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
摘 要:《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著名小說家菲茨杰拉德的知名之作?;蛟S你會覺得愛情故事為什么起這個和愛情不相干的書名,也或許概看之下,以為描寫的是窮小子蓋茨比和富家女黛西的悲劇愛情故事,但縱觀全書之后就能發(fā)現(xiàn),作者讓讀者看到的不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而是在愛情外衣之下,殘酷自私的人性。作者通過對小說中各個人物對待愛情態(tài)度的描寫,揭示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真實的精神世界和道德狀況。
關(guān)鍵詞:《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杰拉德 愛情 道德觀
一戰(zhàn)后,美國進入空前繁榮的時期,新舊時代交替的社會現(xiàn)狀下,到處充滿著機遇,一夜暴富屢見不鮮,致使人們對財富的欲望被大大刺激,人們浮躁、虛榮、追求享樂,懷疑以前腳踏實地、淡泊純凈、美好神圣的東西,幻想暴富的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傳統(tǒng)的價值觀面臨挑戰(zhàn),而新的價值觀尚未形成,看不到窮人的苦難,自私又沒有同情心,社會沒有了精神信仰,紙醉金迷、盲目崇尚財富,道德墮落。作者就是描繪了在這樣看似享樂又絢麗的時代里,隱藏著的最痛心的精神危機。
作者描寫了兩種愛情,即功利性的愛情和信仰式的愛情。湯姆和黛西的愛情是功利性愛情的代表,他們身上充斥著上層社會的自私和冷酷,像孩子一樣不負責任,闖了禍就縮到一邊,“他們砸碎了東西,毀滅了人,然后就退縮到自己的金錢,或者麻木不仁或者不管什么使他們留在一起的東西之中,讓別人去收拾他們的爛攤子”。他們的愛情建立在財富、地位的基礎(chǔ)之上,只有相互利益,毫無忠貞可談。
湯姆是舊貴族的代表,他的理想伴侶,首先要門當戶對,然后是青春貌美。黛西正好是湯姆理想的結(jié)婚對象。黛西的良好家境,加上美貌與活力吸引了湯姆,能帶給湯姆足夠的面子。但是對于湯姆這種有權(quán)有錢的舊貴族來說,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屬品,是用來滿足生理需要和傳宗接代的生育機器。對湯姆而言,擁有一位和他的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家境好又年輕貌美的女人作為結(jié)婚對象就像擁有財富一樣是理所當然的,妻子只是他家里一件好看體面的裝飾品。湯姆與黛西的婚姻實質(zhì)上是門當戶對、雙方都有面子的組合,談不上真正的愛情。因此湯姆不可能給予黛西任何女人都想要的愛情和忠貞。在這樣的婚姻背景下,湯姆有了婚外戀是必然。
湯姆的情婦萊特爾,長相平平,身材胖胖,還透著出身下層的粗俗,用大眾的審美觀來看沒有一絲一毫的美,但是湯姆卻與她一眼相合??磻T了上層社會女人的精致優(yōu)雅和矯揉造作的湯姆,在萊特爾身上看到了來自生活的接地氣兒的真實,一種因不甘于自己的出身、想方設(shè)法擺脫自己的下層身份而努力向上的活力,這種為了改變命運而散發(fā)出的活力,是生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黛西身上沒有的,也正是這種活力,給湯姆乏味的生活添加了活生生的氣息和刺激。湯姆應(yīng)該是喜歡萊特爾的,但那不是愛情,萊特爾只是湯姆滿足性欲的工具,他們之間只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湯姆施舍般地給予茉特爾一點微薄的利益,用小恩小惠來滿足萊特爾的小心愿,讓她沉迷于自己置身于上層社會的假想中;用黛西是天主教徒不能離婚的謊言欺騙和控制這個無知的下層女人。實際上,在湯姆心里根本就沒有把茉特爾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在心里瞧不起她,甚至不能容忍茉特爾直呼黛西的名字。特別是茉特爾死亡事故發(fā)生時,他雖然灑下了幾滴痛惜的眼淚,但當后來得知黛西是撞死茉特爾的兇手時,就瞬間收起了那副虛偽的嘴臉,開始與黛西狼狽為奸,想方設(shè)法幫黛西隱藏事實真相,讓萊特爾的丈夫威爾遜以為蓋茨比是兇手,把一切罪責都嫁禍給蓋茨比,來換取他和黛西的安全。湯姆前后態(tài)度的驟變充分揭示了上流社會維護自己階層利益時的道貌岸然和冷酷無情。與茉特爾的私情,已經(jīng)成為他的名譽與地位的威脅,對他來講就什么也不是了。萊特爾的死就是上層社會壓榨下層人民的慘痛的犧牲品。
