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芳
(福建省漳州市第一中學)
摘 要:新課標下,歷史教科書是歷史教學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依據之一。但在《<歷史課程標準>解讀》中是這樣解釋的:“課標與教材關系中,教材是服從于課程標準的?!币虼耍谛抡n程中,可根據課程標準對教材進行整合,甚至對教學內容的自主編排,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度。以《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為例,試探討在新課標下歷史教材的有效整合。
關鍵詞:教材整合;新課標;知識重構
《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這一節(jié)課中,課標的難點在于:“西方的民主制度濫觴于古希臘的歷史條件及其內在聯(lián)系?!痹谥匦裸@研課標的情況下,筆者重構了知識結構,設計了教學過程:先介紹“珍惜自由的希臘公民”,再回到這些公民所生活的“充滿活力的城市國家”,最后介紹大環(huán)境“蔚藍色的希臘”。
導入新課:出示古希臘文“民主”。民主一詞是由表示人民的demos和表示主權的kratos組合而成。民主就是人民掌握權力,人人都能有這種參與國家政治的自由。我們來講為什么古希臘會成為民主政治的搖籃,首先從這一群珍惜自由的希臘公民說起。
(設計思路:通過解說民主一詞的來歷,掃清概念上的障礙,引出民主政治產生的人文條件,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公民
師:公民指的是本邦的成年男子,哪些人排除在公民之外呢?所以“民主”一詞的定義我們要做一下修改,在古希臘的絕大多數城邦里,權力掌握在公民而不是人民手里。
師: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本,概括出古代希臘公民的特點。
(設計思路: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概括歷史信息的能力)
師:下面請咱班兩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介紹公民多普羅斯的一天。(1)多普羅斯通過什么方式參加了五百人會議?(2)為什么要驅逐老貴族?(3)為什么逃兵不受歡迎?大家?guī)е鴨栴}去聽,注意從里面尋找相關信息。
(設計思路:通過學生的表演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讓學生對歷史概念形成感性直觀認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
師:逃兵之所以不受歡迎是因為希臘公民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所以人是城邦的動物。只有維護城邦的集體利益才能維護公民的個人利益。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群希臘公民所生活的充滿活力的城市國家。出示雅典衛(wèi)城平面復原圖。
(設計思路:培養(yǎng)學生依據相關信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并向第二部分過渡。)
二、城邦
師:小國寡民的狀態(tài)讓公民有更多機會直接參與到城邦的政治生活來。出示《同一個夢想》片段。
視頻中很多大哲學家、大數學家們身體強健,這有賴于希臘公民的哪個特點?……這種對素質的重視促進了希臘城邦的文化繁榮,而這種文化所創(chuàng)造出的科學精神和民主意識又反過來促進了希臘公民追求智慧和平等。
商品經濟的性質決定每一個商品的所有人一定是獨立的、平等的,不管什么人,只要進入了市場,就不存在任何特權。
(設計思路:通過歷史材料讓學生認識到商品經濟的發(fā)達有助于形成平等互利的觀念和寬松自由的社會環(huán)境。)
師:為什么希臘城邦的商業(yè)會這么發(fā)達呢?這就要從城邦所在的這一片蔚藍色的希臘說起。
三、希臘
師:出示希臘地貌圖、亞非歐地圖和神話故事。
希臘山多,陸地被隔成小塊,有利于形成小國寡民的局面。缺少大平原,耕地匱乏,限制了糧食的生產。為了解決地少、糧食少而人又多的矛盾,希臘人開始進行海外貿易與海外殖民。海外殖民則有利于奴隸制經濟的發(fā)展。而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有助于人們形成平等互利的觀念。
四、小結
(一)公民特征
重視參政素質培養(yǎng)
珍視個人自由
民主
追求智慧與平等
集體榮譽感
(二)城邦特征
小國寡民
獨立自治
商品經濟發(fā)達
文化繁榮
(三)希臘環(huán)境
山嶺溝壑 限制糧食生產
海洋條件 海外貿易海外殖民
地中海氣候 橄欖葡萄
地處三洲要沖
(設計思路:通過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希臘民主政治形成的歷史條件。)
《民主政治的搖籃》一課中,筆者重新建構了知識結構:由“公民”到“城市國家”再到“希臘”,目的是根據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規(guī)律,先向學生展示希臘城邦公民的面貌,再推出特質的社會及自然環(huán)境,建立起人文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與自然環(huán)境三者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在了解史實的基礎上研究問題,概括結論,凸現(xiàn)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條理清楚,便于學生理解。但要注意的問題是:在教學結構上調整了教材順序,如果學生沒有預習,可能會出現(xiàn)知識混亂的情況,因此要幫助學生把單獨概念相互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套概念體系網絡。最后小結部分用幻燈片展示,將教學內容調整為課本順序進行總結。借助多媒體手段將恢復順序后的教學內容展示出來,有助于理清學生的思路。
參考文獻:
[1]施良方.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