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香
當今社會中獨生子女占絕大部分,而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們的寵愛和溺愛,是他們形成了“唯我獨享”,“凡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往往產(chǎn)生“人人為我”的心理需求,長此以往,他們會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和群、自私等影響社會過程的表現(xiàn)。今年我接任大一班。下面是我生活中看到的幾個縮影:
一、案例
(1)曹宇博的奶奶來接她了,本來曹宇博是很開心的再和小朋友玩,一看到奶奶,問奶奶:“帶什么好吃的了”?奶奶說:“呀,今天來的匆忙,沒有帶?!辈苡畈┑哪樍ⅠR多云轉(zhuǎn)陰,奶奶呢,則對著孫子點頭哈腰。
(2)今天是王曉琪媽媽來接她的,媽媽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太好,琪琪說放學了要去超市,媽媽說:“孩子,今天今天就不要去了,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可是琪琪根本就沒有想媽媽的身體,而是想著自己要去超市,哭哭啼啼,結(jié)果媽媽還是答應(yīng)了。
二、分析
在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被各種各樣的愛包圍了,孩子沒有得不到的要求,所以,在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是不能接受的,也不會體諒父母,只會埋怨。試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會是一個愛父母的孩子么?連自己的親人都不愛,他又會去愛別人么!適當?shù)膶⒆诱f“不”,其實是對孩子的愛。在很多孩子的家里,父母把孩子愛的機會壟斷了。如:爸爸下班回來了,孩子想給爸爸掛衣服,放東西,可是爸爸說:“算啦算啦,你還小,自己玩去吧!”孩子處于萌芽狀態(tài),對別人愛的意識被爸爸一句不用擋了回去。因此孩子變得不愛別人無所謂,不再關(guān)心別人,也不懂得愛別人了。所以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得可憐一點,多給孩子一次對他人施舍愛的機會。
三、反思
這兩個案例都如實反映了當今幼兒的自我心里,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要別人圍著他一個人轉(zhuǎn),于是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自私冷漠的心理趨勢。孩子們漸漸遠離了感動,忘記了感恩,以為父母的養(yǎng)育和老師的教誨都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很多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報和感恩,但這樣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健康與發(fā)展,是道德教育的殘缺。
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yīng)以情感教育和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睈凼且环N情感交流,愛是一種行動體驗,愛是一種理解和尊重。如今,許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一些家長視其為“小皇帝”、“小太陽”,這些孩子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接受快,聯(lián)想多,聰明可愛。然而,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沒有感恩的心態(tài),他們常常表現(xiàn)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因此,加強對幼兒的感恩教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針對此種現(xiàn)象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四、實施
1.教師應(yīng)該以身作則,關(guān)愛幼兒,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意識,禮貌教育
教師是孩子的第二父母,是孩子眼中無所不知的圣人。教師的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yīng)該時刻關(guān)心幼兒。對于幼兒表現(xiàn)出的關(guān)愛行為,因該不吝惜地說聲‘謝謝……幼兒天性愛模仿,當我們對幼兒實施關(guān)愛,對別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是,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說不定哪天他們也會有類似的行為。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幼兒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值得感謝的人,無形中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感恩意識。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幼兒學會感恩
(1)收集一些與感恩有關(guān)的傳統(tǒng)故事:例如:《孔融讓梨》《烏鴉反哺》等在社會課中對幼兒進行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喚醒幼兒心靈深處的感恩的善根,使幼兒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靈得到凈化,促使幼兒感恩心里的形成。
(2)節(jié)日里的感恩教育。化而為了感恩細雨,感恩陽光,盡情開放;小草為了感恩大地,枯萎后回歸大地,化為春泥;云為了感恩天空,變幻莫測,裝點天空。我們該怎樣感激養(yǎng)育我的父母呢?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節(jié)日如三八婦女節(jié)、重陽節(jié)等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組織各種感恩活動,可以利用教師、同伴父母的生日,指導幼兒親自為自己的教師、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特殊的愛心作業(yè)。例如:三八婦女節(jié)①做感謝媽媽的卡片及討論,內(nèi)容包括:為什么要謝謝我的媽媽,媽媽都給我做了什么,媽媽洗花生米,媽媽愛吃什么,我今天回家為媽媽做件事。②周圍人都為我做了什么?老師、醫(yī)務(wù)人員、打掃衛(wèi)生的人員、保安,等等,我們要感謝他們?yōu)槲覀兎?wù),我們怎樣表示我們的謝意,比如有禮貌,為你開門后說謝謝等。③生活中你還要感謝什么?藍天、白云、朋友、家庭、老師,等等,要珍惜、要感恩。
3.加強家園聯(lián)系,使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幼兒園的教育畢竟是有限的,幼兒絕大部分時間生活中自己的家中,如果他們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對待老人冷漠、自私,他能從小就會關(guān)心別人、感激別人嗎?現(xiàn)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資而忽視了對幼兒感恩品德的培養(yǎng)。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幼兒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很大的關(guān)系。父母對老人的關(guān)心、照顧、尊重、孝順,家人之間的拼住平等,這些充滿溫情的家庭氛圍對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見應(yīng)該加強家園聯(lián)系,使家庭成為幼兒感恩教育的沃土。
五、取得成效
通過一系列的感恩活動、一日常規(guī)的強化訓練、生活中的隨機教育。發(fā)現(xiàn)許多幼兒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每天早上,養(yǎng)成了向老師問好的習慣了,離開幼兒園也能主動和老師再見。家長還反映:①幼兒回家主動幫媽媽掃地、刷碗等。②對于周圍的人幫助能及時道聲謝謝。③學會體諒父母,當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中,能為父母倒一杯水,哪一雙新鞋,盡可能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感受到自己孩子的進步了。④在與家人團聚、伙伴交往中不再稱王稱霸了,不以“我”為中心。能夠樂于助人、關(guān)愛他人。⑤當自己給父母帶來麻煩時,吃飯之前情父母先吃,然后自己動筷。在吃飯過程中自己不再撿好的吃,學會了為父母夾菜,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是中國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zhì),能知感恩才會懂得真善美。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不能僅僅要求孩子,而是更應(yīng)該改變家長得態(tài)度和認識,不再讓家長的愛成為一種“傷害”。家園一致的教育才會更有希望。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拜泉縣教育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