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玲
【摘要】寓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它以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向學生講述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學生在學習寓言時,不僅學習到了語文知識,還能夠學習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師在寓言的教學設計中,要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去對寓言故事進行理解與思考,提升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寓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現(xiàn)代小學課本里選取了很多的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它是用一個短小精悍的故事來說明一個寓意深刻的道理。小學語文中寓言故事的設計對于弘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極大的意義,寓言故事以小見大的特點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對于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課中不能把自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強加于學生,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來對寓言故事進行講述,科學、合理地對寓言教學進行設計。
一、小學語文課堂的寓言教學要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寓言故事的興趣
很多寓言故事中都會留下一些千古流傳的名言佳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可以以故事中的名言佳句作為引導,讓寓言故事在小學生的腦海中先形成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寓言故事的最終目的一般都是要教給人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這個人生哲理一般都是通過短小精悍的故事來引出,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課時,也可以用一個富有同樣人生哲理的故事來進行引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對課堂內容進行聽講。在寓言課文中,大部分都會配上幾幅小插圖,來對文本內容加以闡釋,教師也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來引出每節(jié)課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在上綜合類實踐課時,語文教師可以選擇一個適當?shù)臅r間提出寓言教學的重要性,結合寓言故事所要表達的思想,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小學語文寓言教學設計要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習慣
一般來說,寓言所要傳達的道理都是淺顯易懂的,但是小學生畢竟理解能力有限,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多對學生進行引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為學生講述故事中的道理。同時,教師要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小學課本中有一則寓言故事叫做《自相矛盾》,故事里面那個人喜歡說大話,也就是喜歡“夸口”,教師在給學生講課時,要緊扣“夸口”這個詞,給學生講解“夸口”的含義,課文中既賣矛又賣盾的人是如何“夸口”的,引導學生一步步地理解課文內容以及課文要講述的人生哲理,如此這樣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學習起來就簡單多了。
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寓言教學時,要注意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可以引導學生對寓言故事進行復述,復述與朗讀和背誦不同,不是機械式的重復課文內容,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都有比較高的要求,學生要通過對整篇故事的掌握,才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復述出來。小學二年級有一篇寓言叫做《守株待兔》,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但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年紀很小,理解能力不是很強,老師可以對學生慢慢引導,讓學生大膽進行嘗試,對故事進行復述。小學六年級有一篇寓言故事叫做《兩小兒辯日》,小學生到了六年級,智力發(fā)育已經較為成熟,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也較為完善,這時老師可以大膽地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課文的復述,針對學生復述的有問題的地方,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三、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寓言作品中的表現(xiàn)手法
寓言故事的編寫中往往運用了比較多的表現(xiàn)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夸張、象征等,作者通過運用這些表現(xiàn)手法來塑造活潑、真實的文學角色,把深刻的寓意蘊含于寓言故事之中,通過這樣的手段表現(xiàn)寓言故事的諷刺性與教育性。語文老師在語言教學設計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表現(xiàn)手法,生動地描繪出課文所講述的故事內容,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對寓言故事能夠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感受,引發(fā)學生學習寓言故事的興趣。小學課本中有一則寓言故事叫做《烏鴉和狐貍》,寓言中的狐貍貪婪、狡猾,烏鴉愛慕虛榮,這些都是利用擬人手法,把動物賦予人的性格,用動物的故事來諷刺現(xiàn)實當中的一部分人,通過這樣的故事教育學生不要學習寓言故事中這兩種人。語文老師在教授《烏鴉與狐貍》這節(jié)課時,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每個角色所賦予的性格與思想,分析擬人手法的好處,并嘗試運用擬人手法來編寫一則小故事,把學到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
四、小學語文寓言教學要引導學生概括寓意,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學語文寓言教學中,語文老師要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且對寓意進行抽象的概括,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要從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出發(fā),對學生的教育要由淺顯到深刻,比如小學課本里有一則寓言叫做《群鳥學藝》,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寓意,首先讓學生理解課文所要講述的意思,讓學生思考都是哪些鳥來向鳳凰學習搭窩,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造成了怎么樣的學習結果;然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解,讓學生思考所有的鳥同時向鳳凰學習怎樣搭窩,為什么學習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之中,有沒有像課文中所講的那樣的事情發(fā)生?最后,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化對課文的認識,然后對課文的寓意進行概括,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應該吸取什么教訓。通過這樣對學生一步步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寓言所要講述的哲理進行理解,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結語
寓言是小學語文課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寓言的教學設計中,語文老師要切實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出發(fā),引導學生對寓言故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理解與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fā)揮寓言故事對學生的教育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苗增科.寓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2(11).
[2]朱靜.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寓言類課文的選編及教學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