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玉
臨沂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醫(yī)院骨科,山東 臨沂 276023
骨質疏松癥(OP)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隨著社會的老齡化,患病率越來越高。目前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發(fā)生率升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嚴重威脅老年人生活及健康[1]。每年大約有700,000例與骨質疏松相關的椎體骨折。16%女性和 5%男性會出現(xiàn)有癥狀的椎體骨折[2]。骨質疏松導致椎體骨折,嚴重威脅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并產生巨額醫(yī)療費用,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是新型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能有效地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3]。然而PKP后椎體再發(fā)骨折也逐漸被學者關注。甲狀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是骨代謝過程中重要的調節(jié)因子。PTH在維持骨穩(wěn)態(tài)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雙重調節(jié)作用,一方面可增加成骨細胞的數(shù)量,促進骨生長因子釋放,從而促進骨形成,增加骨量,另一方面也可增強破骨細胞活性,促進骨吸收,使骨鈣釋放入血[4]。因此,PTH常被用于骨質疏松、骨折及骨缺損的治療。本研究從骨質疏松癥角度考慮,采用PKP聯(lián)合PTH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為臨床上兩者聯(lián)合治療的可行性及效果提供理論基礎。
選擇 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質疏松癥伴椎體壓縮性骨折的患者87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43例和對照組44例。治療組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為57.3±8.2歲,椎體壓縮性骨折個數(shù)為 1~3個,平均1.3±0.3個。對照組年齡50~77 歲,平均年齡為57.7±7.9歲,椎體壓縮性骨折個數(shù)為1~4個,平均1.3±0.4個。
納入標準:經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為椎體壓縮性骨折;所有患者均經 X 線片和 MRI 檢查顯示椎體后壁完整,椎管無占位;年齡48~80歲,符合1998年WHO骨質疏松診斷標準:骨密度T值≤-2.5。
排除標準:無內分泌、心血管、消化、血液、精神、神經系統(tǒng)疾病以及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近半年未用過激素類、麻醉類或抗骨質疏松藥物者等任何影響骨代謝的藥物,無子宮及卵巢或睪丸手術史,伴有椎體腫瘤或骨軟化癥等疾病者,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正常。兩組年齡、椎體壓縮性骨折個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方案經我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納入患者入組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鎮(zhèn)痛、臥硬板床處理,并予心肺功能以及凝血時間檢查。根據影像學檢查和臨床查體初步確定椎體病變程度和椎弓根位置。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術前使用體外金屬標志物確定椎體位置,禁食禁水。椎體成形術患者采取俯臥位 , 通過 2% 利多卡因進行浸潤性麻醉,通過C型臂 X 線機觀察 , 經過椎弓根入路 , 針尖放置在經椎弓根橢圓形皮質外緣 , 向內側傾斜15°左右逐步的進針 ,側位觀察, 穿刺的針尖達到椎體前3/4處可以停止,放置球囊,向球囊內注射造影劑,然后緩慢的對球囊進行擴張,當椎體高度恢復到滿意或者球囊達到椎體上下終板時,不再加壓,將造影劑和球囊抽出。向椎體內注入已經調和好的骨水泥,保持原來的體位,持續(xù) 20 min, 等到骨水泥充分的凝固后,如果發(fā)現(xiàn)骨水泥向椎管內、椎間孔發(fā)生滲漏,則停止骨水泥的注入。術后 2 h 內床上平臥,24 h 后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所有患者術后均口服補充元素鈣500 mg/天和維生素D 200 U/天(凱思立D,上海安盛藥業(yè)公司);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每天皮下注射PTH 1-34 20 μg(特立帕肽, 美國禮來公司),注射部位在左下腹、右下腹或者大腿外側;連續(xù)治療24周,隨行觀察兩組患者療程。
分別在術前、術后24 h、術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進行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及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評分(ODI)評定。VAS 評分標準:0~10 分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0分為無痛,1~2 分為疼痛輕微,3~4分為疼痛尚能忍受,5~9分為疼痛難忍受,10分為劇烈疼痛。ODI評分標準[5]:分別評價腰痛、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會活動、旅行等10項功能,每項0~5分,0分為無障礙,5分為完全障礙,最終記分=實際得分/50×100。
藥物治療前后腰椎(L2-4)、股骨頸、大轉子和全髖BMD:用雙能X線吸收儀(DEXA,美國Lunar公司,EXPERT-XL型)進行測定。
