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水平
【摘要】本文從教材內容的重組、加工以及擴展等三個方面系統(tǒng)論述了靈活運用教材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材運用
加工重組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A-0071-01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過多地依賴教材,把教材當作唯一的課程資源,在備課和授課時完全以教材為依托,導致教學內容單調、教學形式單一,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材,適當重組、加工和拓展教學內容,讓教材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一、重組教材內容,讓教材更簡潔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編排盡管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但為了方便教學,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整合,使知識點能以更加簡潔的形式呈現出來,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在教學人教版數學《圖形的認識》時,教材將該部分內容分成兩個部分進行學習,這就導致學生在認識圖形時沒有連貫性,沒有形成整體的認識。此時,教師可以有效整合這兩部分內容,把它們放在一起學習,讓這些知識內容更加連貫,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
下面兩幅圖分別來自于圖形認識的教學內容,第一幅圖主要是對立體幾何圖形的形狀進行認識,第二幅圖主要是對立體幾何圖形的各個側面進行認識,其實這兩個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互通性,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它們整合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更加透徹。
二、加工教學內容,讓教材更妥帖
為了更加貼近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模式,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采用圖片或設置情景的模式呈現的,教材的編排盡管比較直觀明了,但有些內容可能需要深度分析后學生才能明白其所表達的數學知識本質,這樣,那些學習能力不是太強的學生就會產生困難,甚至會討厭學習這些知識。此時,教師可以對這些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調整,便于學生理解。
在學習《條形統(tǒng)計圖》的相關知識時,教材中的例題以統(tǒng)計城鎮(zhèn)人口為主,學生興趣明顯不高。這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教材,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的學科,并以此為素材繪制統(tǒng)計圖,最后根據統(tǒng)計情況,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提出合理的建議。通過這樣加工調整教學內容,使得教材變得更加妥帖,更加清晰明了,這樣才能更好地促使學生關注到教材對應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
三、拓展知識點,讓教材更充實
受限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征,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并不是很完整,并且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需求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善于發(fā)現、捕捉各種有用的信息,作為課程教材的補充,進一步拓展教材內容,使得教材變得更加充實,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
在教學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它的公式的推導實際上是和矩形進行對比得到的(如下圖1所示),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長×寬,經過演變之后就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底×高。這種方法涉及圖形的變化,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事實,利用圖形的拼接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如下圖2所示),將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再計算其面積,就可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總之,教材本身只是提供一種示范,主要針對的是解題的基本思路,方法具有很強的一般性,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該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改變,在促使教材更加嚴謹的同時,便于學生理解,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