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雪花
摘要:筆試、面試、形體、儀容儀表、英語口語表達,這一輪輪篩選下來,由酒館、英語專業(yè)教師組成的評委團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按分數(shù)由高到低,選拔出30名學生組成國際班,這個國際班,由我?guī)ьI。
關(guān)鍵詞:國際班 “動”態(tài)管理
根據(jù)職業(yè)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我校重點專業(yè)特色校建設精神,我對國際班學生實行了“動”態(tài)管理,所謂“動”即讓學生動起來。正如選拔時競爭激烈一樣,“動”的管理班級的理念接受者調(diào)戰(zhàn),中職大多數(shù)學生本來就愛動,好動,巴不得不要靜下來學習,而我的“動”的管理理念是,既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要保證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在“動”練好技能,學會做人。難度可想而知。但我下定決心,從“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用耐心以一貫之,堅持不懈。
第一動、筆下之動
9月份一開學,我在班級開展了漢字書寫和英語書寫比賽活動,學生每天一頁的漢字和英語書寫作業(yè)均由我親自批改,,你一定會疑惑,上中職的學生愛動筆嗎,答曰“不愛”,但是我的批改與眾不同,讓學生欲罷不能,那就是“我在批改時與學生對話”,說些心里話、贊同他、理解他、點撥他。堅持一段時間以后,我不僅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心,也讓學生覺得有人懂他,從向我敞開心扉。當然“筆下之動”帶來了學生書寫上的明顯進步和更多展示的機會,班級漢字書寫比賽獲獎學生郝珺珂,被學校書法老師發(fā)掘,獲得了參加市級書法大賽的機會,并最終獲得鄭州市技能大賽書法比賽的二等獎。在校級英語書寫大賽酒館專業(yè)的比賽中,我班的獲獎人數(shù)也高居榜首,這與平時學生的勤奮練筆是分不開的,學生從中收獲了自信,更愿意動筆了。
第二動、口中之動
中職學校的課堂組織一工作在課改前后都不容易,學生上課喜歡亂說話,俗稱“接話把兒”,老師們屢禁不止,深惡痛絕。為防止學生上課亂說話,我提前布局,防患于未然,,引導學生學說話,說有用的話。2017年我組織本班學生聯(lián)合1608班賀清華老師一起為學生開展了“超級演說家”演講比賽,共分為預賽和決賽兩個環(huán)節(jié),全體同學均參加預賽,參賽題目涵蓋面廣,符合學生最關(guān)注的“學業(yè)、友情和青春懵懂的愛情等”。例如《我最敬佩的人》,《我在為誰讀書》,《追逐夢想》,《朋友伴我行》,《我的青春我做主》,《當明星不在是明星》《責任伴我成長》等。學生大多數(shù)積極參與,并能結(jié)合自身情況寫出署名自己的稿件,也有極個別學生說較內(nèi)向,不愛上臺的,但在我對班級的各種激勵、加量化分,發(fā)獎狀,發(fā)證書等“甜言蜜語”的攻勢下,30個學生全部或欣然或忸怩上臺。預賽歷時兩周,選出了張奧湘、荊亞茹就等10個愿說、敢說的代表班級的學生參講稿評析,加了演講不是的決賽。10名同學脫穎而出,惹得學校掀起了一股關(guān)于青春和夢想的演講熱。順勢而為,為增強學生青春期的感恩教育,我在我班又組織了“My family”英語演講比賽,在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方面,我特邀請了我班英語老師給予同學們演講稿和英語口語表達的指導。同學們不僅在“動”中找到了自信,學生的血液沸騰了。我不敢說,是我的舉動帶動自己了整個酒館專業(yè)的活動,但在整個演講比賽的程序、學生組織、省大賽獲獎作品的觀摩、現(xiàn)場互動、以及學生現(xiàn)場主持、計分、算分、發(fā)獎等,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動”起來的空間,話說得多了,是有需要才說,說得精彩,說得到位,說得有智慧,學生的思路開闊,表達能力自然提升了。
第三動、身體之“動”
學生愛動是天性,每一個悅動的靈魂后面都有一副有創(chuàng)造力的大腦。我是舞蹈專業(yè)出身,知道舞臺對一個人自信心磨煉的分量,“讓我的學生多上舞臺”便成了我提升學生氣場的法寶,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特長,結(jié)合學生專業(yè)特點,我為學生們量身打造了一下集體劇目《三句半:夸夸俺學?!?、古詩詞朗誦《母親》、《木蘭辭》、群舞《進城》等,其中獲得古詩詞朗誦《母親》和《木蘭詩》均獲校級一等獎,群舞《進城》獲市級技能競賽二等獎。參與節(jié)目人數(shù)達到100%。從班級節(jié)目中脫穎而出入選學校主持人的有三位同學,表現(xiàn)均可圈可點。在每個《動》中,大家受到的是“德育、美育、愛的教育”,正如舞蹈《進城》中所唱的“人人都要立大志,艱苦創(chuàng)業(yè)記心上,等到咱創(chuàng)業(yè)成功時,再風風光光回家鄉(xiāng)”。當每個演員含著熱淚跳完這支舞蹈,學生在身體之“動”中受到心靈的震動與成長。
第四動、心靈之動
職教專家余國良老師說過,職業(yè)教育最終是人的教育,要把學生當成人,教育不是要把人的心灌滿,而是把人的心點亮。當我的學生一次次的“動”中,喚醒著自己封閉的、麻木的或自卑的心,就是光照進“愛麗絲夢游仙境”中的兔子洞的時候,心亮了,就會“動”起來了。用尊重、誠心、愛心面對這顆已經(jīng)“動”起來的心的時候,學生就原因跟著我是的步調(diào)向自己的夢想邁進,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是一個永遠趨向于完美卻永遠達不到完美的群體,只有我給予學生所需要的,做到了自己要做的,付出了子自己該付出的,學生的心靈才會真正隨你而“動”。班里有的學生因父母離異而性情敏感自閉,我便將他們引向活動中,看他們的心靈逐步從封閉走向開朗;有的學生愛歌唱偏不愛讀書,我便為他排練歌曲《追夢赤子心》登上校園元旦晚會的舞臺,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由此及彼樹立夢想;有的學生花錢無節(jié)制,愛吃零食,我便在演講比賽中設置題目《我父親的手》,在感恩中明白生活的不易,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讓心靈成長。我驚嘆于學生身體里蘊藏的無窮智慧,驚嘆于學生臉上綻放的笑容如花般燦爛,同時我也在“動”中悄悄緩解這了他們心中暗涌的叛逆之情。
因為“生動”,所以生動,因為學生動起來了,所以教育就悄悄的發(fā)生了。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優(yōu)秀的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漫長而又漸進的過程, 我相信只要教育目標清晰,因我為學生的量身定制而賦予目標以生動、逼真、清晰、具體的特質(zhì),我在“動”中實施的教育就會發(fā)生。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有著明確的目標,并且把自己的行動和目標不斷加以對照,清楚的知道自己行進的速度和正在逐漸縮小的目標的距離時,人的行為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克服困難因素,努力向目標邁進。
魏書生老師說過“處天外遙望地球很小,居體內(nèi)細查心室很寬”,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每個孩子背后都帶著一個家庭的期盼,敞開心扉,在各種“動”中用愛為學生撐起夢想的風帆,讓青春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