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起點出發(fā)
安徽省合肥幣琥珀名城小學 丁元春
《人民教育》2017年第19期的核心議題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辦好中國基礎教育”,筆者沉浸其中,仿佛經歷了一場思想洗禮——站在新起點,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出發(fā)。
站在文明的新起點,從人類文明傳承和民族復興的角度審視教育,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處理個人與集體、傳承與創(chuàng)新、現在與未來的關系,還能更好地理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更好的教育”的訴求以及教師應該肩負的責任與使命。只有站在文明的新起點,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全人類”與“大教育”的真正內涵。
站在教育的新起點,我們重新思考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思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的根本問題,便能準確地把握立德樹人的基本原則,然后堅定不移地往前走,這樣無論走多遠,我們都不會忘記為何要出發(fā)。
站在職業(yè)的新起點,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時代賦予“教師”的意義,可以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我堅信,只要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沿著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路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就一定能夠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如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師范學院 李煥武
《人民教育》2017年第19期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辦好中國基礎教育”為核心議題,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的行動綱領地位。如何將行動綱領轉化成課堂里的生產力一一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需要從聯系的、實踐的角度落細、落小、落實。
一是在二元統一中理解。準確理解是精準施行的前提條件。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切忌非此即彼,不可斷章取義或望文生義。在功能與目標定位上,教育既要立足立德樹人又要服務民族復興;在教育發(fā)展道路上,既要堅持扎根中國又要融通中外;在育人方式上,既要有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有實踐知識的學習;在發(fā)展內涵上,既要追求教育公平又要追求教育質量。
二是在知行合一中實踐。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著眼于工作改進。首先是理論實踐化,讓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入腦、人心、入行。對照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查找教育教學的缺漏,將空白填起來,將短板補起來,將特色強起來。其次是實踐理論化,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教育思想指引下的校本化實踐,探索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校本經驗,用更好的教育教學實踐為教育夢注釋。
如何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山東省萊蕪市第二中學 元慶國
《民族文化與民族命運》(《人民教育》2017年第19期)一文,深刻闡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我校做了以下嘗試:
一是堅持做好校本課程《升旗》。文化意識培養(yǎng)要“潤物細無聲”,需要一定的儀式感,全體師生參與、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是非常適合的載體。我校升旗儀式每周一個主題,向學生宣傳中華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并且開展相關活動,把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融入學校生活。
二是加強課堂“文化滲透”。特別是文史類學科,要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文化精神。比如歷史學科中,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積淀的“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等等。語文學科中,教師要拓展、延伸課文背后的文化意涵,比如挖掘《史記》背后作者的思想價值和民族精神等。
三是要創(chuàng)新活動。我校利用校外資源,比如學校周邊的吐絲口戰(zhàn)役紀念碑、孔子觀禮處、關帝廟等資源,努力豐富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