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宗教與藝術有著歷史和內在的深刻淵源,從宗教的外在形態(tài)看,宗教中都充斥著藝術與美,宗教音樂﹑宗教建筑﹑宗教器物和宗教舞蹈等都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偉大的藝術往往離不開宗教,本文將對藝術和宗教間的關系展開分析。
關鍵詞:藝術;宗教;關系
一、藝術與宗教起源的融合
從開始的人類對于藝術的無概念到后期的主義流派,人類在一步步的向藝術靠攏,遠古時代,人們把自己和物體的模樣刻畫下來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心理需要,人類最早出現(xiàn)的雕刻藝術,也與原始人的生殖崇拜有關。在各民族中,最早的人物雕像皆為女性裸體雕像,被研究者稱為“史前維納斯”。這一形態(tài),體現(xiàn)了原始人對女性或神秘生殖力崇拜的觀念。我們從這些雕像中,可以看到雕刻藝術的最古老的源頭。同樣宗教也是,遠古時代的條件艱苦,對于生活人類沒有過多的概念,很多現(xiàn)象都無法解釋,這時候他們會認為這個世界上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主宰著命運,人們把這個歸結為信仰,歸結為崇拜,他們盲目的相信這個神靈可以幫助他們,只要虔誠的膜拜,因為有所恐懼,所以他們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描繪心目中的靈,于是,宗教藝術便出現(xiàn)了。人類把自己對自然的恐懼感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情感,帶著濃厚的宗教情感用藝術的形式展示出來,此時的藝術與宗教是糅合在一起的,黑格爾美學中早就指出:“意識的感性形式對于人類是最早的,所以最早階段的宗教是一種藝術及其感性表現(xiàn)的宗教。
二、發(fā)展中的此起彼伏
伴隨著文明的成熟,藝術與宗教相互影響,并都在文化的影響下帶給人類無限的精神價值和不可多得的藝術作品,尼采曾說:“宗教消退之外,藝術就抬頭,它吸收了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和情緒,置于自己的心頭,使自己變得深邃,更有靈氣,從而能夠傳達升華和感悟……無論何處,只要在人類的奮斗中覺察一種高級的陰郁色彩,便可推之,這里滯留著靈魂的不安,焚香的煙霧和教堂的陰影?!?/p>
以文藝復興之前的歐洲中世紀為例,教會權傾王侯富可敵國,作為封建藝術的最大主顧地位,“歐洲中世紀藝術史主要就是教堂建筑與宗教藝術的歷史,宮廷與世俗藝術居次要甚至末流之位?!笨梢娭惺兰o藝術是宗教的藝術,宗教對藝術的影響是完全的甚至是桎梏的。中世紀的藝術忠誠地反映著宗教,宗教禁錮著藝術的發(fā)展。藝術的發(fā)展隨社會的發(fā)展而變化,在歐洲宗教改革運動和反宗教改革運動背景下,后文藝復興時期樣式主義和巴洛克藝術的藝術和中世紀藝術一樣又開始為宗教服務。如權勒喬的《圣母升天》,同時建筑設計也回歸到對宗教的無比重視,如馬德諾為羅馬圣彼得的教堂主廳的設計等,當宗教被統(tǒng)治階級所利用時藝術必然被宗教所掌控。
三、宗教與藝術的精神共通
中世紀藝術具有很強的象征性,幾乎任何形態(tài)都能被看成是精神的化身。所以,藝術家在使物質精神化方面就像神學者一樣熟練。而現(xiàn)代的人們更加相信科學,有的藝術家甚至宣揚無信仰,我們看到的越來越多的作品都沒有多少強烈的宗教感了,至于為什么神話和圣經(jīng)里塑造的人物讓我們看起來那么有圣潔感,我想是因為人的心有畏懼吧,一個凡人是有所畏懼的,這樣才能更有動力去生活,有希望去看到曙光。
與其他藝術不同,宗教藝術一個典型的特征是,它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更不是為了功利而藝術,而是為了宗教而藝術,它的最高指向是宗教情懷,將宗教以藝術形式體現(xiàn)出來,所以,這樣的藝術,無論是在藝術形式,還是在藝術旨趣上,都給人一種莊嚴、宏大、肅穆和遙不可及的神秘感、威嚴感,當代的藝術家已然沒有了那種神圣性,當然,更沒有那種寬博的文化視野,很多人將藝術,要么僅僅是當成了古代文人的那種把玩。當然,能做到這點,也已經(jīng)不錯了,但問題的關鍵是,很多人連把玩都做不到,而是把藝術當成了謀利和權力工具。玩弄藝術,操縱藝術,把藝術踩在腳下,藝術失去了其神圣性,藝術家們對待藝術,已然沒有了那種宗教般的虔誠。
四、結語
藝術與宗教的關系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藝術與宗教用各自的方式表達了人類的精神活動,藝術用具像的方式表達抽象的宗教,宗教為藝術提供了素材,在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宗教情感也會突然而至,這些宗教素材的普遍熟知性使得藝術有了更多地接受群體。社會環(huán)境的特殊文化信仰的作用下,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總是無法擺脫信仰的因素,在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加入自己新的理解,使得宗教藝術更具活力。
宗教和藝術都訴諸人的精神生活,以各自的方式解釋人類生存的意義和目的,宗教和藝術都是對人類精神的升華,但兩者又各具特色,宗教情感是對信仰的崇拜,這種情感超越了人對當時生活的感受,這種彼岸的寄托是對人類心靈的安慰和對人類絕望心理的麻醉,藝術情感用對生命的無限熱愛使人們對人生、生活再次思考,喚起人類最為積極的情感和生活的欲望。
總之,藝術與宗教的關系受社會大環(huán)境如政治、經(jīng)濟等的制約,不同的政治要求會不同程度地調節(jié)藝術與宗教的關系。如同當宗教被統(tǒng)治階級利用時藝術必然被宗教所掌控,而當社會政治的發(fā)展需要去打壓宗教時,藝術必然會拋棄宗教的外衣全神貫注地為社會的其它領域而服務。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2][法]艾黎·福爾,世界藝術史[M].張澤乾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3]劉明翰,朱龍華.歐洲文藝復興史·藝術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劉雪瑤(1994.3.1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學位在讀,天津工業(yè)大學,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