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珠蘭
【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我國同世界之間的交流逐漸提升,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需要從實際出發(fā),多個學科之間配合,本文則分析了語文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 學生 核心素養(yǎng) 語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5-018-01
0
引言
教育部2014年印發(fā)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yǎng)體系”這個概念。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分為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部分。
1.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意義
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平時的修養(yǎng)。從廣義講包括人的道德素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技能等多個方面,我們經常聽到的綜合素養(yǎng)即是指一個人在各個方面修養(yǎng)的總和。根據不同層面進行劃分,又可具體分為諸如政治素養(yǎng)、業(yè)務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等多個方面?!昂诵乃仞B(yǎng)”即是在多個素養(yǎng)中發(fā)揮主導力量,起決定作用、最有價值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整合。就語文學科而言,傳統(tǒng)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聽、說、讀、書、思”方面的能力,上世紀60年代上海語文教育界提出的“八字憲法”,更是具體細化到對“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等方面的識記、理解和運用。隨著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深化,把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充分發(fā)揮課程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提升綜合育人水平,課程改革者進一步明確了語文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其中既有對傳統(tǒng)語文素養(yǎng)的繼承和守正,更有新的淬煉和提升。踐行新的教育指導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關鍵要做到“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苯逃肯嚓P人士指出“核心素養(yǎng)”這一思想的提出,不能視為新的“概念”或文字游戲,而是要真正意識到這是新形勢下人才培養(yǎng)的迫切需求,“再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如果最終落實不到教學一線,指導不了實踐,結果很可能就是失敗。
2.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下語文教學措施分析
2.1貼近地面,深挖美的意蘊
語文教育是“言語”的教育,鑒賞體悟美,必須抓住語言文字,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叢林中穿行,采擷鮮花和果實。我們堅決反對借審美教育的名義,把語文課上成美術課或音樂課。特級教師肖培東在給教師培訓時曾經舉過這樣的例子,有位青年教師上《米洛斯的維納斯》,在課堂上大談特談中外名畫甚至中外名勝古跡,在介紹的過程中配以音樂,作為語文教師的角色變成了藝術教師的角色,語文課變成了藝術欣賞課。語文課堂的審美教育,必須貼近地面,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體味語言文字的美,流連于字里行間,沉浸于墨韻書香,通過朗讀玩味等手段,深挖文章美的意蘊。
2.2學科內整合
學科內整合是指以主題優(yōu)化整合語文學科內在的邏輯關聯(lián),形成一系列課程,整體發(fā)揮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功能。我將整冊語文教材內容進行優(yōu)化組合,在原有單元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主題對課文順序進行調整,對內容進行適度增刪,對不同冊教材的內容進行跨越,使教材體系更系統(tǒng),重點更突出,內容更集中,訓練更有效。按一定主題整合后提煉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實施教學的方法與途徑,選擇訓練的材料。如將西師版第十一冊語文教材按題材整合為寫景篇、狀物篇、借物喻人篇、寫人敘事篇、詩歌篇、古文篇。也可按思想內容或寫作方法整合為環(huán)保篇、愛國篇、情誼篇、科技篇、惜時篇;場面描寫類、插敘類、細節(jié)描寫類、環(huán)境烘托類、說明類等。教學時,不再是從零碎的單篇課文入手,而是統(tǒng)攬全冊,整體把握,從單元出發(fā),先讓學生熟悉主題單元中同類文章,把握文體特征,在具體的教學中以經典課文為例精學精練,融入適合該類型文章的閱讀方法,歸納總結出此類文章的寫作特色。如教學惜時篇《匆匆》一文時,我不限于學生對此文的理解感悟,對不同冊教材進行跨越式教學,將曾經學過的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納入課堂,進行對比教學。合理融入教材外同主題的惜時文章,引導學生比較鑒賞。選擇同類閱讀材料,與課內教材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作品各自的特點。在比較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使學生認識到表達同一主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這也是學習寫作方法,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教學古詩單元,學生通過仔細閱讀品悟,觀察發(fā)現(xiàn),三首古詩均為送別詩,旨在表達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3.結語
語文教學的成敗不能僅僅靠語文成績來推斷,教育的“測不準原理”值得每個人去回味與反思,所以不要一味的用“分”本位來評價學生的語文能力,更不應因此論斷教師的語文教學;而是應該多多關注語文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影響了多少學生,取得了多大的積極效應。自古以來,人情練達就孕育于語文之中,它是生活感悟、人生智慧的承載體,所以語文教師教授的不僅是知識也是智慧。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這個帶有神圣光環(huán)的職業(yè)更應緊扣時代脈搏,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從靈魂深處去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張聰慧.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教學轉型[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29-31.
[2]羅曉暉.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教學[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32-35.
[3]于洋.中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困境與路徑探析[J].教育探索,2016,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