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宏
(甘肅省通渭縣寺子川初級中學)
摘 要: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的角色也應由“教書匠”向“專家型”“學者型”轉化。為此,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觀念,盡力做好學生成長路上的向導。從四個方面論述了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好學生的向導。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領導;組織
教學過程,包括教和學兩個方面。就教師而言,它是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方法過程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有計劃地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過程。教師根據(jù)現(xiàn)行的課程標準,制訂計劃,執(zhí)行教學任務,是教學過程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教師的教,對于學生的學,對于整個教學過程,起著主導作用。
物理教學中,我們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很好地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帶領學生在知識的群山中行進,但現(xiàn)實的物理教學,個別教師大包大攬,一言堂,大致有以下情形。
一、問題與現(xiàn)狀
1.課堂教學是“自由堂”
有的教師把課堂教學理解成了讓學生自己學習和自由學習,整節(jié)課都是學生“嘰嘰喳喳”的亂言堂,或教師向學生亂丟幾套實驗器材,學生隨手亂動,或課堂中學生說到哪兒,老師跟到哪兒,對教學無組織,一味地放縱學生。教師沒有處理好學生自主參與和教師合理引導的關系。沒有體現(xiàn)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2.課堂教學是“合作社”
有的教師把課堂教學理解成學生之間的“合作社”,錯誤地認為在課堂上只要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學習才能體現(xiàn)課改精神。
實例1:在探究“串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時,教師出示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圖。而讓學生小組討論該電路的連接方式。頓時,教室里人聲鼎沸,討論異常激烈。幾分鐘后,教師一敲桌子,學生便停止“合作學習”。
實例2: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導入新課后,沒有確定相應的學習目標,便分發(fā)實驗器材,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習。這樣不少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無所事事,甚至有個別學生相互打鬧。小組活動變成了尖子生的游戲課。
由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不夠透徹,將每節(jié)課的每個問題都用“合作社”的方式進行組織。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的指導和監(jiān)控,課堂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3.課堂教學是“加工廠”
有的教師認為物理課堂教學必須是嚴格的科學探究的過程,每節(jié)課必須按照①提出問題;②猜想與假設;③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④進行實驗與搜集證據(jù);⑤分析與論證;⑥評估;⑦交流與合作的模式進行。有的教師將自己的物理教學過程定成了七步教學法,這種機械的理解很難實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更談不上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認識和對策
為了能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運用到物理課堂中來,教師一定要轉變教學觀念,讓自己以向導的身份組織課堂,引領學生,完成新課程的學習。為此,教師要在物理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1.要能夠引路
教師要完成一門課的教學任務,首先要熟悉這一門課的教學標準。比如九年級的物理,有什么要求,有哪些內容,深度如何,廣度怎樣,心里要有數(shù)。八年級的物理,有什么方法,如何進行科學探究,如何控制變量。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必須重視對課程標準的解讀,了解各年級每個教學階段的重點、難點,這樣做是非常必要的。熟悉全盤的人,掌握教學要求常常輕重得宜;如果胸無全局,則容易深淺失當。以向導作喻,教師對于知識之山的峰巒崖壁所在,曲徑通幽情形,草木生長狀況,鳥獸出沒之處,應當了如指掌。這樣,在引導學生進行攀援時,才能盡可能地減少迂回,步步前進。老師如果不熟悉物理課程標準,只是備一課教一課,看得見樹木,卻不見森林,教學的質量就不可能高。
2.要善于引導
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優(yōu)質的物理課堂,教學教師動情,學者動容,師生配合融洽,感情融會,雙方都感到滿意。但是,往往也有這樣的情況:言者滔滔,聽者瞠目。雖然教師很有才華,“一肚子學問”,效果卻很差。這好比向導,領著大家走,走一段要回頭看看人家跟上來了沒有。一邊走,一邊還要提醒后面的人,怎么過澗水,怎么攀峭壁?!把哉咛咸?,聽者瞠目”的教師往往像健步若飛的向導,以為攀援山峰十分平常,而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負責引導大家的責任給丟了。在教學中也應當防止這種情形的發(fā)生。教師要關心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盡量減少學生掉隊現(xiàn)象。這些年學生水平懸殊,教師比較難教。正因為如此,老師更應當瞻前顧后,注意做好向導工作。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就應設計不同的要求,做一些有梯度的練習,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
3.做好教學中的“修橋鋪路”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規(guī)律,把此時此地講的東西,作為彼時彼地的基礎。同時注意某些知識的脫節(jié)部分。這樣一來,每當講授新知識,或者要攻破一個難關時,由于橋和路已經修通,學生學起來就不會感到太困難。這是經驗之談。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關心學生,觀察他們學習中的動向,研究他們學習的思路,才能幫助他們解開學習中的疙瘩。
4.幫助學生獲得探求知識的能力
知識的寶山千峰萬壑,在學校里由老師帶著爬的,不過是其中的幾處小丘而已。在學校里探究物理的知識寶藏,一定要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一個教師為一批學生當向導,往往不是三天兩天,而是三年五載。愈是關心學生,愈是為學生著想的教師,向導工作愈能做得出色。學生長大懷念教師,浮現(xiàn)在腦際的往往首先是給自己以重要啟發(fā)、有益引導的那些細節(jié)。魯迅懷念藤野先生,就忘不了筆記本上的那些改筆。哪些細節(jié)永恒地銘記在學生的腦海里,往往帶有偶然性;但是有些教師被學生永久懷念,其中的道理卻是必然的: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充當了一名熱情的、細心的、能干的向導。
參考文獻:
[1]連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