在藥物治療前后6個月檢測兩組患者骨代謝指標骨轉換指標骨堿性磷酸酶骨人交聯(lián)堿性磷酸酶(BALP),I型膠原N末端肽/肌酐(I型膠原N-端肽)肌酸酐(NTX / Cr);BALP測定采用酶免疫法(ELX800,Immunodiagnostic Systems Ltd); NTX / Cr測定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X800,Wampolelaboraties)。
兩組患者術前AS 與OD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6 個月,兩組患者VAS與ODI 評分均較術前改善(P<0.05),且觀察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同期(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 VAS 與 ODI 評分變化比較Table 1 Changes in VAS and OD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 6個月,觀察組患者腰椎骨密度較術前明顯改善(P<0.05),且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但是股骨頸、大轉子和全髖同治療前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與術前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n,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BALP和NTX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藥物治療6個月,觀察組血清 BALP和NTX水平較術前明顯上升(P<0.05),且明顯高于同期對照組(P<0.05)。而對照組與術前比較無明顯變化(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BAP和CTX水平比較Table 3 BAP and CTX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n,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胸腰椎是人體生理彎曲的移行部位,其也是脊柱常見的骨折部位,其發(fā)生骨折后會造成整個椎體的穩(wěn)定性破壞,從而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理功能[6]。老年患有骨質疏松時候, 因其胸腰椎的強度明顯降低,在受到外力損傷時很容易發(fā)生壓縮性骨折。經皮球囊擴張椎體后凸成形術是利用球囊將壓縮性椎體撐開,建立一定的空間,然后向其中注入高粘度的骨水泥,對壓縮性椎體的高度、椎體后凸畸形進行校正和恢復、加強椎體的穩(wěn)定性。本研究表明PKP對患者的VAS 與 ODI 評分影響明顯,術后24小時后VAS 與 ODI 評分明顯下降,這證實了壓縮性椎體被骨水泥撐開后椎體的高度、椎體后凸畸形得到恢復。因此,老年骨質疏松癥伴椎體壓縮性骨折時,PKP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有研究指出PKP 僅能夠解除椎體壓縮性骨折患者的癥狀,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患者骨質疏松的問題,患者術后容易出現(xiàn)復發(fā)或其他椎體的骨折,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7]。
近年來, 間歇應用甲狀旁腺素對骨骼的合成作用引起關注, 且其與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的聯(lián)合治療可達到較好效果。PTH作為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合成藥物,對骨代謝具有正向調節(jié)作用,能刺激成骨細胞骨形成,促進骨骼的礦化。在降低骨折風險,提高骨密度和骨質量方面有肯定療效。國內目前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主要有二膦酸鹽、降鈣素、雌激素、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骨化三醇等, 雖有一定療效, 但由于治療方法注重于抑制骨吸收, 對改善骨質量的療效較差。動物和臨床試驗結果[8-10]證明, 小劑量間歇注射PTH可刺激成骨細胞形成新骨, 促進皮質骨形成, 且可改善骨的微結構, 增加骨力學強度, 從而降低骨折風險。本研究結果證實了PTH可以有效的提高腰椎BMD,治療6個月后BMD提高的非常明顯,股骨頸, Wards 三角區(qū)及大轉子區(qū) BMD 雖較治療前增加,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這可能和治療的時間較短有關。 同時也表明腰椎骨密度增加明顯對腰椎再發(fā)骨折的預防有重大的意義。
本研究中明顯發(fā)現(xiàn)術后6個月時治療組患者的VAS 與 ODI 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可以明顯增加體內成骨活性。術后時治療組患者血清BALP和NTX都有極大提高,這再次證實了PTH可以促進成骨細胞活性。研究表明PTH不僅介導成骨細胞合成代謝,而且還可以刺激成骨細胞分泌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等因子,活化破骨細胞,從而溝通成骨 -破骨細胞之間聯(lián)系??梢?,PTH在維持骨穩(wěn)態(tài)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雙重調節(jié)作用,一方面可增加成骨細胞的數(shù)量,促進骨生長因子釋放,從而促進骨形成,增加骨量,另一方面也可增強破骨細胞活性,促進骨吸收,使骨鈣釋放入血[4]。因此,PTH常被用于骨質疏松、骨折及骨缺損的治療。
本研究聯(lián)合使用PKP和PTH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效果顯著,不僅早期安全有效,更能增加患者骨密度,增加血清 BALP和NTX水平,從而有效地促進成骨細胞活性,增加骨量,遠期還可以降低再骨折的發(fā)生率安全性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