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陳婷婷++孫甜甜++陳思佳++馬曉梅
摘要:本團隊對浙江省新高考制度的社會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抽樣調查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和家長對新高考政策的認知程度處于“知道,正在了解”階段;中學正在努力探索新高考模式,思路也越來越清晰;大學的二級學院對于招生策略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的調整也基本處在關注相關政策消息中。相關教育部門應充分了解民聲民意,及時做好與學校的溝通聯(lián)系,積極推進新高考政策的實施。
關鍵詞:浙江;新高考;抽樣調查
自2014年9月高考改革方案公布以來,關于新高考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高考改革內容的解讀,而對于高考改革實施過程中社會各方面對高考改革滿意度的調查卻寥寥無幾?;诖耍P者以馬上就要迎接新高考挑戰(zhàn)的學生及其家長為主要調查對象,了解他們對新高考制度的滿意度以及截至目前對制度的執(zhí)行情況;通過對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和有權制定新高考錄取細則的高校相關部門進行面訪,來評估當前新高考政策的執(zhí)行狀況和執(zhí)行力度,以期幫助即將迎來第一次新高考挑戰(zhàn)的師生和家長認清高考改革的實質,答疑解惑,讓學生、家長及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到新高考實施中來。同時,筆者也希望能為有關教育主管部門,在執(zhí)行新高考有關政策的
過程中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提高政策實施的針對性,促進新高考政策更有效地推行,促進社會教育公平、公正。
一、調查方案的設計
本調查旨在考查浙江省高考制度改革的社會認知程度,以杭州市為調查地點,以即將面臨第一次新高考挑戰(zhàn)的學生(當下的高中二年級學生)及家長為調查對象,以當面發(fā)放并收回調查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同時,以當面訪談直接對接
高考改革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對新高考錄取細則有制定權限的高校相關部門作為補充。
1.調查內容
內容包括:從對待高考改革政策的總體態(tài)度、對于改革措施實施情況的滿意度、選擇自選課程的依據、對于考核制度以及“走班”現象的態(tài)度、進行志愿填報的選擇依據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調查學生及家長對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認知及存在的疑惑;探索在高考改革制度實施的道路中,如何更好地提高人們的認知以及提升新高考政策實施的滿意度。
2.調查方法及實施情況
(1)調查總體及樣本量
根據調查的目的,將本次調查總體確定為浙江省第一屆參加新高考的學生及其家長、浙江省實行高考改革的中學。樣本量:學生350人,家長100人,抽取杭州第四中學的教師作為高中學校的代表進行訪談調查,將杭州教育局作為教育改革的官方代表進行訪談調查。
(2)抽樣設計
調查采用多階段抽樣:第一步,在浙江全省11地市中抽取一個地市——杭州市;第二步,借助抽樣框,在杭州市27所普通高中隨機抽取5所普通高中;第三步,在每所選中的學校等額抽樣90人,樣本設計容量450人。
二、調查結果分析
基于CPSS模型的結果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客戶滿意度指數、認知理論、工作滿意度等,以學生和家長對新高考的認知度為核心,結合課題特定設計CPSS數據分析模型。
根據所需要的結論,無論是學生問卷還是家長問卷都從維度展開分析,即Cognition(認知度)、Preparation(準備度)、Satisfaction(滿意度)、Selection(選擇權)。其內容為:對新高考制度產生主觀個人判斷,產生期望,即認知度;接著,通過資料收集重新認識新高考制度及相關措施;然后配合學校實施相關措施,在此過程中家長和學生具有自己的準備和選擇,即準備度和選擇權;最后,通過一年的學習,家長和學生對新高考制度及相關措施產生客觀的評價,即滿意度。筆者對滿意度進行收集并反饋給學校及教育相關部門,以期提高家長和學生對新高考制度的忠誠度。
1.學生和家長的認知狀況
(1)對高考改革政策的總體認知程度及態(tài)度
(注:樣本量為450人,在實際調查結束時,我們的有效問卷為405份,其中家長316份,學生89份)
①在高考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首先對學生和家長對于新高考相關政策的了解程度做相關調查。調查發(fā)現學生及家長對新高考相關政策的了解大都處于“知道且正在了解”,這說明學生和家長對新高考相關政策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不夠全面與深入。筆者認為高考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對于高考政策的解讀需更加全面與深入,不能只停留在政策層面,因此,學生及家長對新高考相關政策的了解還有待加強。