黛西是金錢的奴隸,在她心里,財富是愛情的基礎(chǔ),奢靡享樂才是她要的生活?;槎Y前,黛西收到蓋茨比的來信,雖然蓋茨比的情真意切讓黛西經(jīng)歷了一番思想斗爭,但是猶豫和感傷之后,她毅然決然地擦干眼淚,收拾好心情,戴上湯姆送給她的35萬美元的項鏈,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布坎農(nóng)太太。黛西看到蓋茨比信時的痛苦,可以看做是她對精神世界的最后緬懷,在蓋茨比和湯姆之間,她其實從沒有猶豫過,從開始她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她對蓋茨比的感情可以說是對自己魅力的陶醉,對蓋茨比一往情深的享受,對高尚純潔的少女時代的緬懷。然而精神上的滿足之后,物質(zhì)才是她真正的選擇。在現(xiàn)實的婚姻生活中,黛西終于消逝了唯一的一點少女的純情,逐漸蛻變成了連聲音都是銅臭氣的庸俗女人。當她隱約知道了湯姆在外面有女人時,雖然氣憤卻無力維護自己的尊嚴,她在家庭中的從屬地位,讓她對丈夫的不忠只能視而不見、自欺欺人;她的貪戀財富也讓她無法與湯姆一刀兩斷,她能做的只能是毫無自尊地裝作滿不在乎,并且幼稚地以牙還牙,利用其他男性對自己的愛慕來尋求安慰,報復(fù)湯姆,企圖引起湯姆的在意和嫉妒。然而黛西表面的無視與縱容,只是讓湯姆更加肆無忌憚。蓋茨比正是在這樣的時候回到她的視線中,與其說蓋茨比的回歸讓黛西對他的感情復(fù)燃,不如說是恰好在她婚姻危機時使她得了根打擊湯姆的救命稻草。5年后當蓋茨比發(fā)財后,“一把把頭埋在襯衫堆里,號啕大哭起來”的黛西,看似是對沒能預(yù)見到既能享有愛情,又能擁有財富的追悔莫及,實則即便是可以再次選擇,還是不會選擇出身低下的蓋茨比。社會階層的概念根深蒂固,就像蓋茨比一味地掩蓋自己的出身一樣,黛西也不可能接受門不當戶不對的暴發(fā)戶。
黛西的形象可以說和大家閨秀相去甚遠,她虛榮、自私、以自我為中心,朝三暮四希望成為眾人的焦點,但是,這樣輕浮的黛西在蓋茨比的眼中仍舊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可見當時人們道德觀的混亂,不以處處曖昧為恥,反以為榮。黛西代表的正是時代背景下,沒落的上層社會的女性形象,在精神動蕩的社會中,找不到方向,沒有自己的人生觀,沒有自我的準則和堅持,新潮的外表下,是一顆空虛懦弱、冷漠虛榮、沒有獨立感、缺乏信心、激情與活力的心。因為害怕失去富有享樂的生活,沒有覺醒的出路和反抗的決心,只能甘于忍氣吞聲,失去自我,放任自己在空虛無助中枯萎。在這種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詩意的愛情已經(jīng)難尋。
蓋茨比的愛情則是一種信仰化的愛情。 蓋茨比出身貧寒,但他不安于此,勵志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了實現(xiàn)目標,他自省、自勵、有嚴格的規(guī)劃,“學習有用的新發(fā)明”,最終他靠自己的聰明和不擇手段神話般的獲得了成功,得到社會的認可。
蓋茨比是一夜暴富的代表,作者通過對蓋茨比發(fā)家的描寫,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混亂又充滿機會,而人們對于富有者的認可也顯示出當時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有錢不問出處,沒有原則和信仰。
在這樣的暴發(fā)戶層出不窮的時代,一邊是富人對貴族地位不保的惴惴不安和恐懼,對那些暴富的下層人民的藐視;另一邊,是無法擺脫自卑心的下層出身的暴發(fā)戶,有錢卻仍舊對貴族階層充滿仰視、心有畏懼,感覺低人一等,掩飾出身,瞧不起自己。整個社會虛榮、羨慕奢華,人們嚴重缺乏自我認同,沒有精神根基。
