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宇
(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治療100例膀胱癌老年患者的安全性
王靖宇
(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目的研討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治療老年膀胱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于2012~2014年收治的膀胱癌老年患者180例,其中隨機選取10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作為觀察組引進國外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治療,其余80例膀胱癌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一般膀胱部分切除術切除腫瘤。手術后每隔一段時間向膀胱內采用灌注的方式注射一定濃度的吡柔比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的尿量、殘留在膀胱中的尿量、導尿管導尿時間、手術時間、術后復發(fā)率及并發(fā)癥。結果術后6個月到1年內隨機抽取術后患者發(fā)現(xiàn)觀察組除復發(fā)率殘余尿量、導尿時間、并發(fā)癥均比對照組少(P<0.05)。結論在避免出現(xiàn)閉孔神經反射的條件下,經尿道腫瘤電切術可有效提高治療膀胱癌的安全性。
尿道雙極等離子;經尿道腫瘤電切術;電切系統(tǒng);膀胱癌
經尿道腫瘤電切術(TURBT)適用于表淺膀胱腫瘤、未浸及粘膜下層者,是治療輕微膀胱腫瘤主要的治療方法[1]。經尿道腫瘤電切術患者在正常情況下手術后第1日可去除導尿管,第2日可出院,主要并發(fā)癥為血塊積存和尿外滲。不論其大小、部位和病理分級。據(jù)資料記錄,我國膀胱癌患者患病率逐年增高,近十五年平均增長速度達68.29%。
1.1 臨床資料在本院選取2012~2014年180例膀胱癌患者,隨機選取100例作為觀察組引進國外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治療,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72.61±9.58)歲。其中肉眼血尿患者為91例,鏡檢血尿患者為9例。單個腫瘤患者68例,兩個以上腫瘤患者32例。腫瘤在體內的分布情況:左側壁28例,右側壁22例,低壁17例,頂壁10例,頸壁6例,散在各壁上17例。腫瘤直徑約為0.3~3。腫瘤病理[2]分級G1 59例,G2 25例,G3 16例。
其余80例膀胱癌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一般膀胱部分切除術切除腫瘤,男50例,女30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73.06±9.87)歲。其中單個腫瘤52例,多個腫瘤28例,均以血尿為主要病理特征入院治療,術前在膀胱鏡下對所取病例進行腫瘤組織活檢和定位定性。糖尿病20例,合并冠心病25例,應用心臟起搏器5例。
納入標準:心肺功能足以耐受電切術;年齡在65歲以上;腫瘤基底部≤3 cm。排除標準:尿道狹窄電切鏡無法進入;腫瘤妨礙輸尿管;腫瘤在膀胱后[3]。
1.2 方法先用生理鹽水沖洗電切鏡,手術過程中用生理鹽水低壓灌注,以保持膀胱處于充盈狀態(tài)[4]。在進行膀胱腫瘤電切術之前,首先用膀胱鏡對膀胱腫瘤的分級和病理分期以及腫瘤周圍膀胱黏膜的情況進行精確地了解,以保證手術的安全。對患者膀胱硬膜外麻醉,觀察組在插入電切鏡之前,為保證尿道官腔足夠大,應先插入尿道金屬探子。向尿道避免使用液體石蠟,它能產生油珠,模糊視野,用甘油或橄欖油等潤滑劑代替。將電切鏡的外鞘及其鏡芯插入膀胱,拔除鏡芯,換置手術鏡。用28號金屬探子代替24號電切鏡管鞘須[5]。對于大腫瘤,先切割腫瘤基底部以都阻斷血流供應,減少電切過程中的出血,若腫瘤蒂過大到>1.5 cm,則先從腫瘤的側面或者頂部進行分層切割,直到腫瘤基底部1 cm范圍內的正常組織。對于單個小腫瘤采用順行或逆行由腫瘤基底部開始切,至深肌層及腫瘤基底部1 cm左右的正常組織,直到腫瘤完全切除。對于多個腫瘤,則從易到難、從小到大切割。對照組則采用腫瘤部分切除術,直接切除腫瘤及腫瘤附近2~3 cm的組織。術后留置導尿管,根據(jù)尿液顏色適當清洗膀胱。術后所有患者每周向膀胱內灌注吡柔比星30 mg,然后常灌注一年半左右,1個月定期復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
兩組患者手術后在尿量、殘留在膀胱內的尿量、并發(fā)癥、手術時間上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殘留在膀胱內的尿量和并發(fā)癥以及手術時間上均比對照組少,但觀察組的復發(fā)率要稍微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基本指標的比較(x±s)
表2 術后并發(fā)癥復發(fā)率的比較
