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wèi)江
(北京外國語大學體育教研部,北京 100089)
理論與方法探索
簡論新教學理念下的高校田徑教學改革
趙衛(wèi)江
(北京外國語大學體育教研部,北京 100089)
本文首先從教師角色的轉變與學生“會學”兩方面對新教學理念下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的核心進行了詳細分析;然后從田徑教學指導思想不明確、田徑教師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高校田徑教學內(nèi)容不合理等方面對當前高校田徑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最后結合當前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改革對策,以期為推動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為提高高校田徑教學質(zhì)量做出一定貢獻。
新教學理念;高等院校;田徑教學;改革
近些年來,隨著高校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不斷豐富,田徑課程作為高校傳統(tǒng)體育課程項目之一,也受到許多新型體育課程的沖擊,逐漸喪失了優(yōu)勢地位,當代大學生普遍喜愛那些娛樂性、游戲性更強的運動項目,而相對于運動強度較大且枯燥乏味的田徑項目則逐漸被學生所遺忘,而田徑運動作為運動之母,其所蘊含的運動價值及健身價值是不可取代的,因此,要想提高學生對田徑課程學習的興趣,就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對傳統(tǒng)的高校田徑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而在新教學理念的作用下,則必須要對田徑教師這一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對學生怎樣去學進行深入探討。
在“以人為本”“快樂體育”等新型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田徑教師已經(jīng)不再是教學的主體,田徑教師應該認清自身作為一個知識傳播者的定位,要努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與此同時,在“快樂體育”理念的指導下,也要求教師努力營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靈活運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類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運用多元化教學評價方式以提高教學評價的科學合理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培養(yǎng),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通過田徑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做到“會學”,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極具意義。
2.1 田徑教學指導思想不明確
在競技體育思想的長期影響之下,高校田徑教學走入了一個誤區(qū),那便是重視對學生田徑技術的教學,而忽略了通過田徑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這一指導思想上的誤區(qū),不利于對學生健康意識、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而在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總目標中,對學生健身意識以及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也成為了主要內(nèi)容。在“重技術,輕能力”指導思想的影響之下,教學內(nèi)容多以競技田徑為主,教學方式也以技術訓練為主,顯而易見,這種教學模式很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不利于高校田徑教學的發(fā)展。
2.2 田徑教師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
在高校田徑教學當中,雖然說要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但是教師必須做好“導演”的角色,要盡到“導演”的義務,要能夠“導”出一堂輕松、愉悅又具有較好效果的課。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頑固影響之下,許多田徑教師仍然喜歡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選擇的是一種程式化的講解→示范→練習→糾錯的模式,顯然,長期采用這樣一種程式化的教學模式,必然會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2.3 高校田徑教學內(nèi)容的不合理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前我國高校田徑教學當中,普遍存在著“重技術,輕理論”的教學誤區(qū),在一學期當中,教師往往都不會安排理論課,都是進行室外的技戰(zhàn)術教學。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對田徑運動的發(fā)展歷史、鍛煉價值等相關知識了解不足,學生在上完課之后,往往只會意識到自己很累,而體會不到通過田徑運動起到了提高自身健康狀況的作用。同時,由于缺乏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無法體會田徑運動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不懂得怎樣去欣賞田徑運動的美、怎樣去欣賞田徑運動競賽,從而影響了學生對田徑運動項目興趣的激發(fā),自然會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
2.4 缺乏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盡管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家就提倡推行“素質(zhì)教育”,但是由于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的影響,在教學評價上仍然擺脫不了唯分數(shù)論的影響。在體育教學當中,教師往往關注的還是學生在技術上、在體能上是否達標,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提高,在這種評價體系影響之下,也就難以培養(yǎng)出現(xiàn)代社會所亟需的綜合型人才。因此,應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既重視結果性評價,又重視過程性評價,從而讓最終的評價結果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情況。
3.1 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編寫出有助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田徑教材
筆者通過翻閱多本田徑運動教材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大部分都是套用一個固定的模式,第一章是田徑運動基本概述,然后就是對田徑跑、跳、投擲等項目的技術教學,緊接著介紹田徑體能訓練、運動損傷等相關知識,最后介紹田徑競賽規(guī)則及裁判法。這樣一本教材,只能說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田徑運動、學習田徑運動技術,卻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已達到了共識,因此,在教材的編寫上也必須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因此,必須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等理念的指導之下,將田徑游戲、田徑賽事欣賞等內(nèi)容編寫進去,同時也應該編寫出一部專供教師使用的教材,多介紹一些最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案例,讓教師能夠?qū)⑦@些最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去,從真正意義上提升教學效果。