了不起的蓋茨比也跳不出歷史的局限。蓋茨比對黛西的愛已經(jīng)成為一種類似宗教般的信仰,即便如此,仍舊脫離不開物質(zhì)基礎(chǔ)。某種程度上蓋茨比的愛情已經(jīng)不是對愛情的追求,而是對信念的追求,像追求財富一樣執(zhí)著的信念的追求。黛西代表著他理想的上流社會生活中應(yīng)有的一部分,和財富地位一樣是他終極一生的渴求。他在心中將愛情幻化,黛西家的那盞綠燈,象征著蓋茨比對理想的追求,“這微小的光亮一直照到他生命的盡頭”——美國夢的多維透視。
為了擁有足夠的財富挽回黛西的愛情,他不惜利用不正當?shù)倪`法手段謀取錢財,暴富之后,蓋茨比又購買豪宅,制造各種奢華的宴會,極致?lián)]霍享樂,企圖用財富的光芒吸引黛西,夢想和黛西鴛夢重溫。蓋茨比的癡心愛情在享樂至上的社會背景之下,無法脫離物質(zhì),脫離物質(zhì),和黛西的感情就無從說起。因為他心里清楚的知道,離開財富他什么也不是,離開財富黛西也不會把他放在眼里。他和黛西的紐帶完全建立在金錢的基礎(chǔ)之上。
蓋茨比的執(zhí)著最終造成了他的悲劇,蓋茨比和黛西駕車回城,路途中黛西失手撞死了丈夫的情婦萊特爾。蓋茨比整夜站在黛西家花園中遙望著黛西的窗口,為她擔心,殊不知此時的黛西已接受湯姆對他的陷害之計。最終蓋茨比為了負心的愛人,擔下罪名,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蓋茨比的英勇赴死,看似以愛為名,更像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黛西面對為他獻身的蓋茨比,竟毫無愧疚之心。作者讓我們看到,在社會變革的動蕩沖突中,最終保全的還是上層社會:萊特爾被撞死,蓋茨比做了替罪羊,威爾遜犯了謀殺罪。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湯姆和黛西卻逍遙法外。作者通過蓋茨比的悲劇,形象地表達了美國經(jīng)濟大蕭條的必然。
蓋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他擁有明明白白的內(nèi)心,他完全知道黛西對他不是真愛,只是利用,卻仍舊英勇赴死。蓋茨比的身上有一種追求信仰的執(zhí)念,而這份執(zhí)念只為對得起自己,這正是當時沉迷的人們所沒有的。蓋茨比的壯舉最終喚醒了作為旁觀者的尼克,讓他從迷茫中清醒,看到了浮夸之下生活的本真。尼克惋惜蓋茨比的不值,同時又感謝蓋茨比,讓他找到了心靈的歸屬。
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描述出來的種種奢華耀眼的宴會,代表資產(chǎn)階級的冷酷和空虛的湯姆和黛西,代表中下層階級的愚昧虛榮的萊特爾和威爾遜等都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享樂主義大行其道的人心荒蕪的精神面貌?!傲瞬黄稹钡暮x,有嘲諷、有對于犧牲品的惋惜,更多地是對于未來的希望。這是作者真正要表達的意義。浮夸終會過去,人們終會在塵埃落定之后,回歸本心,找到心之所屬,“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這部作品即使在當今社會依舊會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崇尚金錢、人心荒蕪、道德匱乏、缺乏信任,而越來越多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只有心靈有了道德做根基,心里有了忠誠做信仰,才能萬事皆興。
參考文獻
[1] 劉思佳.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新歷史主義探討[J].
[2] 苗永敏.了不起的蓋茨比與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J].
[3] 李慧.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美國夢的多維透視[J].
[4] 廖娟.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愛情書寫[J].
[5] 張蕊.論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反諷結(jié)構(gò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