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超瑜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贛州341000)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ICU治療分析
吳超瑜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江西贛州341000)
目的探究重度顱腦損傷患者ICU治療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診療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64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進行營養(yǎng)支持、降低顱內壓,以及改善腦循環(huán)、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等常規(guī)治療措施,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機械通氣及循環(huán)支持等ICU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無死亡病例,總有效率78.1%;對照組3例死亡病例,總有效率5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ICU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
重度;顱腦損傷;ICU治療
重度顱腦損傷是指在腦部在巨大外力的作用下,使得顱腦組織及結構受到嚴重損傷,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1]。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建筑事故的增多,導致顱腦損傷的患者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颊叱霈F(xiàn)重度腦損傷后,表現(xiàn)為昏迷、意識障礙,有明顯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陽性體征;患者的基礎情況發(fā)生明顯改變[2]。因此,在治療重度顱腦損傷時,如何降低患者的致殘率及致死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筆者探究將ICU治療應用到重度顱腦損傷中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2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診療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64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實驗組患者送至ICU病房接受ICU治療,男18例,女14例,年齡21~64歲,平均年齡(35.4±2.4)歲,顱腦損傷原因:16例車禍、8例高處墜落、5例擠壓、3例暴力沖突,損傷類型:腦部CT顯示,腦干損傷2例、腦挫裂傷4例、硬膜下血腫6例、硬膜外血腫8例、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12例;對照組患者在普通病房中進行治療,男17例,女15例,年齡19~62歲,平均年齡(35.1±1.8)歲,顱腦損傷原因:15例車禍、9例高處墜落、6例擠壓、2例暴力沖突,損傷類型:腦部CT顯示,腦干損傷1例、腦挫裂傷3例、硬膜下血腫7例、硬膜外血腫8例、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13例;所有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GCS評分)均在8分以下,患者家屬同意加入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損傷原因及損傷類型等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首先進行止血、保持呼吸道通暢、循環(huán)復蘇等緊急處理,其次進行營養(yǎng)支持治療、糖皮質激素,應用利尿劑進行降低顱內壓,改善腦循環(huán),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及抗生素治療。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進行顱內壓監(jiān)測,機械通氣以及亞低溫冬眠治療及循環(huán)支持等ICU治療。
1.3 觀察指標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GCS評分)評估包括睜眼反應、語言反應、肢體運動3個方面,3個方面的分數(shù)相加,總分數(shù)為昏迷指數(shù)。最低3分,滿分為15分,輕度昏迷為13~14分,中度昏迷為9~12分,重度昏迷為3~8分,昏迷指數(shù)越低,表示昏迷程度越重[3]。
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分):1分為死亡;2分為植物生存,僅有最小反應(眼睛能睜開等);3分為重度殘疾,患者清醒、殘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4分為輕度殘疾,患者雖殘疾,但可獨立生活;5分為恢復良好,患者可以正常生活,但稍有缺陷[4]。
1.4 療效評價經(jīng)過半年的臨床治療后,對所有患者進行拉斯哥預后評分,總有效率=(4分例數(shù)+5分例數(shù))/總例數(shù)× 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實驗數(shù)據(jù)以統(tǒng)計學軟件SSPS18.0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無患者死亡,總有效率為78.1%;對照組患者有3例患者死亡,總有效率為53.1%;實驗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GOS評分
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外傷,可單獨存在,也可復合存在,可分為頭皮損失、顱骨損傷與腦損傷,3種可合并存在。常見的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高處墜落、工傷事故等。顱腦損傷患者昏迷時間長,病情發(fā)展迅速,在臨床的治療中,治療效果較差,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5]。因此在顱腦損傷早期進行診斷和治療是治療中的關鍵一環(huán)。將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送入ICU后,可以對患者進行監(jiān)護,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及時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可以立即進行對癥處理,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致殘率和致死率,從而達到搶救成功的效果。同時還可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患者的臟器功能,為患者的后續(xù)治療提供了較好的機會。
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ICU治療:(1)機械通氣。重度腦損傷患者,特別是本身存在呼吸障礙的患者,在患者剛進入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時,需立即進行機械通氣,為患者提供生命活動所必須的氧氣,從而緩解患者的腦部缺氧狀態(tài)。同時還可以依據(jù)患者監(jiān)護中的氧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等指標,選擇合適的通氣方式,設定呼吸機的參數(shù)。當患者有手術指證,需通過手術進行治療。術后,患者的呼吸功能尚未恢復,仍需進行機械通氣,保證的患者呼吸,維持患者的生命活動。并通過患者的氧分壓合理的設置適宜的氧的濃度,同時還需避免呼吸中肺泡的萎縮,改善肺的順應性。在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電解質指標,以便醫(yī)師可以準確的判斷病情程度。注意:在對重度腦損傷患者進行通氣時,需將二氧化碳分壓控制在3~5 kPa,呼吸性堿中毒,可導致顱內血管收縮,使腦血管的血容量降低,可以降低腦腫脹及顱內壓。在患者達到撤機要求后,進行撤機時,動作要緩慢,并且在撤離后需對患者的通氣及氧是否充足作出判斷[6]。(2)循環(huán)支持。重度腦損傷患者常合并休克,因此在搶救的過程中,進行維持循環(huán)是十分必須的。在進行治療時,要對患者的血氣分析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依據(jù)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進行調整靜脈注射速度和補液量,同時還需觀察患者的皮膚、甲床顏色、血壓情況及出血部位的情況。在進行搶救的過程中要進行及時的擴容,及時糾正休克,避免加重腦缺血的狀況。注意:在補液時要以晶體膠體為主,同時還需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藥物[7]。(3)顱內壓監(jiān)測及亞低溫治療。在進行搶救時要及時監(jiān)測患者的顱內壓,避免顱內壓過高,造成腦損傷。在進行的常規(guī)治療中,僅通過經(jīng)驗及臨床癥狀判斷,當出現(xiàn)癥狀時,患者的顱內高壓已經(jīng)形成,降低了搶救的成功率。因此進行顱內壓監(jiān)測是降低進一步腦損傷的重要指標。亞低溫治療可以顯著減低顱內壓,達到保護血腦屏障的目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腦的灌注壓,具有保護腦外傷組織的作用??梢酝ㄟ^這種方式,降低患者的大腦的耗氧量,提高腦損傷的治療效果[8]。
在上述實驗中,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為期半年的機械通氣、循環(huán)支持、顱內壓監(jiān)測及亞低溫治療后,無死亡病例,總有效率78.1%,而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guī)治療,出現(xiàn)3例死亡病例,總有效率53.1%,表明進行ICU治療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ICU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療效果。
[1]龔美紅,楊麗艷.臨床護理路徑在ICU重癥顱腦損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3,19(32):129-130.
[2]劉偉,亓慧娟,于永強,等.ICU重型顱腦損傷后顱內感染患者肺部感染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3):5711-5713.
[3]白奎,許宏俠.重度顱腦損傷患者ICU治療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25):74-75.
[4]孫晉華,許東平.間歇充氣加壓治療對重型顱腦損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5,25(18):69-72.
[5]余劍文.108例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重癥監(jiān)護及治療觀察與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4):61-62.
[6]熊小偉,周已焰,董荔,等.益生菌聯(lián)合早期腸內營養(yǎng)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感染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3,35(6):536-539.
[7]胡凱,李卜軍.ICU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并發(fā)肺部感染的高危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2,33(36):7867.
[8]李軍,堯國勝,謝素青,等.早期經(jīng)皮擴張氣管切開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2,32(8):762-76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