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俊
(淄博蓮池婦嬰醫(yī)院,山東 淄博 255000)
靜脈輸注的免疫丙種球蛋白(IVIG)不同給藥方式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病的臨床療效比較
王洪俊
(淄博蓮池婦嬰醫(yī)院,山東 淄博 255000)
目的 觀察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應(yīng)用靜脈輸注的免疫丙種球蛋白(IVIG)不同給藥方式的臨床效果。方法 本次實驗,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明晰靜脈輸注的IVIG不同給藥方式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結(jié)果 實驗組A40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光療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實驗組B和對照組,差別有顯著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A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血清TBIL水平明顯低于實驗組B和對照組,差別有顯著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結(jié)論 運用高劑量靜脈輸注的IVIG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改善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血清 TBIL水平,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靜脈輸注;免疫丙種球蛋白(IVIG);療效觀察
本文通過對121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施行不同的給藥方案,論證了高劑量靜脈輸注的IVIG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現(xiàn)詳細(xì)敘述如下[1]。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jù)給藥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實驗組A40例,相應(yīng)產(chǎn)婦孕周年齡在33~37周間,平均(34.5±1.1)周,男17例,女18例。實驗組B40例,33~36周間,平均(33.9±0.8)周,男17例,女18例。對照組C41例,33~36周間,平均(34.1±1.2)周,男17例,女18例。三組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本次實驗,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1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jù)給藥方式的不同隨機分為實驗組A40例、實驗組B40例和對照組C41例。對比分析三組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光療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血清TBIL水平等情況,以此來具體明晰靜脈輸注的IVIG不同給藥方式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1.3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使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jǐn)?shù)(%)表示,使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實驗組A40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光療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實驗組B和對照組,差別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A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血清TBIL水平明顯低于實驗組B和對照組,差別有顯著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相關(guān)指標(biāo)變化情況(±s)
表1 兩組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相關(guān)指標(biāo)變化情況(±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具有顯著差異
血清TBIL水平24h 48h 72h實驗組A 40 6.72±1.33 3.25±0.95 30.11±5.57 288.24±17.55 209.24±22.95 183.24±22.34 -實驗組B 40 10.24±1.93 5.41±0.52 41.3±2.92 287.28±12.57 297.24±17.54 272.64±32.16 268.22±17.5對照組 41 10.32±1.57 5.25±0.45 44.25±4.52 286.73±13.42 287.1±15.57 286.64±23.42 287.1±19.54 P<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n 住院時間(d) 黃疸消退時間(d) 光療時間(h) 治療前血清TBIL水平
丙種球蛋白預(yù)防傳染性肝炎,預(yù)防麻疹等病毒性疾病感染,治療先天性丙種球蛋白缺乏癥,與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對某些嚴(yán)重細(xì)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感染的療效。其中抗體主要由丙種球蛋白組成,但不是說所有的丙種球蛋白都是抗體[2-3]。本次實驗,實驗組A40例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光療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住院時間均少于實驗組B和對照組,差別有顯著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A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血清TBIL水平明顯低于實驗組B和對照組,差別有顯著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綜上所述,運用高劑量靜脈輸注的IVIG在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改善新生兒ABO溶血病患者的血清 TBIL水平,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1]劉云鳳,鄒朝春,楊華琴,婁漓江.靜脈輸注的免疫丙種球蛋白(IVIG)不同給藥方式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病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實驗血液學(xué)雜志,2016,(06):1842-1845.
[2]陳素玲,趙若雯,江霞輝.早期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新生兒ABO溶血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xué)專業(yè)),2011,(11):107-108.
本文編輯:李 豆
R722.18
B
ISSN.2095-6681.2017.06.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