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芳
筆者有幸聆聽了一堂陳老師的公開課,陳老師教授的課文是《天上的街市》。這是一堂有溫度,也有深度的課,陳老師教出了語文的“靈氣”,學生也學出了語文的“靈氣”。下面,筆者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這兩個角度出發(fā),談談《天上的街市》一課的溫度和深度。
一、教師的“教”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策劃者,是教學過程的調控者,也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所以說,教師教什么、怎么教,對于課堂教學非常重要。
1.精準定位教學重點和難點
七年級語文上冊中《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的一首現代格律詩,美學大師朱光潛曾經說過:“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入手。”陳老師精準地把朗讀詩歌作為教學重點,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而《天上的街市》這首詩的寫作特色是聯想和想象,所以陳老師把理解、聯想和想象的作用作為教學難點,把體會作者向往光明,追求自由作為情感目標。由此,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由淺入深得以展開。
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睘榱送怀鼋虒W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陳老師采用了朗讀教學法、以讀促寫法、小螞蟻平臺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適時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技巧,讓學生在讀中悟,讀中品,讀中寫,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巧妙地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
2.精巧設計教學過程
一堂好課需要一個好的教學設計作為支撐。陳老師確定了合適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優(yōu)化了教學效果,做到了導入新穎、扣人心弦,檢查自習、分享資源,自疑環(huán)節(jié)、大膽提問,自探活動、設計精巧。陳老師把教學目標活動化,精心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美讀環(huán)節(jié)。非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鏗鏘之聲和音樂之美,指導讀有力度,挖掘讀有深度,評價讀有溫度。所以在這一活動中,陳老師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還課堂一片瑯瑯書聲,成為這堂課的一大亮點。本堂課以讀為起點,以寫為終點,以讀代講,在讀中激情;以讀促寫,在寫中抒情。第二,品讀環(huán)節(jié)。對初一學生來說,聯想和想象是教學難點。為此,陳老師精心制作了一個微課,學生借助小螞蟻平臺,自主學習教師推送的學習資源。學生很快體會到了聯想和想象的作用,課堂教學水到渠成。第三,自測環(huán)節(jié)。教師放手讓學生寫作,以讀促寫,演繹了課堂小練筆的精彩,這時的課堂有了延伸度。第四,自結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盤點收獲,有助于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陳老師精選教學重點和難點,精簡課堂,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緊湊,教學重點和難點突出,不僅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還體現了語文本體觀、學生主體觀和教學活動觀的教學思想。
二、學生的“學”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陶行知曾經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薄墩Z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所以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标惱蠋煼浅V匾晫W生的引導,真正做到了目中有生、手中有法。
首先,陳老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朗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讓學生口發(fā)其聲、心通其情、意會其境。在朗讀中,學生切實體會到參與的快樂;其次,陳老師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陳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了詩歌《天上的街市》的音樂美、畫面美和意境美。
學生的表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陳老師做到了眼中有文本、心中有學情、腦中有目標、胸中有流程、手中有方法。這樣的課堂有溫度,也有深度。
三、在學習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
教學是一種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都有值得教師反思的地方。
首先,教師適時地范讀很有必要。整堂公開課以讀為主線,這是詩歌教學的正確思路,但是陳老師應給學生進行范讀,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魅力。
其次,教師應該深入文本,淺文深教。余映潮教師在《閱讀教學五十講》中提出:“淺文要趣教,淺文要深教?!痹谶@堂公開課上,陳教師對文本的賞析不足,忽略了文本的語言美。筆者認為,陳老師應該在賞析文本的基礎上,品讀詩歌,以賞帶讀、以讀帶悟。如他可以抓住“淺淺的”“朵”“定然”等詞語深入文本,引導學生真切地體會詩歌語言的魅力。
讓我們在學習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讓我們反思“教的角度”,去尋找“學的路徑”,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和美境界。
(作者單位:重慶市涪陵區(qū)第十四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