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霞
評課的意義在于授課,評課模式的價值在于能為教師開辟一條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路徑。作為突圍傳統(tǒng)的“4C評課模式”,重在考量學生的問題意識(problem Consciousness)、課堂的邏輯建構(logical Construction)、教學的情境設置(setting up Circumstances)和學生的文化表達(Cultural expression),這四個方面的英文核心詞都以字母C開頭,因此被概括為“4C”?!?C評課模式”具有鮮明的生本主張,并在生本的思域里構建科學與人文相統(tǒng)一的課堂模式。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的單元教學中,筆者嘗試了以“4C”為導向的課堂預設和組織,努力實現通過評價與學生意愿、師生互動、學生興趣和學生素養(yǎng)聯動。
一、在學生意愿中尋找“問題意識”的思維起點
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或是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眴栴}既是思維的起點,也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學生想了解什么”“學生能掌握什么”。
基于這種導向,在執(zhí)教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的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Safety一課時,教師通過和學生課前聊天以及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基本掌握了文中的詞匯和語法知識。據此,設計了“兩步走”的教學流程。第一步,根據情緒課堂的原則,在課堂導入相應的設置情景。教師用最近發(fā)生在高速公路常州路段的一場大型交通事故作為導入,并展示了與現場事故相關的視頻和圖片。第二步,與學生一起閱讀和討論文章,查找交通事故的起因,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有效預防交通事故。整堂課以“新聞導入—交通事故的危害—交通事故的起因—交通事故的預防—回歸主題—拋出問題,延續(xù)思考”的流程進行問題推進。被激活的問題意識推動了師生基于問題的互動,使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善了原有的認知結構,并鍛煉了發(fā)散思維能力。
二、在師生互動中建構“課堂邏輯”的運行主線
邏輯縝密的教學設計是高效和諧課堂的保證。課堂的邏輯結構通常隱含了三條主線:情景線、互動線和知識線。情景線是風景線,可以在第一時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共鳴,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互動線是生命線,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知識線是回歸線,是情景線和互動線的歸宿。三條主線相互作用,相輔相成,共同打造高效和諧的課堂。
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Safety一課的主題是交通安全,所以教師首先選用了近期發(fā)生的大型交通事故做情景導入,引導學生有效地表述交通事故的原因。其次,導入課文文本,引導學生使用英語閱讀的策略和方法,在課文中找到了答案,加深了對主題核心詞匯的理解,并拓展了和交通有關的其他詞匯。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引導學生動手制作一張有關馬路安全的英語公益海報。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查閱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以及呈現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使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得到有機結合,使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文化背景、生活經歷得到了有效融合。在這堂課中,既包含導入交通事故的情景線,也包含交通事故分析、海報制作的師生互動線,還包含相關知識拓展的知識線。這三條主線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促進了學生自主能力的發(fā)展。
三、在學生的興趣點上設置“課堂情境”的主題系列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與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因此,教師應該設置與學生學習內容相關、盡可能真實的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聯想力,讓學生將原有的相關經驗和新知識進行鏈接,以建構更完善的知識體系。
在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Safety的教學中,教師精心設置了這樣一條情境線:播放大型交通事故視頻—展示出行圖片—交流交通事故的原因—制作馬路安全公益海報。具有“入境”效應的情景導入為學生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埋下伏筆,學生們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所作的預防交通事故的總結,又為學習“馬路安全”的課文內容作好了鋪墊。學生將個人的生活經歷、情感、知識、價值觀和對生活的見解融入海報制作過程,促進他們學會將自身經驗與書本知識相結合,將已學知識和想象創(chuàng)造聯系起來,使自己成為會思考、有主見、珍惜生命、熱愛生活的公民。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課堂情境的設置要盡可能真實,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和主題的理解,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聯想。此外,情境的設置要符合高中生的心智水平。符合高中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情境更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課堂熱情,使其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積極主動地體驗情境,提高觀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在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中引領“文化表達”的價值取向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英語教學在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同時,更要關注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和人生價值觀的引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文化表達”,并在其表達中進行價值引領,以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在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Safety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交通事故成因討論”和“海報講解”這兩個“文化表達”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地表述通過自己的視角觀察到的交通現象、交通事故成因和預防交通事故的對策。學生以合作的形式查閱信息、收集信息,并對信息做了處理,對原因進行了表述,對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進行了探討,在共同的學習中達成了教師在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一是使學生能夠“馬路安全從我做起,遠離車禍,珍惜生命”;二是希望學生能夠帶著“馬路安全”的思考走出課堂,將安全意識滲透到生活中,將文化表達運用到生活中。
通過情境設置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問題設置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思考,通過活動設置使師生、生生之間產生有效互動,“4C評課模式”的教學指向就在于幫助教師以評促教,打造情趣、質量、科學和文化四位一體的優(yōu)質課堂。
(責任編輯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