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是全球很多國家公布2018年GDP數據的時間。作為全球第二人口大國,印度無疑是個焦點國家。
之前,印度央行預測2018年GDP增速為7.4%,印度統(tǒng)計局則將這個預期下調到7.2%。無論是哪個數字,外界普遍預測,印度2018年GDP過7沒問題。2017年,印度GDP實際增速為6.7%。實際上,在2013年之后,印度的增速每年都超過6%。
IMF甚至認為,因為印度增長強勁,將帶動南亞成為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區(qū)域。這意味著在亞洲,經濟增長的發(fā)動機將從東亞轉移到南亞。20世紀后半葉以來,這是第一次。
不要小看印度,這個國家一直都在學中國。比如,印度2018年的增長主要由制造業(yè)、建筑業(yè)和服務業(yè)等帶動,這意味著印度的基建正在崛起。而基建,正是印度與中國之間最大的經濟動力鴻溝,它嚴重制約了印度制造業(yè)的崛起,很顯然印度正在緊急補課。
那么,印度是怎么學中國的?這個國家學的是財政金融的中央集權。其實,2016年印度廢鈔就是在拐著彎學中國。對印度廢鈔的解讀,中國國內的財經專家多數都胡說八道,比如說是為了反腐,或者為了移動支付發(fā)展等,不著邊際。
另外,前些年,中國國內經濟學家也喜歡嘲笑印度,說這個國家根本都不是一個嚴格意義的國家,種族差異大,語言眾多。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松散的聯邦,中央政府很弱,根本沒有力量推動基礎建設的發(fā)展。
為什么印度的中央政府很弱?很簡單,沒有錢。印度的財政稅收體制的確有點糟糕。首先,財政體制過度分權,地方會分掉不少稅收,中央在財稅領域沒有絕對權威;更重要的是,即使是這樣的體制,還征不到多少稅。因為,印度的稅制設計很失敗,它的主要稅種是直接稅即財產稅,如房產稅、資本所得稅等。
構建國民個人財產數據庫,加強征稅能力;同時,為銀行體系的信貸提供充足的子彈—這兩點正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重要經驗。
但這種稅并不適合印度。一是,印度本身就窮,普通人沒有多少財產,自然征不到稅。另外,超級富人可以向倫敦、紐約和中東轉移財產,國家也征不到他們的稅。不過,這一點已經在改變,隨著印度經濟的增長,印度的財產稅征收狀況也在穩(wěn)步改善。
二是,印度人歷史上就有隱匿財產的習慣。比如,印度人喜歡在家里放黃金,也喜歡放現金。請注意,這一點才是印度廢鈔的根本原因。廢鈔將直接給國家?guī)韮蓚€好處,甚至影響未來幾十年的國家治理。
1.廢鈔,主要是廢除大額鈔票,那么持有大額鈔票的人,必須去銀行重新換鈔,否則財富一夜作廢。通過這個換鈔過程,國民個人財富情況將全部被納入國家的數據庫,最終被稅務局掌握。顯然,這對以財產稅為主干的印度征稅體系而言,是天大的利好。
2.第二個好處是金融領域的。在換鈔過程中,大量的民間資金重新存入銀行,成為銀行的準備金,這使得印度的銀行可以用這些準備金進行信貸創(chuàng)造,為基礎建設、企業(yè)經營提供更多的貸款。此前,印度銀行體系一直苦于準備金不足,因為印度人喜歡把現金放在家里。
構建國民個人財產數據庫,加強征稅能力;同時,為銀行體系的信貸提供充足的子彈—這兩點正是中國經濟崛起的重要經驗。
所以說,經濟成功的經驗并不深奧,而學習別人的經驗能否成功,則在于天時、地利與人和。咱們,真的不要低估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