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兵
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然成為老師們重點教學的內容。應試教學的影響,使部分學生忽略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作為一門語言學科,閱讀內容對于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正是開拓學生學習思想性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老師要對閱讀教學的內容有所重視,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心理,對他們做出合理的引導教學。
一、強調文本細讀的教學思想
在閱讀中,“理解文意”是教學的關鍵,只有明白了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學生才有可能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要想做到這一點,那么老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清晰的認識自己所閱讀的內容,對文章中的含義加深理解,注重還原人物心聲。在教學中,老師要避免出現灌輸教學的形式,利用文本細讀的內容,幫助學生從文章中領會相關的精神內容。鼓勵學生對給出的閱讀內容,展開深入的挖掘、利用上面所提供的語言資源,進行深入的體會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貫徹文本細讀的教學策略,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展開詳細的推敲。由于初中生在閱讀知識的積累上還存在著不足,在閱讀中,對于教學的知識點學生可能有所遺漏,針對這方面的內容,老師不妨利用問題來進行合理的深入。例如,在學習《孔乙己》這篇課文的時候,對于文章中那些較為深刻的隱喻內容,像其中孔乙己和酒館中負責溫酒的“我”考究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時,老師不妨進行重點的劃分,在閱讀中,對于在那個年代,讀書人的死板腦筋進行點明,弄清“茴”字有幾個寫法,跟改變當時昏暗的社會現狀有關系嗎?還比如,在結尾處寫道“孔乙己大約的確死了”,這樣一句話,通過仔細品讀,就可以發(fā)現作者的寓意:“的確”一詞,是說明孔乙己當時雙腿殘疾,缺乏穩(wěn)定的經濟來源,在那個社會中,他肯定會死;而“大約”則說明時隔多年,對于孔乙己的死活無從考證。經過這樣的推敲過程,老師可以對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進行提升,加深學生對閱讀學習的重視程度。
二、拓寬興趣閱讀的教學路徑
閱讀教學的過程里,老師要開放教學思路,拓寬閱讀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妨加入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手段。像是為閱讀故事設計出別的結局內容,或是根據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就閱讀材料中的某個段落,展開更為詳細的故事解析,這些都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對《阿長與山海經》這篇課文進行學習時,文章中有這樣的一段故事,“迅哥”十分渴望得到一部《山海經》,但是周遭的大人卻都沒有理會這個小孩子的想法,反倒是那個一直被“迅哥”所嫌棄的長媽媽,主動幫他買來了《山海經》,根據文章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長媽媽是個完全不識字的文盲,還錯把《山海經》當成了“三哼經”,關于長媽媽買書的細節(jié),作者在后面的內容中也沒有進行交代。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時,老師不妨鼓勵學生以“長媽媽買三哼經”為題,創(chuàng)作一篇小短文,對作者所描述的內容加以補充。在這一過程里,學生不僅能夠對作者的寫作細節(jié)有個更深的認識,還能鍛煉自身的寫作水平。或者是利用戲劇的方式,然學生參與表演,根據親身體驗的過程來對閱讀內容進行升華,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開放閱讀教學的點評機制
閱讀教學的難點就在于學生的學習思路存在著差異性,同一片文章,在不同人的眼中,有著不同的學習見解。在閱讀教學中,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學習興趣,那么老師在教學中,要避免使用那種“對或錯”的教學方法,盡可能的允許學生具有不同的閱讀看法,并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既可以在課堂上營造出一種更為和諧的教學氛圍來,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多元化的提升。在設定開放的閱讀點評機制時,老師要盡可能的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地位,提倡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這樣才能夠在閱讀教學的過程里活躍學習氣氛,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閱讀能力。
例如在對《水滸傳》中的名篇《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進行學習時,針對文章中的內容,可能有些學生對于“魯智深”的做事風格,產生不同的學習看法。一些同學可能認為魯提轄對于弱者仗義疏財,又嫉惡如仇,發(fā)現身邊的不平之事,敢于拔刀相助;而另一些同學可能會認為魯提轄這人行事魯莽,稍稍發(fā)生些沖突,就大打出手,取人性命,實在不是值得學習的好榜樣。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看法,老師要鼓勵他們進行大膽的發(fā)言,并且可以結合魯提轄在《水滸傳》中的其他內容,幫助學生對這個人物形象,展開更為深入的了解。像“大鬧五臺山”、“單打二龍山”等內容,都可以多閱讀教學的過程進行豐富。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為多元的看待閱讀學習,擺脫思維上的局限性。
總之,在語文課改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對于閱讀教學的內容,老師要抱有更為開放的教學態(tài)度,一方面鼓勵學生發(fā)揮自主的學習意識,另一方面也要結合新穎的教學方法,來為閱讀教學的方法做出拓展,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地位,同時還可以營造出更為和諧化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對于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也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郭園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