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鷹
當代社會是開放的,深圳更是以“開放”而引人矚目。開放有助于尊重差異,使人變得寬容;開放可以使人消除偏見,學會鑒別。在面對時代變革與教育轉型的今天,面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本土與國際、大眾與精英等文化沖突,我們如何以開放的心態(tài),辯證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教育思想,重新自覺思考教育與社會、教育與個人等一系列重要命題,“開放”地辦教育,辦“開放式教育”,是我在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坪洲小學做校長這些年來著力思考和實踐的。
一、打開學校“圍墻”,構筑立體多元的教育生態(tài)
1.建立開放格局,以“開放式”教育理念潤澤生命
學校教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它不應該也不可能在完全封閉的狀態(tài)中尋求自我發(fā)展。因此,我們基于“為了孩子心靈的解放”的理念,提出了“開放式教育”的基本思路,并從多個維度進行潛心探索和研究。我們提出,學校要向四面八方打開,建立起各種有效聯(lián)系溝通和協(xié)調統(tǒng)籌機制,進行立體式教育,讓學校沒有“圍墻”,課程沒有“邊界”,兒童就是“兒童”,讓學生在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中健康成長。
這就要求學校改變“孤島”式封閉性的辦學方式,探索全社會共同關心教育的運作機制,即學校、社會、家庭全面參與教育的開放格局;在教育教學中要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互動與合作交流;要為學生提供多元的、開放的知識世界,創(chuàng)造多元的信息渠道,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選擇式的開放學習,使每個人都充分彰顯自主性和獨特性。
2.拓展教育資源,以“開放式”管理共同體發(fā)展學校
在研習《易經》文化的過程中,其“蒙”卦和“同人”卦給了我諸多啟示。我分別截取兩卦的“蒙以養(yǎng)正,文明以健”這兩個爻辭作為我們的校訓?!懊梢责B(yǎng)正”促使我們在啟蒙教育階段就采用正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走正道,養(yǎng)正氣,做正人君子?!拔拿饕越 毕笳鞔蠹彝耐?,和同于人,既回應了以“正”治校,追求光明磊落的境界;又在管理上體現(xiàn)“同人之道”,即以求同存異為原則,實現(xiàn)開放式管理的大融合。
為了建立適應現(xiàn)代學校變革發(fā)展的新章程、新制度和新秩序,我們嘗試讓社會豐富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進入學校,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銜接和溝通,建立了多渠道的學校管理共同體。比如:學校創(chuàng)設條件讓家長參與學校管理,建立各級家委會,利用校長信箱、個別訪談聽取家長建議,課堂教學向家長隨機開放;我們還在教工大會上請家長暢談“我們理想的好學校、好教師”,參與師德標準的討論;專題教育活動中的主題詞征集、校園文化建設咨詢等系列活動也讓家長融入其中。學校成立了“開放式教育督導委員會”,請中學名師進入小學課堂聽評課;請學生家長進入學校決策層;請社會名流、企事業(yè)單位負責人、離退休教師進入學校,把社會資源引入校內,轉化為教育資源。此外,我們還充分挖掘社區(qū)有教育意義的資源,建立社區(qū)基地教育共同體,如與街道共同建立開展環(huán)保教育的“雛鷹護綠隊”等。
3.延伸管理平臺,以高效智慧的團隊文化提升品質
—方面,我們著力塑造有領袖氣質、有開闊視界、有表率力量的管理者。為促進學校管理工作規(guī)范化、科學化,我們嘗試讓已往“形式單一、內容教條”的行政例會走向“開放”,使之成為激發(fā)管理團隊的工作熱情和創(chuàng)造潛能的重要載體,成為校務公開、校本研修、歷練隊伍、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比如:我們的行政例會包括培訓式例會(通過例會對干部進行管理觀念、管理方法的培訓)、論壇式例會(每月一次,致力于提高管理團隊的學術研究能力和表達能力)、診斷式例會(每周固定時間,對各學科教師進行一次教學診斷例會)、分享式例會(除本校管理干部的交流分享外,不定期邀請兄弟學校管理層聯(lián)合召開例會進行交流研討)、多元式例會(重大決策時,邀請校內外各方面代表參與的例會)。
另一方面,我們倡導“我的工作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的教師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管理培養(yǎng)模式。一是引領共同的價值取向,形成共同的理想愿景?;凇耙浴涡#屩腔圩鲋魅松钡膬r值觀,我們引領教師確立這樣的價值取向:為自己的履歷工作,為學生的未來貢獻。教師要在國旗下莊嚴宣誓:“我將依法履行教育職責,教起于思、開而弗達,用愛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人格去熏陶……”二是搭建分層培養(yǎng)通道,實現(xiàn)全方位立體化發(fā)展。學校根據(jù)教師的不同學歷、資歷和教育能力,以新教師的“入格”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升格”培養(yǎng)、骨干教師的“風格”培養(yǎng)為基礎,鋪設了“歷練教學基本功”“錘煉教學策略”“提煉教學思想”的“三環(huán)道路”,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架設了開放的學習、實踐、展示空間。
二、打開校園空間,營造韻味豐厚的文化氛圍
在我看來,校園的“形”在于前期建筑,已很難改變,而“韻”多體現(xiàn)于細節(jié),“色”就更為重要。因此,我們在校園環(huán)境建設中力求做到“三會”:會流動的色彩、會說話的空間、會讓人留戀的細節(jié),讓校園成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以學校獨特的氛圍滋養(yǎng)熏陶學生。
1.關注每一處細節(jié),設計雅致詩意的自然景觀
在校園環(huán)境設計上,我們首先圍繞辦學思想,突出一個“正”字:“正德樓、正言樓、正心樓、正健樓、正軒樓”,以及“正己臺、正氣門、正觀亭、正居閣”由此誕生,各有韻味。地理園中呈現(xiàn)一張八卦圖,朝向東方的位置立著一個“智慧門”,幫助學生清楚學校的方位,同時也讓他們明白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著“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xiàn)象,以及由此衍生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四季的變換規(guī)律。
每天,我們步入校園,孔子、老子、韓非子的銅像與花木相映生輝;貝多芬、愛因斯坦、魯迅等名人石像與假山遙相呼應;荷池游魚,小橋流水,與孩子們的歡笑交織成動人的童謠:蘭馨園、桂香園、竹節(jié)園、書韻園、雅趣園、樂憩園、幸福橋、智慧橋……詮釋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尤其是學校東南角的“百草園”,婆娑的綠竹之間,種著150多種中草藥,供學生識別、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