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妙嫻吳國良盧娟娟
(1廣東省汕頭市潮南民生醫(yī)院汕頭 515000;2汕頭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汕頭 515000)
血脂異常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腦卒中的相關性研究
陳妙嫻1吳國良1盧娟娟2
(1廣東省汕頭市潮南民生醫(yī)院汕頭 515000;2汕頭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東汕頭 515000)
目的:探討血脂異常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腦卒中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觀察組,并選同期4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水平及TC/HDL-C比值。結果:觀察組較對照組TG、LDL-C、TC/HDL-C均明顯升高,HDL-C明顯降低(P<0.05);腦卒中組較非腦卒中組HDL-C水平明顯降低,TC/HDL-C比值明顯增大(P<0.05);腦卒中組血透后較血透前HDL-C水平明顯降低,TC/HDL-C比值明顯增大(P<0.05);Logistic回歸分析,TC/HDL-C值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結論: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腦卒中與血脂代謝異常密切相關,HDL-C水平降低、TC/HDL-C比值增大為腦卒中發(fā)生的重要影響因素,且TC/HDL-C是腦卒中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腦卒中;血脂異常;維持性血液透析
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為引起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與脂質代謝紊亂密切相關[1]。有關研究表明[2],血清TC/HDL-C可用于預測腦卒中發(fā)生,特別是可作為缺血腦卒中的獨立預測因子。本研究探討血脂異常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的關聯性,為臨床預防提供方向?,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觀察組。其中男55例,女20例;年齡21~82歲,平均年齡(49.6±15.8)歲;透析時間6~120個月,平均(40.3± 28.7)個月;透析前血尿素氮水平為(26.54±5.39)mmol/L,血肌酐水平為(1 136.76±279.44)μmol/L。75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14例并發(fā)腦卒中,將其分為腦卒中組(14例)和非腦卒中組(61例)。選取同期我院體檢中心40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50.4±15.2)歲;均無心、肝、腎功能異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患者保持空腹狀態(tài)12 h,在血透進行前采集血液標本。采用酶聯免疫法分別檢測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計算TC/HDL-C比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TC、TG、HDL-C、LDL-C、TC/HDL-C比值均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Logistic回歸進行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TC、TG、HDL-C、LDL-C、TC/HDL-C水平比較兩組患者TC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TG、LDL-C、TC/HDL-C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TC、TG、HDL-C、LDL-C、TC/HDL-C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TC、TG、HDL-C、LDL-C、TC/HDL-C水平比較(±s)
組別n 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TC/HDL-C觀察組對照組75 40 t P 1.66±0.91 1.28±0.61 2.370<0.05 4.24±0.77 4.38±0.71 0.954>0.05 0.92±0.26 1.31±0.28 7.458<0.05 2.92±0.71 2.56±0.61 2.715<0.05 4.80±1.32 3.53±1.16 5.119<0.05
2.2 腦卒中組與非腦卒中組TC、TG、HDL-C、LDLC、TC/HDL-C水平比較腦卒中組在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方面與非腦卒中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腦卒中組與非腦卒中組血脂水平比較(±s)
表2 腦卒中組與非腦卒中組血脂水平比較(±s)
組別n TG(mmol/L)TC(mmo l/L)HDL-C(mmol/L)LDL-C(mm ol/L)TC/HDL-C腦卒中組非腦卒中組14 61 t P 1.71±0.70 1.66±0.98 2.370>0.05 4.26±0.89 4.24±0.73 0.954>0.05 0.82±0.20 0.97±0.26 7.458<0.05 3.06±0.76 2.89±0.67 2.715>0.05 5.52±1.58 4.63±1.22 5.119<0.05
2.3 腦卒中組血透前后TC、TG、HDL-C、LDL-C、TC/HDL-C水平比較腦卒中組血透后(腦卒中發(fā)生時)較血透前HDL-C水平明顯降低,TC/HDL-C比值明顯增大,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余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表3 腦卒中組血透前后TC、TG、HDL-C、LDL-C、TC/HDL-C水平比較(±s)
表3 腦卒中組血透前后TC、TG、HDL-C、LDL-C、TC/HDL-C水平比較(±s)
時間TG(mmo l/L)TC(mmo l/L)HDL-C(mmo l/L)LDL-C(mmo l/L)TC/HDL-C血透前血透后t P 1.61±0.63 1.71±0.70 0.397>0.05 4.24±0.97 4.28±0.87 0.115>0.05 0.96±0.17 0.82±0.18 2.116<0.05 3.02±0.96 3.04±0.76 0.061>0.05 4.47±1.24 5.54±1.58 2.082<0.05
2.4 Logist ic回歸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TC/HDL-C值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腦卒中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見表4。
表4 Logistic回歸分析
脂質代謝異常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的重要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較對照組TG、LDL-C、TC/HDL-C均明顯升高,HDL-C明顯降低,說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脂質代謝異常。原因可能在于透析時間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等多種相關因素致透析患者體內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減弱、脂肪代謝功能受到影響[3]。相關研究表明[4],采用聚砜膜進行透析,可提高透析患者血清HDL-C,改善脂代謝。也有學者認為[5],采用高通量透析有助于改善透析患者血脂代謝。
動脈粥樣硬化是缺血性腦卒中主要病理基礎,而血脂代謝紊亂與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有著緊密聯系[6]。LDL-C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而HDL-C對血管內皮細胞有保護作用,可抵抗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研究結果顯示,腦卒中組較非腦卒中組HDL-C水平明顯降低,TC/HDL-C比值明顯增大,且血透后腦卒中發(fā)生時較血透前HDL-C水平明顯降低,TC/HDL-C比值明顯增大,提示HDL-C水平降低、TC/HDL-C值增大均為透析患者并發(fā)腦卒中的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預測作用。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TC/HDL-C值為透析患者并發(fā)腦卒中的獨立預測因子。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質代謝異常,HDL-C水平降低、TC/HDL-C比值增大為腦卒中發(fā)生的重要影響因素,且TC/HDL-C是腦卒中發(fā)生的獨立預測因子。
[1]于飛.糖代謝異常者血脂、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與心血管受損的關系[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18(4):471-473
[2]譚瑩,何國厚,王磊,等.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斑塊性質與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3,20 (2):53-54
[3]劉坤梅.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血脂水平和CRP變化及相關性研究[J].四川醫(yī)學,2013,34(4):516-517
[4]馮俊強.缺血性腦卒中與血脂水平關系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4):642-643
[5]劉凌汐.低分子肝素與肝素鈉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血脂影響的比較[J].現代預防醫(yī)學,2011,38(5):994-995
[6]鞠巍,時藝珊.2型糖尿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血脂及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5):547-549
R743.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4.009
20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