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杜平
湖北沙洋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2013年與五里高中合并,2015年再度與后港中學合并,為凝聚合力、重塑靈魂,鑄就學文化風骨,學校高揚“悅雅”文化育人大旗,走出了一條“雅”文化浸潤、“悅”活動引領、“星”評價助推的德育教育之路。
一、“雅”文化浸潤,一片冰心在玉壺
學校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文化滋養(yǎng)的作用,讓環(huán)境文化成為德育教育的首要基礎。我校充分發(fā)掘校本德育資源,長廊文化、樓宇文化、路園文化和名片文化獨具匠心,以無聲傳遞著教育的靈魂,用文化塑造了有靈魂的教育。
校園西圍墻繞過幽深高大的紫藤花花架和塑膠運動場邊的北圍墻連在一起,是一幅濃縮的文化書卷?!吧逞髿v史畫廊”,深挖本土歷史文化資源,讓學生沉醉楚文化韻味,感懷沙洋滄桑變幻,與先賢對話;“校史畫廊”分為三板塊——“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歷史篇)、“克難攻堅,不忘初心”(發(fā)展篇)和“乘風破浪,揚帆遠行”(愿景篇),向師生傳遞著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不靠天、不怨人的作風和相信未來、勇往向前的信念;“學生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總是能輕輕撥動學生心靈深處對美的探求欲望;“體育文化長廊”輕易而舉就點燃了青年的激情——拼搏,堅持,勝利。
高中男生要有君子之度,男生公寓命名為“三立樓”(君子立德做人,立功行事,立言為學)、“三德樓”(君子有三德,容德、顏德、辭德)和“三畏樓”(敬畏知識、敬畏人才、敬畏法治)。高中女生要有淑女之美,女生公寓命名“文蕙閣”、“文淑閣”,喻“才學出眾,溫和善良,品性高潔”。
雅韻植入校園路名,有暗香浮動??v穿校園的柏油路叫“和雅路”,橫貫圖書樓、音樂樓、實驗樓的林蔭道叫“博雅路”,平行于500米畫廊的是“儒雅路”,連接籃球場、體育館和琢玉樓(教學樓)的是“豐雅路”,通往男生公寓的命“謙雅路”,往達女生公寓的命“妍雅路”。
“百草園”,配古聯(lián)“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讀書”,把做人求學的最高境界和游戲玩耍的自由樂園融入一體,用心良苦?!澳懦亍?,取意“墨硯池”,以池為硯,以池洗墨,啟迪學生勤學苦練?!帮L雨軒”,嵌聯(lián)“弟子稱師之善教曰如坐春風之中,學業(yè)感師之造成曰仰沾時雨之化”,教化學生“樂學、善學、會學”,指導教師圍繞“生本”思想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一高一矮的兩個蘑菇亭,因形取義,稱“思齊亭”,出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有比學趕超、奮發(fā)進取之意。琢玉樓大廳和啟明樓(辦公樓)簽到室書有巨大的“正己鏡”,“端容養(yǎng)正氣,修身以立人”將對鏡整理儀容儀表擴展到反省自身的深刻內(nèi)涵。
“班級名片”清新雅致,亮出了特色班名班徽、班級目標、班級宣言和班級全體成員的笑臉,高掛在教室門口,悄然將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播撒在學生心田,讓學生用心靈去守護。
濃郁的人文氣息與秀美的自然環(huán)境巧妙融合,處處是景,景景出典,于無聲處浸潤學生心田,在細微處健全學生人格。
??稘h江風》是校園文化的一股清風,為青年學生撥開云霧,編織夢想,守望精神家園?!稘h江風》原名《子午線》,創(chuàng)刊四年,期期刊首寄語由校長執(zhí)筆,從封面設計、彩色插頁、版面規(guī)劃到內(nèi)容審編全出自學生之手,“多彩四季”,“校園博客”,“湖風詩雨”是師生津津樂道的版塊。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漢江風》已成為文學青年的舞臺,德育工作的載體,學校宣傳的窗口。
二、“悅”活動引領,一花引得萬花開
德育活動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是謀求學生道德內(nèi)化,培養(yǎng)學生能力、品質(zhì),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我校秉承“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回歸學生現(xiàn)實生活,加強學生愉悅體驗”的理念,廣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悅”活動異彩紛呈。
高中學生不愿做操,覺得難看別扭;不想穿校服,嫌沒個性不炫;不肯排隊,認為太幼稚是小朋友所為。學校倡議教師統(tǒng)一著裝,排隊集合,在指定地點站好,和學生一起做廣播操?!皫熒鲆惶撞佟变浿瞥梢曨l,供全校師生觀看——2600多人的隊伍沿五條線路奔向廣場,如蛟龍出海,氣貫長虹;5200多條手臂揮動,動作整齊劃一,在校服的映襯下,如花開花合,潮起潮落。水到渠成,三個問題迎刃而解。“師生同做一套操”幫助學生以積極、自覺的態(tài)度去理解、選擇,并讓學生喜愛、模仿,這種喜歡和模仿產(chǎn)生了德育增值效應,促進了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如今,“師生同做一套操”、“師生同吃一鍋飯”、“師生同跳一臺舞”、“師生同打一場球”、“師生同當志愿者”等活動組合成我校德育活動的“快樂家族”。