治療膀胱癌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不同于常規(guī)的單極電切,等離子體高度集中于工作電極表面,便于準確控制切割位置,能快速切割組織。而且由于等離子體只存在于電極表面,所以組織的熱傳導小,損傷輕,利于組織的分離,且分離的速度快[6-7]。術后都要進行膀胱灌注或生物免疫。該方法損傷小、恢復快,復發(fā)率高,但手術后向患者膀胱內灌注吡柔比星可有效降低復發(fā)率。采用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具有以下優(yōu)勢:(1)無需負極板,對于有心臟起搏器患者無影響。(2)在切割的同時可以止血,減少出血以減少電切環(huán)的血凝塊,以減少手術時間。(3)手術前電鏡的清洗液為生理鹽水,手術過程中創(chuàng)面會完全吸收,而且在手術開始1小時內,患者靜脈血壓升高,吸收的生理鹽水會穩(wěn)定電解質的變化,使術前術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并且保證了合并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安全。由于采用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因此減輕了對深部的神經肌肉的刺激[8]。關鍵是術者要能認得出膀胱穿孔,當看到電切的深部閃現(xiàn)脂肪組織時,應立即停止這一區(qū)域的電切。當膀胱中某一區(qū)域腫瘤復發(fā)被反復深切割時,膀胱周圍的脂肪最終會顯現(xiàn),表明已經穿孔。穿孔少見于腹腔內,若有發(fā)生,應立即進行行手術縫合穿孔,除此之外還需要充分沖洗腹腔,以防腫瘤細胞種植,引起復發(fā)的概率。將膀胱內插入導尿管引流,并保持通暢,以防尿外滲。若穿孔為腹腔外型,除應充分引流膀胱外,還應注意止血,以防血塊堵塞導尿管,引起尿外滲。
據(jù)研究表明,采用該電切術切除治療淺表性膀胱癌5年之內復發(fā)率為65%,而且隨著年數(shù)的增加,復發(fā)率越高。但是術后灌注的吡柔比星可降低復發(fā)率,吡柔比星是抗腫瘤藥、細胞毒類藥物、作用于DNA化學結構的藥物,藥物嵌入DNA的雙螺旋鏈,使腫瘤細胞終止在G2期,不能進行到細胞分裂期,導致腫瘤細胞死亡。對癌細胞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進入細胞內,迅速分布于細胞核,抑制DNA聚合酶α和β,阻礙核酸的合成[9]。我們是在手術后立即采用灌注的方式吡柔比星30 mg,以后常規(guī)注射一年半,定期檢查。
綜上所述,經尿道雙擊等離子體電切系統(tǒng)可減少手術時間,減緩患者疼痛,可縮短痊愈時間,是一項值得采用的技術。
[1]趙小佩.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2):2878-2880.
[2]裴建強,杜宏綱.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聯(lián)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療淺表性膀胱癌臨床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39): 41-42.
[3]王有志,孫斌,羅光輝,等.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膀胱部分切除術治療淺表性膀胱癌[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3,30 (12):975-976.
[4]楊天,范志強,溫世和.膀胱腫瘤汽化電切術聯(lián)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療在淺表性膀胱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0):24-26.
[5]張鵬,楊小杰.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宜同期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4,19(8):549-551.
[6]范晉海,曹建偉.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同期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4,19(8):547-549.
[7]孫建濤,楊金輝,魏澎濤,等.二次根治性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加介入栓塞化療治療肌層浸潤膀胱癌的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5,25(29):106-108.
[8]朱錦智,姜哲,姚志敏,等.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膀胱腫瘤46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12):94-95.
[9]劉定益,王名偉,王健,等.經尿道雙極等離子電切系統(tǒng)治療膀胱癌85例報告[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0,10(10):870-8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