②高考改革以后,筆者對于傳統(tǒng)高考與新高考的偏愛程度也做了一定的調查,調查發(fā)現家長和學生對新高考的偏愛度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高考,新高考有望獲得近半數學生和家長的支持和配合。這說明高考改革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也被學生和家長所看好,高考改革是人心所向。
③雖然高考改革被學生和家長所看好,但是對于高考改革的第一批學生和家長,他們的心態(tài)如何呢?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學生及家長對新高考的疑慮和不解依舊存在,并有一定的壓力,紛紛表示“喜憂參半”。筆者建議,為了緩解學生及家長的壓力,有關教育部門及學校應加強對新高考政策的解讀及方案的完善,及時了解學生和家長內心的想法和困惑,并針對一些主要問題做出回應。
(2)學生及家長應對高考改革的準備情況
①面對高考改革的首次學考,筆者也對相關情況做了調查。從調查數據來看,受訪的學生和家長對新高考大多數都做好了準備,說明大家對高考改革這樣的重大教育舉措,表現出了極大的重視。
②面對10月份進行的第一次考試,家長和學生都進行了一定的準備。新高考已經慢慢滲入學生及家長的生活中,漸漸被認知和接受。
筆者發(fā)現隨著首次與高考掛鉤的考試臨近,學生普遍比較緊張,缺乏信心。對此,學校和家長要積極做好相應工作,幫助考生樹立信心,認真迎考??忌矐ゾo時間為考試做準備,爭取“首戰(zhàn)告捷”。在政策制定方面,政府各相關部門及
學校應提早通知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做好心理和考試的準備。
(3)“七選三”自選課程的選擇依據
新高考對學生所學課程的選擇進行改革。在對杭州地區(qū)的調查中,學生和家長基本認可了“三門主課+七選三”政策的公平性,認為其“基本公平”。而在對課程的選擇依據上,學生主要是通過自身因素進行判斷選擇,家長則不僅從孩子的角度考慮,還要根據教師和學校的建議進行選擇,以周圍環(huán)境為判斷依據的學生只占少數。
(4)志愿填報的選擇依據
①高考改革后,高中與大學之間的聯(lián)系變得更加緊密。受訪的學生中,絕大部分已經對今后要選擇的大學或專業(yè)有了目標。
②高考志愿的填報一直都是重頭戲,也是教育界廣泛關注的內容。經過筆者調查發(fā)現,填報志愿時,雖然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專業(yè)和學校結合是最為理想的,但是在兩者不能兼顧的情況下,學生考慮更多的是學校,而家長對專業(yè)和學校優(yōu)先的選擇則是旗鼓相當,比例為33%和34%。
③高考改革后,志愿的填報也會有相應的改變,學生和家長均表示難度加大,疑慮增多。對于家長和學生反饋的問題,希望有關高校和教育部門盡早考慮和處理,為學生和家長緩解報考壓力。
(5)學生與家長對于高考政策的關注程度和傾向對比
[JP2]筆者在宏觀上對學生和家長關于新高考的一些共性問題進行對比、分析、總結,結果如下:在對于新高考的關注程度上,學生作為新高考政策的直接接觸者,對其了解程度普遍高于家長。一方面說明學生對政策的關注程度較高,另一方面說明家長要加強對政策的了解,學校及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家長的宣傳及交流工作;對于新高考絕大多數學生及家長均持觀望態(tài)度,而且關于傳統(tǒng)高考,家長的偏向性更為明顯,比例約為學生的三倍,這就要求學校及相關部門應及時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及時進行政策宣講及答疑解惑,保證政策的透明度。[JP]
2.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推進高考改革的具體措施及實施情況
第一,高考改革中,對于教育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新的政策,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基本公平;而面對學校采取的一些具體措施,總體態(tài)度評價為“比較滿意”。學生和家長對待新高考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支持和積極配合的態(tài)度。
[JP+1]第二,在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推進高考改革的具體措施[JP]
[HJ2.2mm]
[LM]
[KH-*2D]
中,“走班”制是重要措施之一。調查發(fā)現,盡管“走班”教學
能表現出更強的靈活性和目的性,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帶來了學習秩序混亂、教學分班困難等問題,亟待改進。筆者建議,教育部門應及時處理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改進相關政策,完善措施,消除學生和家長的疑慮和不滿,以達到高考改革的目的。
3.高校方面的準備情況
