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杭州黃龍越劇團,浙江 杭州 310007)
摘 要:琵琶在彈撥類樂器中居于首位,其在我國具有很長的發(fā)展歷史,后逐漸傳到東亞等地區(qū),如現(xiàn)在的日本琵琶、越南琵琶以及朝鮮琵琶都是隨之逐漸發(fā)展形成的。琵琶樂曲在不斷吸收各個社會時期文化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其演奏技法等多方面都呈現(xiàn)出了新的特點。本文從琵琶的聲音、旋律性及藝術特色著手,對其音樂特點進行探討,進而對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進行管窺。
關鍵詞:琵琶;音樂特點;風格
中圖分類號:J63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109-01
琵琶來自中亞,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素有“民樂之王”、“彈撥樂器之王”、“彈撥樂器之首座”等美名,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我們經(jīng)??吹蕉鼗捅诋嬌系呐檬菣M著抱,拿著撥子演奏的,而如今我們所見所使用的豎著抱,用五根手指頭演奏的是清朝時期改良的琵琶版本,經(jīng)歷歷史長河的洗滌沉淀,琵琶演奏技巧不斷地被演奏家們改進,使其音色日益完美,彈奏的音樂感染力不斷增強,曲目逐漸由傳統(tǒng)文曲(例如:《平沙落雁》)、武曲(例如:《海青拿鵝》)、大曲(例如:《陽春白雪》)逐漸發(fā)展到現(xiàn)今的移植曲、新曲、協(xié)奏曲等。每一類型的曲目都有其獨特的特點,例如,武曲是以寫實和運用右手技法為主,具有氣魄宏大的格調,演奏追求表現(xiàn)氣勢雄偉,雄壯豪邁的氣概;文曲是以抒情和運用左手技法為主,具有優(yōu)雅抒情的格調,演奏要求婉約輕揚,柔婉輕撥的奏出舒展徐緩的旋律,并有余音繚繞之感;演奏大曲則要求剛柔并濟,有強有弱,巧妙融合了文曲與武曲二者的演奏技法及表現(xiàn)特點。
一、琵琶的發(fā)展與指法技巧簡介
北朝時期,曲項琵琶盛行,經(jīng)由絲綢之路傳到波斯再傳入中國,并在長江流域發(fā)展開來。據(jù)記載從北齊到唐代,琵琶迎來了史上的一個發(fā)展高峰,尤其是在唐朝,琵琶的發(fā)展與盛行為宮廷樂舞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琵琶的彈奏方法和技巧多變且復雜。單只定弦法就有十二種之多,常用定弦為A、d、e、a。彈奏時左右手指法技巧相互配合,一般左手用揉、吟、帶起、捺打、虛按、絞弦、泛音、推、挽、綽、注等技巧,而右手使用彈、挑、夾彈、滾、雙彈、雙挑、分、勾、抹,摭、扣、拂、掃,輪、半輪等指法,正因為指法的繁雜多變才使得琵琶這件樂器更具表現(xiàn)力、感染力。它之所以得以廣泛流傳和應用,除其音色動人指法繁雜外,還因其音域寬泛,可彈奏多種聲部和弦,用于曲藝伴奏中亦是十分便利。
二、琵琶音樂的特點
1.琵琶音樂具有顆粒性。琵琶的彈奏方法復雜,包含多種指法技巧。由于表演者自身具有其演奏特點,并且每位表演者對所演奏曲目的理解程度不同,這也就使得同一曲目通過不同表演者所演奏出來的效果也存在較大差異。這種現(xiàn)象恰恰形成了琵琶演奏的獨特理念,使琵琶音樂更具魅力,在我國的民族音樂體系中更具有其鮮明的特色及優(yōu)勢。琵琶是一種以彈碰琴弦的方式發(fā)聲的樂器,其聲音顆粒感較為明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有一句:“猶抱琵琶半遮面,大珠小珠落玉盤?!本蛯ε锚毺氐穆曇暨M行了生動的描寫。在琵琶的演奏過程中,演奏者主要是利用定弦調音的彈奏技巧將一首曲目分解成無數(shù)的點來演奏,然后以點帶線,在演奏中逐漸構成琵琶音域寬廣的十二平均律。演奏者嚴格要求自己對于曲目每個音的控制程度,確保彈奏出來的聲音強勁但不聒噪、細微但不模糊,同時還能夠保證整個曲目的彈奏效果具有平均性和統(tǒng)一性。琵琶演奏這種“以點構線”的形式,造就了琵琶音樂獨特的特征。
2.琵琶音樂具有旋律性。琵琶音樂是通過兩個方面來體現(xiàn)其旋律性的。廣義上講,琵琶音樂的完成是離不開旋律的,音節(jié)、節(jié)奏、曲調等構成了作品的基礎,并且每個音樂曲目都包含了作者的主觀感受;從狹義上來講,琵琶是一種樂器,通過撥弦來進行演奏,琵琶的演奏無論是對于文曲來說還是對于武曲來說,都是以點的形式來完成的,其中旋律性的表達尤為重要。琵琶演奏者在進行琵琶音樂創(chuàng)作或演奏過程中,會明確地要求音樂的旋律性。無論是從廣義角度來看,還是從狹義角度看,琵琶音樂的組成以及演奏方式等都體現(xiàn)出了琵琶音樂的旋律性。
3.琵琶音樂剛柔結合。琵琶音樂既包括了強烈的情緒,又包含了柔美的旋律,這兩者相結合,形成了琵琶音樂獨特的魅力。琵琶音樂的創(chuàng)作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較深,因此,其創(chuàng)作理念有很大一部分融合了儒學內容。儒學思想的引入造就了琵琶音樂中和諧的美感。而在欣賞琵琶演奏時,也應當持著中和為美的審美標準來對其進行評價。雖然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方式是體現(xiàn)琵琶音樂之美的一項重要因素,但是演奏者的心態(tài)才是關鍵。只有真正理解了琵琶音樂的“中和之美”,演奏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所營造的環(huán)境中,將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充分體現(xiàn)出來。雖然“柔”與“剛”是兩個比較極端的概念,但是這兩者之間還是擁有共通點的,將兩者有效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探索出一種全新的音樂美感,從而使琵琶音樂得到更進一步的傳唱。
三、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歷史源遠流長,在茫茫歷史長河中,琵琶以其獨特的音色,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不斷綻放異彩。自古文人雅士以樂抒情,琵琶作為彈撥樂器中的王者以其超強的表現(xiàn)力備受偏愛?!霸娡酢卑拙右自浴班朽星星绣e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句來描寫琵琶獨特悅耳的音色,且曲盡而“青衫濕”,足以證明琵琶的感染力。琵琶音樂以其較強的旋律性、顆粒性以及歌唱性特征的聲音特點為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賈劍蕾.琵琶音樂特點探析[J].飛天,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