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瑛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鎮(zhèn)天橋小學)
說到內(nèi)蒙,自然想到的是藍天、白云和一望無際的草原,而要品味草原佳作,卻也少不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草原》。
當年,老舍先生訪問陳巴爾虎旗,該旗隸屬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呼倫貝爾市。該草原是內(nèi)蒙草原風光最為絢麗的地方。綠草如畫,一望無際,“藍藍的天下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動人歌聲即是其生動寫照。在那里,老舍先生感受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之大,之美。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作品吧。
一、開門見山,直敘胸臆,表達對草原的愛意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這是老舍一貫又獨具一格的散文寫作特色。無論寫人、寫景、寫事,總是飽含感情;簡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耐人尋味。
到了草原,放眼一望,天蒼蒼,野茫茫,那種感覺,身心愉悅,在場的每個人禁不住都想高歌一曲。文章一開始就直接表達出了人們對草原的愛意,為下文做了感情的鋪墊。
汽車走了一百五十華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寥寥數(shù)語,先生那種簡而明、短而精的寫作風格就表現(xiàn)出來了。
二、語言文字功底深,意境美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翠色欲流”是說翠色即將流逝而未流。作者用一個“欲”字,神似比擬手法,把沒有生命的色彩賦予了生命,有了動感,運用文字功底之深,可見一斑。
而“流入云際”,則是說翠色已經(jīng)流入云間。說動又不動,兩者豈不自相矛盾?實則不然,這恰好巧妙地顯現(xiàn)了草原景物的逼真形態(tài)。
用“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來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來比喻河流。每一處比喻都恰當生動、色彩明麗,使景物如在眼前。簡而明,短而精的寫作風格再次表現(xiàn)了出來。比喻之妙就在字里行間,令讀者回味無窮。
“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边@句話看似寫駿馬和大牛,實際上移情于物:是因自己被草原美景所陶醉而忘記自我,融入自然。寫牛馬的樣子,實際表達的還是作者與朋友們那種流連忘返,久久不愿離開的心情。
三、動靜結合,距離變化,相得益彰
還是“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句分別描寫了兩種不同的視覺形象。
草原綠得油亮閃光,給人“欲流”的感覺。這是化靜為動,凸顯草的色彩,草的生命。這句是近看描寫:
極目遠眺,草原與長空相接,濃綠與云天照映,綠野千里,連綿不斷,一直伸向白云天邊。汽車在前進,視野中的那些“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嗎?這一句是遠看描寫。
四、對立和排斥的描寫巧妙熔合,使語言在簡潔中見意蘊、普通中見哲理,鮮明地表達思想感情
1.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2.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從用詞來看,“驚嘆”與“舒服”,“愿久立”與“想坐下”本意相反。但是,作者驚嘆的是那從未見過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钡拇蟛菰?;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機勃勃、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心胸豁達、令人心曠神怡;“愿久立”,是因為草原景色迷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靜立不動”,何況是感情豐富的人;“想坐下”,是因為眼底美景滋潤著心田,誘發(fā)起激情,要抒發(fā)、要表達。正是這矛盾的表現(xiàn)藝術巧妙地刻畫出“我”在草原的豐富的愉悅感受。
3.初入草原,聽不見一點聲音,看不見什么東西,除了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
既然“看不見什么東西”,怎么還看見“一些忽飛忽落的小鳥”呢?其實,這是以聲寫寂,以動襯靜,運用了“舛互”的修辭手法。它對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匆姟耙恍┖鲲w忽落的小鳥”,是為了更真切地襯托和強調(diào)“初入草原”時的靜感。從而突出了遼闊草原寂而不死,靜中見活的生機。
五、感情表達,貫穿于全文,結尾升華中心,民族之情自然洋溢
散文記敘按照進入草原之后的所見所聞為順序,依次描述了草原美景—歡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lián)歡話別等場景。蒙古人民的熱情好客,始終貫穿全文,處處表現(xiàn)出一種天、地、人、物,和諧相處,民族平等、友好的氛圍?!耙环剿琉B(yǎng)一方人”,獨特的風光和民俗風情表現(xiàn)得更令人神往。
結尾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話不僅道出了作者對草原的依依不舍,也寫出了所有蒙古人和漢人的共同心聲。蒙古族和漢族同為一家,情深意切,讓人感受到了悠然難盡的韻味。這猶如一個特寫鏡頭,民族情油然而生,得到了升華。
這就是大師老舍的寫作風格,一貫又獨具一格的散文寫作風格。寫人、寫景、記事,總是飽含感情;簡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耐人尋味。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