點,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積極開發(fā)潛在的資源,特別是人的資源因素和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生成的資源因素。
杭州市×××小學依山傍水,是一所特別精致的花園式學校。通過幾年對“最美校園”的打造,不僅有地面花壇,還有屋頂花園,校園四季滿目蔥綠,繁花似錦。
“樹”通常是自然、綠色、生命、向上、希望的象征,“花”則象征著美麗、善良、和諧、幸福。為了充分利用校園花木資源,挖掘校園文化,發(fā)揮花木資源對學生的教育作用,筆者結(jié)合自己任教的班級和語文學科,嘗試開發(fā)了“校園語文花木拓展課程”,旨在以花木為載體,去拓展語文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走進更廣闊的語文天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觀察能力、寫作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在語文花木拓展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杭州、熱愛學校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學會與人合作。
2.拓寬閱讀面,認識花木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古今中外花木文化智慧,吸收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提高文化品位。
3.學會運用多種方法獨立收集相關(guān)花木文學作品、著作等資料,能初步鑒賞相關(guān)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初步掌握學習花木文章的閱讀、寫作方法,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語文。
5.能留心觀察身邊的花草樹木,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
6.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shù)和多種媒體學習,通過開展誦讀、欣賞等綜合實踐活動,增加積累,增強語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序號內(nèi)容備注1語文教材中的花木文章閱讀總結(jié)寫法2現(xiàn)代文中的花木文章閱讀比較閱讀3古詩中的花木賞讀朗讀與欣賞4現(xiàn)代歌詞中的“花木”欣賞融合音樂學科5現(xiàn)代詩、兒歌、童謠中的花木誦讀欣賞與嘗試創(chuàng)作6校園參觀,花木介紹融合科學學科7校園花木觀察與日記寫作指導觀察與寫作方法8花木的語言閱讀(象征意義解讀)小組合作交流學習9花木的神話故事、童話、寓言故事會10對聯(lián)中的花木融合書法學科11歇后語中的花木小組分享12花木格言、字謎、字源探究探究性學習13花木哲學啟蒙結(jié)合(四年級下冊)《花的勇氣》教學14名人與花木的故事讀書分享會15愛護花木提示語欣賞與創(chuàng)作綜合實踐活動16四季花木攝影作品欣賞融合攝影、美術(shù)學科17參觀吳山花鳥城融合科學學科18花木詩文誦讀比賽誦讀比賽19花香換書香活動春天讀書會20桂花節(jié)語文綜合活動學校桂花開得最鬧時舉行21杭州植物園、花圃參觀融合科學學科22太子灣賞花(櫻花、郁金香)綜合實踐活動23校園花木種植、美化活動綜合實踐活動24校園最美花木拍攝活動融合攝影、美術(shù)學科25名畫中的花木閱讀與欣賞融合美術(shù)學科26拓展課程成果展示(資料匯編、學生習作編印、學習成果展示,等等)展示與評比
1.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語文花木拓展課程,著眼于學生身邊的花草樹木,在內(nèi)容的編排及活動形式上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課程內(nèi)容豐富,引領(lǐng)學生閱讀大自然中的花木,閱讀文學作品中的花木,閱讀語言藝術(shù)形式中的花木;活動形式多樣,既有實地觀察,又有動手種植;既有美文誦讀,又有故事分享,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金秋十月,校園丹桂飄香之際,我們班級結(jié)合讀書會開展“桂花節(ji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坐在桂花樹下賞桂花美景,品桂花美文,吃桂花美食,寫桂花佳作,學生特別感興趣,給他們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拓展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f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wěn)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diào)節(jié)、更新發(fā)展。語文花木課程重視教材內(nèi)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加大花木主題文章的閱讀量,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語文意識,自覺開發(fā)語文學習資源,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從而使“小課本”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大天地”。孩子們不僅養(yǎng)護花木、觀賞花木、研究花木,還讀花木的文章,寫花木的日記,更以花木拓展課程演繹著語文與學科的融合,并陶冶學生的情操。如結(jié)合教材林清玄的《桃花心木》的教學,拓展閱讀了林清玄的《百合花開》,文章語言樸實,故事形象鮮明,借物喻人的手法運用得恰到好處。
3.語用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边@句話準確地界定了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并明確地告訴我們,學習語文的重點在于語言文字運用。語文花木拓展課程從學生和生活出發(f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chǔ)。如在花木故事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在花木文章的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在每一次花木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加強語用實踐,充分體現(xiàn)語文味。
