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雪然+周玉忠
摘 要:文體學誕生于20世紀初,在六七十年代達到興盛,在進入21世紀以后,不斷得到人們的關注,取得了新的劃時代進展。從文體學的角度分析賞析文學作品對于讀者有很強的啟迪性。威廉·??思{是美國戰(zhàn)后最杰出的南方作家之一,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美國作家之一。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他筆下的南方社會,經濟蕭條,家族沒落,人們精神頹廢,性情暴戾,思想束縛,《干旱的九月》是其中的經典之作。國內許多學者從文化,文學批評等角度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多角度的解讀分析,不過鮮有學者從文體學角度研究這部杰出的短篇小說。本論文從文體分析的角度分析威廉·??思{的短篇小說《干旱的九月》中的文體學特征,從文體學角度欣賞威廉·??思{的語言藝術特色。
關鍵詞:文體學;敘事特色;語言特色;地方特色
作者簡介:衛(wèi)雪然(1992.3-),女,寧夏石嘴山人,寧夏大學2015級學術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本文第一作者;周玉忠(1959.10-),男,寧夏銀川人,博士研究生,單位:寧夏大學,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美國文學、語言規(guī)劃與語言政策,本文第二作者。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0-0-02
一、導入
威廉·??思{是美國戰(zhàn)后最杰出的南方作家之一,也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杰出的美國作家之一。他的小說,寫作風格獨具特色,語言具有鮮明獨特的文體學特征。作為一位經典的現(xiàn)代主義作家,他無疑對美國文學發(fā)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1949年他的長篇小說《喧囂與躁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短篇小說,這些小說大都以約克納帕塔法縣作為背景地點,他筆下的南方社會,經濟蕭條,家族沒落,人們精神頹廢,性情暴戾,思想束縛,而《干旱的九月》是其中的經典之作。這篇小說以有限凝練的文字描述了一位制造謠言博取關注的南方沒落貴族小姐,從而導致了一位黑人被白人殺害的故事。在他的作品中沒有很多他的家鄉(xiāng)密西西比州的生活痕跡,比如說幽默和種族沖突。《干旱的九月》講述的是發(fā)生在一個小鎮(zhèn)上的故事。老姑娘明尼·庫伯小姐聲稱黑人威爾非禮了她。由麥克·蘭登帶領的一幫白人種族主義者,相信這個謠言,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殺害了無辜的黑人威爾。黑人威爾被殺,明尼也被人們捉弄。故事的始終,威爾的聲音總是被忽略,所以他的話語一點重量都沒有,不能為自己辯護,保護自己。明尼代表了南方淑女文化的沒落和破滅。
二、文體學
對于文體學,不同知識背景的學者有不同的定義,雖然看法多有不同,但是都為文體學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參考。簡單來說,文體學就是對文體的研究,而文體指的是某一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習慣。Leech和Short將文體學定義為在某一文本中為實現(xiàn)某種目的二采用的語言使用方式。關于文體學的定義很難達成一致。
文學文體學被用于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中作者鮮明的寫作風格及藝術特色,從多種角度分析解讀文學作品中語言,深入細致的探究文體特征在文學作品中的使用技巧以及帶來的效果。文體學可以從很多方面來進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層面有音韻層面,詞匯層面,還有文本層面,小說中語言的選詞,句子的排列,文本的樣式都是一部作品的文體學風格的一部分。本文也將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干旱的九月》這篇小說。
三、音韻特征
音韻指的是在一種語言中的聲音系統(tǒng),包括重音,音素,語調和節(jié)奏等。對音韻的控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文學作品的成功。作者對作品中音韻特征的把控也顯示出作者的文學功底。
在《干旱的九月》中,作者使用了頭韻。頭韻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單詞的第一個音一樣。在這部作品中,作者通過運用頭韻,刻畫出米尼·庫伯的深深的不可救藥的孤立,她的形象孤寂落寞,又古怪異常。文中的頭韻使用營造出一種哥特式的氛圍。
Handle and haggle; slender side; shadowy summer; serried store; brass bell; completely crazy
這些詞都呈雙對出現(xiàn),相似的第一個音使得這些詞組讀起來會產生和諧的低音,進而產生一種絕望感,孤立感和孤獨感。米尼在當時的社會中是鼓勵而絕望的,與社會對淑女的期望苦苦爭斗,她的掙扎反映出了騎士精神在那個社會中的虛偽面孔,也體現(xiàn)出了淑女文化對女性的束縛和傷害。這些詞對有效塑造了米尼小姐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為小說的故事沖突起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作者還使用了音素的重疊。某些音或者音叢的重復出現(xiàn)使小說的語言有了明顯的韻律感。比如:
Squealing, diminishing, contracting, ticking, cursing, stumbling, sweating, hurling, hissing, crashing, limping, trembling, glittering, etc.