“把美留在地上,把美鋪在床上,把美貼在墻上,把美攬入夢鄉(xiāng)”——“四美寢室”創(chuàng)建活動把學校規(guī)定的外在之美、規(guī)范之美和學生創(chuàng)造的情趣之美、個性之美有機地結(jié)合,讓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尊重,讓學生有了愉悅的享受。學生樂于將這些規(guī)范堅持,養(yǎng)成習慣,好習慣的堅持,就會養(yǎng)成好品行,好品行的養(yǎng)成能讓學生受益終身。由點及面,學校將“四美”創(chuàng)建活動涵蓋到教育的各個層面,“四美寢室”、“四美教室”、“四美辦公室”、“四美教師”、“四美學生”等形成了系列活動,這些活動將“美”內(nèi)化在學生心里,引導學生正確的自我選擇,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
學校筑建“健康小屋”,在轉(zhuǎn)變教育角色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小屋”里,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簡單的設備,測量身高、體重、血壓、視力,胸腰圍等;學生還可以對照公式計算或者登陸網(wǎng)絡完成問卷,獲得身體健康指數(shù),運動強度指數(shù)等數(shù)據(jù);最后,通過干預指導配置,學生能了解健康知識,掌握正確生活方式和控制危險因素的技能?;顒訚M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樂于接受,樂于自我約束與自我轉(zhuǎn)變。學校正在籌建“傾訴小屋”和“朗讀小屋”就是引導學生關注心理健康、培養(yǎng)高雅情趣的多角度探索。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激活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校團委、學生會的組織帶領下,學生積極策劃,自主開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活動,營造了高雅的育人氛圍,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學生作品展交會”、“高中生形象設計大賽”、“趣味運動會”、“校園歌手擂臺賽”、“校園集體舞大賽”等活動令人耳目一新,引領了校園新時尚。2014年,舞蹈《漢水謠》獲荊門市第十屆“農(nóng)家樂節(jié)目展演”一等獎。2016年,我校代表沙洋縣參加荊門市“七運會”兩個項目的比賽,游泳隊和網(wǎng)球隊分別獲得“一金七銀五銅團二”和“團體總分第三”的好成績;花鼓戲《繡荷包》獲荊門市首屆“校園戲曲節(jié)目展演”一等獎;快板舞《職教新貌》在沙洋縣“農(nóng)商杯”慶祝教師節(jié)匯報演出中受到廣泛好評。
三、“星”評價助推,一道流動風景線
德育評價是判斷德育工作實效的重要途徑,是整個德育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德育的主要內(nèi)容。我校完善教育評價制度,堅持評估方法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注重德育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實現(xiàn)了助推學生“成人”,“成才”的目標。
我校“星”評價體系注重形成性評價,把過去單一的終結(jié)性評價如“三好學生”、“德育標兵”等細化為品德形成中的“健康之星”、“學習之星”、“勞動之星”、“紀律之星”、“勵志之星”、“藝術之星”、“安全之星”、“文明之星”、“籃球之星”等等,爭取讓每一個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都能得到肯定的評價,獲得積極體驗,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強化良好的品質(zhì)。我們力求德育評價的主體多元化,采取了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和社區(qū)幫評、教師主評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教育形成合力,真正發(fā)揮了德育評價的導向和強化功能,讓學生成為“健康的人”。各種學生之星活躍在校園內(nèi)外,成為一道道流動風景線。
我校的德育評價體系不局限于學生個體功能的發(fā)展,還以“新三好學生”(在學校是主動學習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在家庭是勤儉自強孝敬長輩的好兒女,在社會上是誠信友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為標桿;以“小紅帽社會實踐活動”為推手,提高德育的社會性功能,讓學生成為“有用的人”。
“小紅帽”志愿者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線?!靶@開放日”活動中,“小紅帽”活躍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負責來賓的接待引導,負責活動的介紹講解,負責環(huán)境的布置維護;“公益環(huán)保遠足”活動中,“小紅帽”跳動在街道鄉(xiāng)野,拉橫幅,發(fā)傳單,撿垃圾,清除“牛皮廯”?!靶〖t帽”志愿者致力于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展現(xiàn)出德育教育的巨大能量。2017年3月,我校582名志愿者服務“湖北沙洋漢江運河首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開幕式,這支熱情、規(guī)范、高效的志愿者隊伍書寫文明,傳遞友誼,受到大會主委會、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贊揚,成為央視鏡頭里的靚麗焦點。
根植歷史沃土,沐浴改革春風,“悅雅文化”的構(gòu)建,增強了德育本體功能與價值,提升了學校教育教學品質(zhì),促進了學校內(nèi)涵發(fā)展,是我校優(yōu)質(zhì)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星光大道”。
??塑?,杜平,湖北沙洋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