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平
【摘 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高考試題對材料閱讀分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材料教學法已成為廣大高中一線教師普遍選擇的教學方法,然而歷史課堂時間有限,材料卻浩如煙海,如何選擇材料、什么時候引入材料、材料使用有哪些原則等等,是我們有效利用材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就課堂教學中“材料引入時機”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 歷史課堂;材料教學;引入時機
【中圖分類號】 G63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6-0-01
由于歷史記錄的是與學生經(jīng)驗相去甚遠的歷史事件,傳達的是跨越幾十年甚至是幾個世紀的歷史情懷,再加上我們的教材結論性強而細節(jié)不足,所以學生學習歷史免不了知識斷層,少不了理解偏差,從而影響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而史料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是人們感知歷史、認識歷史、構建歷史不可或缺的“媒介”。因此,我們可以借助種種史料來試圖還原歷史真相,給學生一個基本、豐富的印象。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高考試題對材料閱讀分析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材料教學法已成為廣大高中一線教師普遍選擇的教學方法,然而歷史課堂時間有限,材料卻浩如煙海,如何選擇材料、什么時候引入材料、材料使用有哪些原則等等,是我們有效利用材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就課堂教學中“材料引入時機”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在核心知識處補充材料
核心知識是本學科必須掌握的基本概念、規(guī)律以及學科能力。比如說人教版必修1第六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fā)展》,按照課程標準,羅馬法演進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法治精神及其影響是本課的核心知識。關于“羅馬法的影響”,人教版有兩個自然段和一個歷史縱橫的介紹,可是仍顯結論性強,難以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缺陷。為了彌補教材的不足,我們可以補充以下相關材料,給學生通俗、直觀的印象,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材料一 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chǎn),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人教版歷史必修1第28頁
材料二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來就是平等的,他們被造物主賦予他們固有的,不可轉(zhuǎn)讓的權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權利?!?/p>
——美國1776年發(fā)表的《獨立宣言》
材料三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德國著名法學家耶林在《羅馬法精神》中說:“羅馬曾經(jīng)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武力因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宗教隨著人民思想覺悟的提高、科學的發(fā)展而縮小了影響,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為持久的征服?!睘槭裁匆窒壬o予羅馬法如此高的評價?通過這幾則材料的引入,相信學生會一目了然。
二、在教學難點處補充材料
當新內(nèi)容與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落差,不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時,學生理解起來就有難度。該處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如英國1832年的議會改革,那么,議會改革前,貴族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什么樣的地位,他們?yōu)槭裁磿璧K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呢?學生大多沒有相關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以下材料幫助學生理解:
材料一 從18世紀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紀30年代,……英國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義的政治與快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同行。
——劉成等《英國:從稱霸世界到回歸歐洲》
材料二 1796年時,120名下院議員是貴族或貴族子孫,占下院總人數(shù)的21%,還有數(shù)百人與貴族有親戚關系,或者是在貴族的贊助下當選的,二者加在一起,超過全院人數(shù)的70%。
——程漢大《文化傳統(tǒng)與政治變革》
材料三 (英國)開始了產(chǎn)業(yè)革命,這一革命把經(jīng)濟力量的重心完全轉(zhuǎn)移了?!?830年的資產(chǎn)階級,同前一世紀的資產(chǎn)階級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貴族手中并且被貴族用來抵制新工業(yè)資產(chǎn)階級的野心的政治權力,已經(jīng)同新的經(jīng)濟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須同貴族進行一次新的斗爭。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英文版導言
這段材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英國議會改革前政治的保守與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從而理解議會改革的必要性。
三、在學生知識斷層處補充材料
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常識,課堂上教師在講述有些知識點時,學生會出現(xiàn)霧里看花的情境,這就需要教師補充相關材料,填補知識斷層,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對北宋政治重文輕武這一特點的認識。北宋之前,歷代統(tǒng)治者都極為重視武臣,為什么到了北宋,統(tǒng)治者反而重視文官呢?對此現(xiàn)象,課程標準、教科書中都沒有相應的內(nèi)容說明和背景解釋,由于與此相關的知識出現(xiàn)斷層,學生自然而然也就難以理解。針對此種情況,教學中可以補充“陳橋兵變”的故事。
試想“趙匡胤當上皇帝后,他會最關注什么問題?他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對此,你有什么看法?”這個故事的引入既可以補充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背景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人性的理解。
四、在感情升華處補充材料
歷史教育的魅力之一,在于教會我們的學生穿越時空隧道,從歷史的往事中理解處于不同時代或不同地區(qū)的先人們何以如此生活,何以如此選擇,并在理解的同時獲得新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啟示,汲取歷史智慧。比如,英國為何選擇君主立憲制,這體現(xiàn)了怎樣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到13世紀時,王家會議已分化成兩種不同的形式,即小會議和大會議……在貴族和國王的斗爭中,大會議的地位不斷提高,其范圍也逐漸擴大,騎士、鄉(xiāng)紳和市民代表被吸收入會,與王族、達官、顯貴和高級教士同堂議事,逐步演為“議會”。
——《叢日云《西方政治文化傳統(tǒng)》
材料二 當中世紀結束時,自由的傳統(tǒng)已根深蒂固,它起之于貴族對國王的抗衡,并開始向中等階級滲透。正因為如此,馬考萊在總結中世紀英國政治制度時說:“古老的英國政體屬于有限君主制類型……(國王的)權力雖很充分,卻受三大憲政原則的限制……”,而這三大原則,在中世紀結束時已經(jīng)定型了。
——錢乘旦、陳曉律《在傳統(tǒng)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英語國家史略》中這樣描述處死查理一世時的場景:當查理一世在斷頭臺上身首分離時,數(shù)千計的觀眾齊聲發(fā)出痛苦的呻吟。后來,當查理二世允諾尊重議會和先例后返回倫敦時,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
以上材料可以看出,英國有著用立法限制王權的傳統(tǒng)和尊敬統(tǒng)而不治的國王的民族心理,這些傳統(tǒng)對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斯圖亞特王朝踐踏法律,解散議會,違背了英國傳統(tǒng)政治體制,引發(fā)了革命。但是,當砍下國王人頭有悖歷史傳統(tǒng)的革命道路行不通時,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只得把已經(jīng)打到的封建王朝請回來,但是重新上臺的斯圖亞特王朝倒行逆施時,資產(chǎn)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不流血的政變”。
通過妥協(xié),在保留傳統(tǒng)的同時,確立起“議會至上”和“法律之上”的原則,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度,實現(xiàn)英國政治上的轉(zhuǎn)型。它不能不說是一種政治大智慧。由此,我們可以就此話題延伸,感悟歷史上種種類似的智慧,比如辛亥革命孫中山、袁世凱和清帝之間的妥協(xié)等等。
總之,“材料引入時機”是否恰當,關乎著課堂效果的提升。恰如其分地材料引入,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使課堂教學大放光彩。但是,如何有效地引入材料,除了研究教材之外,還需要研究學情、研究課型等,是一個綜合研究,長期摸索的過程。唯有我們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使“材料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何敬平.南方鳳凰臺高考總復習一輪復習【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
[2]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3]中學歷史教學參考【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4(11).
[4]中學歷史教學參考【J】.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