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
摘 要 目的:研究人文關懷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擇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于我校抽選2014級護生300名,然后按照隨機數(shù)表分為兩組,即研究組(150名)與對照組(150名),其中研究組主要采用人文關懷教學模式對《兒科護理學》課程完成教學流程,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流程進行《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最后發(fā)放調查,統(tǒng)計各組的學習情況,并且進行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結果據(jù)本次調查研究分析可見,各組學習效率對比可知,研究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93.33%,而對照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76.92%;以上各組總體有效率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兒科護理學》融入人文關懷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人文理念,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 人文關懷教學模式 兒科護理學 應用效果
就目前而言,醫(yī)患關系的矛盾糾紛問題往往是當下表現(xiàn)出的普遍社會矛盾,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患對于治療預期過高,加上護理人員護理存在疏漏問題,從而引發(fā)。而究其根本原因,往往是由于部分護理人員缺少人文理念,未能在護理干預過程中給予病患人文關懷與服務,從而引發(fā)矛盾產生。因而作為未來的護理人員,護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不僅僅是針對一些知識點,更需要學習相應的人文理念。而就此,我校抽選2014級護生300名,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兒科護理學》課程教學,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詳細分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擇選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于我校抽選2014級護生300名,然后按照隨機數(shù)表分為兩組,即研究組(150名)與對照組(150名)。其中研究組護生有150名,包含文科生 46人(30.67%),理科生104 人(69.33%),年齡范圍為18-24歲,平均年齡(22.1€?.2)歲;研究組護生有150名,包含文科生 49人(32.67%),理科生101 人(72.14%),年齡范圍為19-23歲,平均年齡(21.9€?.1)歲。根據(jù)以上基礎資料對比可知,兩組病人無論在年齡、文理科比例等一般資料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其中對照組護生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了解《兒科護理學》課程知識點,掌握護理的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強化知識的實踐運用。而研究組則采用人文關懷教學模式對《兒科護理學》課程完成教學流程,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按照教學方向,制定臨床經驗教學規(guī)劃,同時結合生活實踐將課程內容進行細化并且配合人文理念開展教學;2、強化人文理念知識普及講座,即如加入人文關懷理念普及講座,主要以華生作為例子,闡述其人文思想以及個人事跡,同時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人文思想感染與感化;3、增加人文教學活動,即如加入人文知識競賽、護理話劇編排、人文理念辯論比賽等等多種活動,同時可以組織護生進入醫(yī)院實踐實習,從而通過現(xiàn)實的工作深入了解人文思想與理念。
1.3 評估標準
根據(jù)本次調查研究,主要將調查評估結果分為以下幾個檔次,即1、優(yōu)等學生學習效果顯著,能夠完全掌握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能夠將知識點與人文理念融入實踐過程中;2、學生學習能夠達到一定效果,基本了解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能夠將知識點與人文理念融入實踐過程中;3、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不了解兒科護理學的要點與知識點,無法將人文理念與知識理念融入到實踐過程中。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SPSS 13.0數(shù)據(jù)包開展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真實原始數(shù)據(jù)及平均數(shù)據(jù)表示,即(x€眘)表示,并通過t檢測;而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則通過€%p2檢驗,若P值低于0.05,代表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調查研究分析可見,各組學習效率對比可知,研究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93.33%,而對照組150名護生學習效率為76.92%;以上各組總體有效率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對于護生而言,作為未來護理人員隊伍的主要組成,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識點以往,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人文思想與理念,從而保證自身在工作中融入更多人文服務,提升整體服務質量,特別是對于兒科而言,接觸的病患往往多數(shù)為年齡較小的兒童,強化護理干預過程中加入人文關懷,能夠大大提升患兒的依從度,保證護理服務的效果。
而據(jù)本次調查研究分析可見,各組學習效率對比可知《兒科護理學》融入人文關懷教學模式的研究組39名護生學習效率為93.33%,而采用一般教學方法的對照組39名護生學習效率為76.92%;以上各組總體有效率對比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兒科護理學》融入人文關懷教學模式,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人文理念。
參考文獻
[1] 王茜,李娜,王松,徐兵,謝暉. “大班授課+小班討論”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11(11):528-530.
[2] 鄧輝,鄧菲菲,黃小娥.校院合作模式卜急救護理校內實訓教學改革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903-905.
[3] 莫江萍,韋桂姬.多元化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01):101-102.
[4] 郭瑜潔,姜安麗,葉旭春等.護理人文關懷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0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