3.2 改革教學思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校田徑教學改革實踐的過程當中,田徑教師應該要學習新教學理念,充分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田徑運動學習、主動參加田徑鍛煉。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并非強迫,因為學生之間在身心素質(zhì)水平以及個性特征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田徑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田徑項目學習和田徑教練員在選拔田徑運動員的時候,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個“引導”必須要有一個度,要做到適度引導,假如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引導過多,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依賴心理,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必須要長期堅持不懈地鍛煉才能夠收到成效,因此,教師必須將引導用在學生最需要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自主鍛煉的習慣。當然,假如引導過少,也會導致學生茫然失措,自然收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3 改革教學理念,增強學生對運動健康的認識
大量實踐已經(jīng)充分證實,通過參加田徑運動的各類項目鍛煉,無不例外,都能夠起到提升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作用。例如競走類、跑類田徑運動項目,能夠提高運動者在缺氧狀態(tài)下的工作能力,能夠發(fā)展運動者的無氧代謝能力;跳躍類田徑運動項目,能夠提高運動者的爆發(fā)力、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以及快速反應能力;而投擲類田徑運動項目,能夠提高運動者的力量素質(zhì)、身體協(xié)調(diào)能力等。毋庸置疑,只要學生能夠全身心地參加田徑運動鍛煉,肯定能夠起到促進其身心健康水平發(fā)展的作用。但是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對學生關于田徑健身價值的教學,而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而對學生講解田徑運動與健康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4 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
在“以人為本”“快樂體育”等教學理念指導之下,要求田徑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要做到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主,而選擇一些啟發(fā)式、合作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互動、自主探究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自身的綜合能力。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選擇啟發(fā)式教學方法的時候,應該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此處的自主并不是完全放任學生自由學習,教師也應該進行一定的引導,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科學地進行自主學習。在選擇合作式教學方法的時候,則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競爭觀。教師不但要指導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還應指導學生成立和諧、民主、有序的小組團隊。同時教師還應該努力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足夠的討論、交流時間,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交流中得到進步。在選擇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時候,田徑教師則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自從步入21世紀以來,我們已走進了一個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給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便利。因此,高校田徑教師應該認清楚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來收集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師來輔助教學??偠灾?,在高校田徑教學如火如荼開展的當下,高校田徑教師必須要開拓自身思維,要做到大膽創(chuàng)新,要靈活運用新的教學方式來促進自身教學效果的提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就一無是處,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可取之處進行利用,要做到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
3.5 加強田徑師資隊伍改革,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水平
不可否認,在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所發(fā)揮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教師作用的發(fā)揮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在新教學理念指導之下,要想提高高校田徑教學質(zhì)量,作為教學主導的田徑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以及教學素質(zhì)。具體來講,應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必須要樹立起科學的職業(yè)觀,高校田徑教師要有愛崗敬業(yè)的精神,要清楚認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關愛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應該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做到因材施教。新教學理念倡導的是“以人為本”,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切身利益考慮,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教學,要能夠通過田徑課程的教學,起到健身娛樂的作用,努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
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在學生需求的轉變以及社會對人才要求的轉變之下,亟需對當前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進行改革。因此,需對當前高校田徑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然后做到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革,最終提高高校田徑教學質(zhì)量。
[ 1 ] 李修振.普通高校田徑教學模式的整合創(chuàng)新研究[ J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 (5):178-179.
[ 2 ] 賈佳.新教學理念下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J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8):130-133.
[ 3 ] 茍定邦,趙琳.我國普通高校田徑教學改革的困境思辨與對策研究[ 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0(2):235-237.
G807.4
:A
:1674-151X(2017)05-07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9.038
投稿日期:2017-03-11
趙衛(wèi)江(1970—),講師,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