根據筆者對浙江省內一些高校的調查,目前新高考政策對高校的影響不大。這很大程度上由于第一批參加新高考的學生還處于高二,未直面志愿填報,而且大學的二級學院目前還沒有對新高考做出相應的招生策略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雖然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高校教師對新高考政策的認知程度并不高,但是對比于舊高考制度下應試教育表現出來的弊端,他們都認同高考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中學方面的準備情況
[JP3]第一,學校正在努力探索新高考模式,并且已經越來越清晰。[JP]
第二,學生在“七選三”過程中,往往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勢;二是為未來選擇大學專業(yè)做鋪墊。
第三,文理不分科,略微地改變了學校重理輕文的現象,選擇歷史、政治的人數有所增加,但是仍有60%以上的學生選擇物理、化學。
第四,“走班”模式讓學生感到新奇,并且喜歡這種上課形式,班主任也認為,在班級管理上比以前更加輕松。
第五,在教學計劃方面,語數外三大主課與之前相比不會有大的改變,主要改變在選修模塊。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及家長對學校相關措施及教師教學工作的整改普遍比較滿意。這充分表明高中積極調整各項工作,已經將新高考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幫助學生和家長適應新高考政策,且工作比較到位,受到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好評。
5.考試服務中心的準備
[JP2]通過對杭州考試服務中心負責人的采訪,筆者發(fā)現對于前期調查收集的學生和家長的一些疑慮,考試服務中心也有所關注,并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法,通過公益講座、學校及教師培訓、加強宣傳等各種途徑來切實幫助學生和家長應對新高考。[JP]
面對一部分學生和家長對新高考政策不太清楚的現狀,考試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他們對此也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努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部署,安排專人負責相關工作,爭取讓廣大學生和家長更全面、準確地了解新高考政策。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不少學生和家長感覺“自己是被動接受新高考政策”或“對新高考政策的實施表示喜憂參半”。對此,考試服務中心的負責人表示理解,高考對中國學生的意義非凡,新高考畢竟是新政策,而且全國范圍內只在上海和浙江兩個地方試點,對于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但新高考制度是為了彌補舊高考的弊端,讓高考制度更公平、更合理,是經過眾多專家論證及實踐證明的。隨著人們對其了解的深入,相信大家一定會支持新高考政策。
對于高考改革后,志愿填報難度加大、學生和家長疑惑增多等問題,考試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志愿填報需要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高校多方面聯(lián)動,加強信息流通,同時也會加強對學校及教師的培訓工作,計劃開通服務熱線及公共郵箱,以便更好地服務學生。
三、結語
[JP2]值此調研結束之際,衷心感謝本學院的各級領導對此次調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指導。調研初期,學院教師為本小組進行培訓以及答疑解惑,對本次調研工作給予了指導;指導教師對此次調研給予了極大的幫助,不僅提出了諸多建設性的意見,還給予調研人員心靈上的安慰和支持。在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本小組才能圓滿完成調研。除此之外,還要感謝在此次調研中資源配合的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及相關人員,是他們的傾情奉獻與無償幫助讓筆者獲得了寶貴的一手資料,為筆者提供了充足的背景資料,建立了豐厚的知識基礎。[JP]
(指導教師:許蔚蔚)
參考文獻:
[1]張雪平.2015浙江省高考志愿填報指南(第13修訂版)[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2015.
[2]文祺.全國高校專業(yè)解讀[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3]武書連.挑大學,選專業(yè)[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5.
[4]張迪.關于北京新高考改革制度的調查研究[J].求知導刊,2015(13).
[5]裴娣娜.新高考制度下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J].中小學管理,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