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麗
大約10年前,我正當而立之年。學校進行了一次基本功大賽,教師寫下水文,題目是《幸?!罚覍懴铝诉@樣的文字一一
路燈昏暗,密密的細雨撲打在臉頰上,涼意襲人。兒子坐在電瓶車后座上,三番五次地試圖脫下唯一的雨披,遭到我的強力喝止后,他突然伸出雙手,努力高舉到我的頭頂上,急急而又心疼地問:“媽媽,這下你的頭發(fā)不會被淋濕了吧?”稚嫩的童音撞擊著我的心房,幸福之花瞬間綻放:風不涼了,雨不密了,心里滿溢的是幸福的佳釀。曾經(jīng),我用雙臂為他遮風擋雨;如今,他用雙手為我搭建愛的殿堂!
身為母親,這不就是幸福的全部要義嗎?還有……
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才土到二三樓,六樓已經(jīng)傳來“吱呀”的開門聲。無數(shù)個加班后的傍晚甚至是夜晚,家人就這樣無數(shù)次地傾聽、分辨著我的腳步聲,為我早早地開門。挾帶著關(guān)切的“吱呀”是我最熟悉不過的聲音,每一次都會穿越過長長的樓道,飛越過一級級樓梯,化作問候,聚成幸福,將我滿身的疲憊滌蕩一光!
30歲時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想我是幸福的,絕沒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造作。雖然從未刻意去思索何為幸福,但分明感到:真正的幸福,含蘊在點滴歲月中,好比鹽溶于水,飲者知咸,卻不辨何者為鹽,何者為水。
不管是歷史上的偉人,還是今天各行各業(yè)中的平凡百姓,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其實都是在追求他所認為的幸福。怎么才能幸福?我多少是幸運的,這10多年,我依然還在體會著一種幸福感,但分明又多了幾分理性,我慢慢意識到,所謂的幸福跟你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但并不是絕對的,它跟你的人生態(tài)度更相關(guān),也就是說,你幸福只是因為你擁有一個努力要去幸福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能對你的環(huán)境有所影響,帶你進入一種幸福態(tài)。
真誠如一的生活態(tài)度
教師工作瑣碎繁雜,壓力大,尤其是今天,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至愛,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詞都有不小的責任,這份工作真的不好做。但這還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少教師的壓力還來自家庭。很多新人職的教師都曾問我:“如此辛苦的職業(yè),怎么才能過得幸福?”“怎么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還兼顧家庭、生活和個人健康?”
以往我并不知如何系統(tǒng)地回答年輕人的這類問題,而年屆不惑的我,卻能夠這樣回答:
師者的幸福之源,來自家庭,亦來自學校職場。在我看來,事業(yè)與家庭,不是地球的兩個極端,不是“水”與“火”,而是人的左手和右手,只要時常讓它們握手,幸福便會陪伴你左右!