小說中出現(xiàn)了大量以“-ing”結尾的詞匯,使得描繪的場景或者人物形象更加深刻有力,接連出現(xiàn)的此類詞匯能夠產生力量疊加的效果,這也是福克納的寫作風格中的一種表現(xiàn)技巧,是??思{激起讀者感情的一種手段。
四、詞匯特征
英語語言具有大量的詞匯,從正式到不正式,從書面到口語,有很多的可選項,而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選取什么詞匯來作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是一項重要工作,也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價值觀和寫作技巧。作者的每一個選詞都是為作者的思想表達而服務的。
首先,作者采用了不同風格的詞匯來描述不同的人。當描述麥克·蘭登這樣的暴徒時,用的是簡單,粗俗且有地方特色的詞匯,表現(xiàn)出這些人的殘暴。當描述米尼的時候,采用的就是多音節(jié)的高級詞匯,表現(xiàn)出她的脆弱和復雜心理。當描述照顧米尼的那些女人的時候,用的是復雜的,長的且有多重含義的詞,通過雙關的效果來體現(xiàn)這些所謂的女朋友們是如何戲弄米尼的。所以這部作品在選詞方面既有復雜高級文雅的詞匯,也有粗俗簡單的詞匯。
一個顯著的詞匯特征就是這部作品使用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詞匯。這個小說的故事發(fā)生的地點背景與福克納自己生長的地方相似,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有意無意地福克納使用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詞匯,這為小說的構造和任務的塑造做出了很大貢獻。
五、句法特征
在句法層面,通常討論的有兩個方面:句子種類和句群結構。句子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不同的種類,如陳述句和問句,再如簡單句和復合句。一個很重要的句法特征是句子的長度。在這部作品中有很多長的復雜句,這也是??思{的寫作特征之一。比如,在故事開頭,??思{就用一個長句子開頭,點名了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奠定了故事的基調:
Through the bloody September twilight, aftermath of sixty-two rainless days, it had gone like a fire in dry grass-the rumor, the story, whatever it was. Something about Miss Minnie Cooper and a negro. Attacked, insulted, frightened: none of them, gathered in the barber shop on that Saturday evening where the ceiling fan stirred, without freshening it, the vitiated air, sending them back upon them, in recurrent surges of stale pomade and lotion, their own stale breath and odors, knew exactly what had happened.
這樣一個長句子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壓抑的情緒,這也是整個故事的基調,使得讀者在故事開頭就能感受到故事發(fā)生的感情基調,也與后面的故事相呼應。小說中其它長句子不在少數(shù),穿插在短句之間,刻畫了麥克·蘭登、黑人威爾、米尼·庫伯、麥克·蘭登的妻子以及霍克肖等鮮明的人物形象,營造出奪人心魄的悲劇氛圍。長句結合作者的選詞帶來的文學效果使這部小說很有魅力。
六、總結
《干旱的九月》是一部具有鮮明的文體學特征的小說,本文探索了這篇小說的三個層面的文體學特征,即音韻學,詞匯學和句法學三個層面,并結合具體例子進行解釋說明,闡明了福克納在文體角度的寫作技巧。福克納在遣詞造句方面的技巧使我們得以看到一幅生動的南方社會圖景,淑女文化對女性的殘害與壓迫,社會規(guī)范與人性的沖突,騎士精神的虛偽以及種族之間的誤解。 作者獨具匠心的行文,使得這篇小說短小精悍,內涵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