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珍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特殊價值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閱讀是初中英語教學的的重要內(nèi)容,是實現(xiàn)英語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英語教材不斷在改進,英語閱讀教學法相繼有翻譯法、整體教學法等。翻譯法運用早,被稱為傳統(tǒng)閱讀教學法,其特點是簡便易操作,缺陷是導致學生過于關注語言點,教師在講解和分析的過程中完全代替了學生思考,從而導致學生不能從整體上感知把握閱讀材料,其閱讀能力難以提高。整體教學法是1993年全國英語教材改革以來普遍用到的英語閱讀教學法。隨著整體教學法一同使用的還有新興的多媒體。整體教學的各個步驟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問題、任務,輔助以圖片、音樂,能一下吸引學生,引導學生閱讀并思考。但筆者從教二十多年,發(fā)現(xiàn)初中生討論難以用英語深入,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問題都是回答或選擇,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應付心理。復述能幫助學生整體理解課文,但也需要變化。
二、 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布贊(Tony Buzan)發(fā)明的一種可視化知識表征工具。它是一種將思維圖像化的技巧,也是將知識結構圖像化的過程。思維導圖將關鍵詞、圖形和顏色等相結合,對增強人們的理解和發(fā)散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思維導圖通常將某一主題至于中央位置,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枝向四周放射,每條分枝上使用一個關鍵詞,各個分枝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整個思維導圖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圖。近幾年,思維導圖作為一種高效的邏輯思維工具,被廣泛用于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學校的各個學科都紛紛運用。筆者將其運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豐富了教學,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 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思維導圖可以用于英語閱讀教學的讀前、讀中和讀后,可以由教師繪制,也可以由學生親自動手繪制,可以運用軟件如Inspiration 9制作,在多媒體上呈現(xiàn),也可以在黑板上手繪。讀前和讀中的思維導圖一般由教師制作,讀后環(huán)節(jié)的思維導圖還可以由學生繪制。
1. 讀前環(huán)節(jié)
英語閱讀讀前任務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搜集,了解與所要閱讀材料的相關信息,激活頭腦中的背景知識,預測文中將要涉及的內(nèi)容等。學生對文章主題越熟悉,閱讀理解的難度就越小。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 2 Section A 2d閱讀前,筆者就用了思維導圖。筆者先在黑板中間寫上“job”,并與學生展開對話,然后在對話的過程中繪制出思維導圖。師生對話如下。
T: Do you know Yu Dabao ?
S: Yes.
T: What does he do ?
S: He is a soccer player .
T: So Yu Dabao is a soccer player. If you want to know about a persons job ,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
S1: What is his job ?
S2: Where does he work ?
S3: When does he work ?
S4: How is his job ?
S5: Whose job is this ?
T: OK. Lets read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Scotts job.
邊和學生問答邊在黑板上繪制出上面這張思維導圖。在這里,思維導圖很好地幫助學生預測所要閱讀的內(nèi)容,有效地減小了閱讀難度。思維導圖還可以在讀前運用來激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呈現(xiàn)新的語言知識,調(diào)動學生的已有語言圖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在接下來的閱讀環(huán)節(jié)能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
2. 讀中環(huán)節(jié)
讀中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從語篇中獲取主要信息。教師應從整體理解的角度設計有效的任務和活動,以完整的視覺表象形式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清晰地呈現(xiàn)給學生。還是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2 Section A 2d為例進行說明。
我們可以延續(xù)前面用于課前的思維導圖,讓學生閱讀課文,完善思維導圖,找到具體的信息,從而在語篇中獲取主要信息,幫助學生高效閱讀。
3. 讀后環(huán)節(jié)
讀后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可或缺。設計出高質(zhì)量的讀后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提醒學生,思維導圖中信息的呈現(xiàn)一般不是完整的句子,我們在復述的時候要用完整的句子。復述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思維導圖很好地幫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讀后的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學生在找主題、一級枝干、二級枝干及有多少枝干的過程中,更深地理解了閱讀文章。
閱讀與思維既是學習方式,又是學習過程,更是學習目標。思維導圖模擬人的大腦神經(jīng)元分布結構,簡單明了地表現(xiàn)出思維的重心和層次,有利于激發(fā)大腦的聯(lián)想本能。在閱讀教學中有效使用思維導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模式更加靈活,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周南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