我相信用一種統(tǒng)一的態(tài)度去對待工作和家庭——真誠如一,這就是開啟幸福之門的態(tài)度之一??赡苡腥藭X得,恰恰相反,對待工作和家庭都花同等的關(guān)注,在兩方面都那么實在,會活得很累,到頭來可能哪邊都得不著。但我不這樣認為,我倒覺得人生累的原因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場合裁著不同面具對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說不同的話,真誠如一反而是一種最簡單的待人接物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有時可能暴露你的一些短處,可能會讓你一時吃虧,但這也會讓你節(jié)省很多用在算計上的精力和時間。
在這種觀念下,我們能看到班級上那些以你為師的孩子,與你家中那個以你為母親的孩子,他們都是這世上最單純、最脆弱、最有潛力的人類,他們都需要你真誠、精心地輔助。家庭的幸福來自彼此欣賞,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個性、喜好,讓每個人都在這里感到自由、舒展,個體的幸福就能在這個小團體內(nèi)實現(xiàn);同樣地,在班級里,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長、喜好教師也都要了如指掌,并切實給予尊重,讓每個孩子都感到這里有自己的一個空間,那么班級里的每個人都會感到舒暢、幸福。
比如讀書這件事,在我的世界觀中,讀書是讓小孩子進步、豐富他們生命體驗的重要手段。于是,在班級中我極力倡導(dǎo)孩子們?nèi)プx書,我還喜歡和孩子們一起讀書、寫作,我們有自己的班級刊物和作品集,我常會和孩子們一起同讀一本書,共同討論一些書本上的問題,看到孩子們被激起了好奇心和積極思索的樣子,我知道他們一定會有所收獲。同樣,我也會和自己的孩子去讀書——我會在假日里和他在圖書城或圖書館流連數(shù)小時,我也會花時間和兒子吟誦唐詩宋詞,甚至一家人坐在一起閱讀、交換各自感受。
用一種沒有分別心的態(tài)度去對待你生活中的每一段時光,你遇到的每一個人,不管是成人朋友、同事、領(lǐng)導(dǎo)、家人,還是未成年的孩子、學生,都積極、真誠以對,都說同一種從心底里涌出的話語,直到你晚上進入夢鄉(xiāng)。其實,在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下,你可能會覺得身體疲憊,但并不會覺得心累,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你的生活是一個整體,你用你統(tǒng)一的價值觀把你周圍的不同個體聯(lián)系起來,只要你認定自己的價值觀是積極的、友善的,沒有特別強的個人目的性,那么你盡可以拋開面具在每一個環(huán)境中都去做自己,這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是周圍所有人的良性黏合劑,你可以以一種自然的姿態(tài)站在你朋友圈的正中心,周圍所有人都會感受到你的真誠、友善,他們因有你這樣的朋友而感到舒服、開心,你也將收獲多數(shù)人同樣的反饋。按積極心理學的觀點,這時你便擁有了長久的幸福感。
種下理解、尊重和包容,收獲更多幸福
教學《跟蹤臺風的衛(wèi)星》一課,指導(dǎo)孩子朗讀。一個小家伙讀到其中一句,重復(fù)好幾遍卻總是漏掉一個詞,眼看他緊張得都要哭了。我裝作好奇的樣子把頭伸過去說:“哦!你的書可能跟我的不一樣,我們換—下吧!”說著,我就把書換給了他,然后觀察他已經(jīng)準備好了,便提示他把那個句子讀一遍。小家伙看了看我笑了笑,重新朗朗讀了起來,一個字不多,一個字不少!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一個人的幸福往往存在于與人交往的一段段的關(guān)系中。即使是只有天上才有的美味,卻沒人能與你分享,即使完全是你個人的成就,卻沒有人能領(lǐng)受你成就的價值,你所擁有的幸福感很快就會消失。而人與人的交往又遵從禮尚往來的原則,你怎么對待他人,他人就怎么對待你。也就是說,你在這段關(guān)系中種下什么,就能收獲什么,這包括你周邊的任何人,更包括孩子。他們小,內(nèi)心是一片空白,沒有人際交往經(jīng)驗,更需要你先在那里種下理解、尊重和包容,給他們一種因獨立自主而獲得的幸福感,然后你就可以收獲更多。我想,這就是為什么那一瞬間我靈機一動,要與他交換課本的原因,我能體會那個孩子那一刻內(nèi)心的慌張,怕被人笑話的恐懼,一句“你的書可能跟我的不一樣”的話,別的孩子覺得是個玩笑,卻給了他喘息之機,讓一個小小的心靈免除了一次痛苦,而我也在一個孩子心中種下了一顆理解和尊重的種子。