4.體驗性
語文花木拓展課程重視學生的課程體驗和反思性實踐,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構(gòu)建有聯(lián)系的閱讀生活。如圍繞“一花一世界”主題規(guī)劃的課程生活,我們期待能給學生帶來多方面的收獲:體驗花的生命成長歷程,從不同角度了解大自然中的花;以《花的勇氣》為基地文本延伸三個維度的拓展閱讀,分別是“花”的主題維度、借物喻人的寫法維度和作家(林清玄)與作品維度;圍繞“花”進行藝術(shù)體驗,如繪畫、攝影等,感受并創(chuàng)造藝術(shù)之美;最后以《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的閱讀結(jié)課,進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哲學啟蒙教育。
1.培養(yǎng)觀察能力
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樣學生才能有話可寫,有話想寫。法國著名學者貝納爾說:“良好的方法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發(fā)揮和運用天賦的才能?!闭Z文花木拓展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留意身邊的花草樹木,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豐富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校園里的花草樹木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同時也是最容易熟視無睹的。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進行觀察、記錄、分析、總結(jié),培養(yǎng)學生觀察花草樹木的興趣和習慣。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教師從兩方面去指導學生的觀察方法:第一,要抓住特點進行觀察,只有抓住花草與眾不同的地方寫,寫出來的文章才生動形象。第二,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的順序一般有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
2.指導寫作方法
校園的花草樹木豐富多彩,是學生習作的源泉。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質(zhì)和聯(lián)系?!痹谶@一前提下,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第一,閱讀課內(nèi)教材中相關(guān)花草樹木的文章及片段,如四年級下冊教材中《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花的勇氣》等文章里都有對花的描寫片段,而且寫得都很美,但手法各不相同。第二,閱讀課外書籍中相關(guān)花草樹木的文章及片段,讓孩子們交流與分享。第三,堅持寫觀察日記,定期開展專題寫作交流評比。寫觀察日記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觀察習慣的重要手段。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水平,從而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3.提高審美能力
觀察校園花木在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校園花木雖然看似平平淡淡,實際上卻蘊藏著無限的美麗和數(shù)不盡的啟示:春天,杜鵑不惜嘔心瀝血,月季盡展花容月貌;盛夏,雨打芭蕉清新悅耳,風搖梔子清甜淡雅;秋日,兩行銀杏,黃葉滿地,幾株金桂,香飄萬里;寒冬,松柏傲霜綠依舊,山茶如火雪中開。如果我們能以欣賞的眼光去捕捉生命的美麗,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介紹花木知識,必將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之情。如在校園“最美花木”評價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寫觀察日記、攝影等活動,讓同學們捕捉各種花木之美,挖掘各種花木的美好含義,培育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4.完善人格品德
語文花木拓展課程的學習,不僅引領(lǐng)學生到更寬廣的學習天地中去學習,獲得知識,獲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完善學生的人格品德。學習花木課程,秉承花木精神,獲得人生智慧。人的成長,猶如一棵樹一般。微風清徐,一粒種子飄落,扎根泥土,吸天地之靈氣,汲日月之精華,發(fā)芽吐綠,抽枝,茁壯,用綠蔭回報大地。有理想信念的“塵世浮華,我只愿像一棵樹一樣,扎根于大地,向著自己渴望的天空,張開懷抱,隨風舞動枝葉,看冬去春來,看云卷云舒,沉默著高傲”。有鼓勵祝福“生如果樹,在風雨中成長 ,在陽光下開花,繁花落盡,碩果累累,花季爛漫。雨季的憂傷,隨著年輪的漸漸淡忘,沉淀于心的,一半是對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對殘缺的接納”。人的一生也如同花的一生——成長,美麗綻放,靜靜地孕育種子 ,回歸土地。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世界,也都和萬物一起擁有一個共同的世界,共同的世界美好了,每個人的人生才美好。
“沿著校園熟悉的小路,清晨來到樹下讀書,初升的太陽照在臉上,也照在身旁這棵小樹上。親愛的伙伴、親愛的小樹,和我共享陽光雨露,讓我們記住這美好時光,直到長成參天大樹……”歌聲伴著讀書聲,一棵樹搖動著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校園語文花木拓寬課程與學校的成長、師生的成長相依相伴。
責任編輯:符 敬
附件1: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三年級至六年級各冊教材花木描寫整理
續(x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