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源
【摘 要】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高中教師應當緊跟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創(chuàng)新化學教學理念,積極改進化學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加強實驗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信息化教學方法等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率,才能夠推進高中化學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6-00-01
高中化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不但對學生的學習和高考有著重要的影響,還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化學學科內容抽象,加上概念和原理較多,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高中化學教師要想教好化學,就必須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概念,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化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
一、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在經歷了初中的學習后,高中學生心智逐漸變得成熟,在學習意識、學習態(tài)度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和加強,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高中學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的轉變,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化學教學。學生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化學基礎,而高中化學在知識深度、知識范圍等方面都有著進一步的發(fā)展。在新課改不斷落實的背景下,我國高中化學教學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等各個方面都有著一定的發(fā)展,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仍在一些高中化學教師心中根深蒂固,這就使得教師對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把握,出現教學方法固定、老套、缺乏創(chuàng)新、缺乏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沒能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學中應當占據主體位置,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的建構知識,積累知識?;瘜W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但當前我國許多高中化學教學中并沒有以學生為主體,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這會嚴重降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的積極性。②灌輸理念根深蒂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高中化學教師為了快速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只是簡單地把化學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的講解方式十分單一,這種填鴨式的教學在中國教育史上是根深蒂固的,在新時代下,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傳統(tǒng)的灌輸理念只能讓學生掌握化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而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加強。
二、化學教學方法要具有啟發(fā)性,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
素質教育要求全面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綜合發(fā)展,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化學教學必須要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獨立思維、分析、判斷、概括等思維活動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化學教學方法要符合化學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的要求
高中化學教師運用化學教學方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化學教學任務和順利地傳授教學內容,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選擇化學教學方法的時候,要符合化學教學的目的與教學內容。高中化學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的,認真鉆研教學內容,然后針對教學目的和內容靈活地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順利完成教學的目標。
四、化學教學方法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
教學是教師與現實共同參與的活動,不但包括教師的教,還包括學生的學,其中學生的學是主要的,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來服務。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選擇化學教學方法的時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高中化學教師在選擇化學教學方法的時候要先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學生的知識水平、年齡特征、接受能力、能力水平等實際情況,然后依據學生的實際選擇最佳的、能使學生接受的、能夠最大程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高中化學教師要提高自己在心理學與教育學方面的專業(yè)能力,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真正掌握學生的心理情況,認真鉆研教材,正確把握學生的智力與能力的發(fā)展水平,從而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提高化學教學的效率。
五、引導學生探究,強調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設計研究情景,讓探究者自主獨立地發(fā)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討論、分析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實現探究者認識深化的目標。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啟發(fā)性的教學方式,重在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深入學習知識。在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同時注重和其他同學的合作和交流,在這些過程中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學習金屬的性質時,我們對鈉與水的反應學習很有典型性,但在學完之后,我們可以提出新問題,Na與CuSO4溶液會有怎樣的反應?先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分析會有怎樣的現象發(fā)生學生可能會根據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分析說,Na的活潑型更強,所以會有Cu生成,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有氣體產生,因為Na與水反應會有氫氣產生。此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嘗試,然后觀察現象。學生會發(fā)現既有氣體產生也有藍色沉淀物出現,但沒有生成紅色物質。在觀察了現象后,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寫出其方程式。探究性教學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實踐,可以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潛能,同時在探究過程中提高科學思辨能力、總結探索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對待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掌握展開化學研究的方法,這是探究性教學的目標,也是新課改對化學教學提出的目標。
高中化學教學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與影響下,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化學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思維實踐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推動高中化學教學全面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賀云龍.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方法淺析[J].東方教育,2015,15(2):190.
[2]黎蕓杉.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方法淺析[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3,2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