同樣的原則在家庭成員間也適用。我的愛人是我的師范同學,他愛藝術(shù),善速寫,我則愛瀆書。但很多時候我都會陪他去校園荷塘甚至去外地寫生,也曾陪他在江邊聽著濤聲揮毫,他的好多畫作題詞里都有我的身影,絕大部分時候,我是他畫畫時的書童,也是他畫作的第一讀者。我支持他的業(yè)余愛好,欣賞他的人文情懷,愿意和他一起帶著孩子在藝術(shù)展前流連……當然,我也收獲到了他的支持和理解,他也尊重我的愛好,更尊重我的工作,正如前文所述,每個加班后的夜晚,我都收獲了那聲只有關(guān)切卻從不追問緣由的“吱呀”聲,我相信,我所收獲的幸福多少與我先前種下的種子有關(guān)。
兒子跟我一樣也喜愛讀書,但他喜歡讀武俠,我也支持他。他讀了很多,我還支持他要游遍金庸小說里所涉及的所有風景地的想法,并為此付出了一些時間和精力。我并不喜歡這類圖書,但我尊重他的愛好,當然我并不圖孩子對我有多少同報,你對孩子的付出,那份同報應(yīng)該是體現(xiàn)在他們自己身上的,他們將來也一定是一個對人充滿尊重、理解與包容的人,這樣,他們也一定是一些幸福的人。
積極心理學有一個核心觀點,幸福是某個個體與其周圍社會關(guān)系良性互動的結(jié)果,這也和我的認識與實踐不謀而合。
過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
如果生活只是簡單地重復(fù),雖歲月靜好,但那并不是符合人性的生活。人有好奇心,有創(chuàng)造力,這些東西必須要在生活巾予以發(fā)揮,人才能感受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存在,才會感到一種有價值的幸福。
很幸運,教師這行有這樣的渠道,一是每天每個孩子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面貌,甚至新的挑戰(zhàn),如果我不只是聚焦在“教書”上,而更聚焦在“教人”上,就能體會這種創(chuàng)造性,我們需要用不同的方法面對不同的孩子,甚至同一個孩子過幾天都需要重新思考對他的教育方法,孩子們的成長、變化會很快。另一種情況就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wù),那你就應(yīng)當引導(dǎo)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來。”
研究,讓教師贏得專業(yè)話語權(quán),收獲學術(shù)自信,還會讓我們體驗到創(chuàng)新的幸福感。也許,很多人會說,一名普通教師何以能夠在學術(shù)上登堂人室?其實,這是看輕了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性。我覺得,教師為了教得更好,努力用一種改進的姿態(tài)去實踐和探索,這就是研究!它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教師職業(yè)本應(yīng)就有的一種內(nèi)涵。 “如何為每個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師作為所有教育理論的終極實踐者,這應(yīng)該是我們所有研究的聚焦點;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則應(yīng)該是我們最常用的研究手段。
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家課程,增強統(tǒng)一課程對每個孩子的適應(yīng)性,10余年來,我針對班級學生的特點、現(xiàn)實需要及發(fā)展方向,從課程建構(gòu)的視野優(yōu)化班級日常教育教學活動,對課程進行二度開發(fā)和系統(tǒng)建設(shè),調(diào)動班級中的各種現(xiàn)實資源,開發(fā)并實施適合班級學生發(fā)展的個性化課程。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孩子的現(xiàn)實影響,踐行“閱讀、觀察、表達一體化”,將日常課文教學、專項閱讀觀察體驗活動、兒童的豐富生活聯(lián)結(jié)起來,使日常語文教學更加豐富、立體。持續(xù)的研究,積極的探索,讓學生們愛上了語文,讓專業(yè)得到了發(fā)展:工作以來.每有教育教學上的難題,我總會想著如何解決,積極探索,及時總結(jié),近20年來,居然發(fā)表了數(shù)百篇教育手記、案例,或者論文。得空時,梳理這些文章,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但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一個人,因成就感而造就的幸福是無可替代的,那是社會價值的體現(xiàn)。
三十而立那年,我感知幸福是什么;不惑之年,我開始思考幸福何以致之。這份感知還在繼續(xù),而我的思考也會更加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