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效課堂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一)考試制度不合理
高考的巨大壓力已經(jīng)向中小學的升學考試分流。在對老師的業(yè)績考評中,往往傾向于教學數(shù)據(jù)的展示。[1]在此環(huán)境下,“教改”進程舉步維艱,教師為了更好地提高成績,不得不放棄重視素質教育的高效課堂,對學生進行應試教育。
中考的指揮棒無一例外地讓教師選擇了“捷徑”——通過大量的重復練習讓學生快速掌握答題技巧。封閉式的培養(yǎng),使得學習范圍被人為地限制在課本內(nèi),無法拓展的課外活動極大地約束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分數(shù)提高了,語文的人文素養(yǎng)卻丟失了。
(二)部分教師觀念落后
在教師隊伍中,存在小部分人自身觀念落后,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方法陳舊,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手段。具體體現(xiàn)為:(1)教育教學理念落后,不能真正貫徹新課標的理念,沒有真正認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2)教學資料陳舊,無法滿足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渴求。對知識的解釋和聯(lián)想還停留在過去的時代,其所傳授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也顯得老套、過時。(3)教師個人素養(yǎng)有待提高,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有較好的課堂把控能力,有較強的臨場應變能力,這一切都是以教師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自身素養(yǎng)為基礎的。[2]
(三)基礎差異制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而應該是主動地自我構建知識體系。學生原有的知識系統(tǒng)要和所學的新知識體系聯(lián)接起來。理論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實踐的成功,高效課堂里的互動式小組合作常會將學習后進生推向討論的邊緣。語文學科具有廣泛性、豐富性、層次性等特點,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由于小學基礎知識的差異化,勢必導致在討論過程中的兩極分化,優(yōu)者更優(yōu),差者更差。對于學習困難生來說,他們保持沉默的原因大多數(shù)是對教師所提問題的不理解或者是課程進度過快而無法跟上。
二、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
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是指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教師在日?;顒又斜憩F(xiàn)出來的道德、思想、心理、情感、性格、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yǎng)。
高效課堂是一個知識性與靈活性并重的課堂,它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在語文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能夠博古通今、觸類旁通,從而點撥學生思維。其次要求教師必須擁有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巧妙的語言組織能力,在分組討論的課堂上,每一次發(fā)言都會是思想火花的碰撞,當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質疑和反思時,恰當、靈活的回答將會使得學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而在自由回答問題階段,對雜亂無章的敘述進行精要概括總結將有助于學生要點的表達。最后必須要求教師有語文的情懷,一方面,要有對語文的無限熱愛,講課時充滿激情,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另一方面,要有對中國文化進行薪火傳遞的責任意識,弘揚經(jīng)典,振興國學。
(二)精心的教學設計與反饋
高效課堂的建構不僅僅包含一位學識淵博的教師、一群積極主動的學生、一臺連接互聯(lián)網(wǎng)的電腦,還應包含教師在課前的充分準備和課后的認真評價。
語文教學設計是教師對整個課堂宏觀把控的體現(xiàn),其關鍵是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調控。達到高效課堂的目標需注意三方面問題,首先要設計出對學生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其次要針對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預備可能出現(xiàn)狀況的備選方案;最后要對關鍵問題提供多種思路、多種角度的不同答案。唯有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才能使教師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同時不至于遺失自己的角色[3]。課后的認真評價是對高效課堂的一種反饋和延伸,它拉近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傾向于鼓勵性的評價改變了過往僵硬的評價體系,人文關懷的突出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所在,如何讓學生保持45分鐘的學習熱情成為決定高效課堂能否實現(xiàn)的關鍵性問題。教師應該努力優(yōu)化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講課,如情景式導入、課堂提問、合作探究等。
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育家董政樞先生說“好的開頭,猶如春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鐘情”,精彩的導入將會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授課做好準備。同時,教師通過問題來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形成對價值觀、思維方式的正確認識。
三、結語
轉變教育理念,是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實施策略與方法的理論基礎。不論是建構主義理論還是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都強調了高效課堂在當前素質教育下的重要性。對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反叛將會把學生重新拉回課堂的主體地位,“教育首先是人學”的觀念開始得到教育界的重視。推進教師角色的轉換、授課方式的演變、多媒體技術的輔助,廣大語文教師需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做新課改下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阮騰雷.淺談語文有效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2007,(02).
[2]范楨.對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反思及策略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3]魏雋毅.運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新思考[J].科教文匯,2006,(06).
(李會清 四川省簡陽市海螺鄉(xiāng)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