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河南開封市第二中醫(yī)院放射科 開封 475004
比較不同影像學技術在脛骨平臺骨折分型診斷中的價值
李俊
河南開封市第二中醫(yī)院放射科 開封 475004
目的 探討不同影像學技術在脛骨平臺骨折分型診斷中的價值。方法 對7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前均給予X線片、螺旋CT、MRI檢查。比較三種技術分型診斷脛骨平臺骨折的準確率和分型符合率。結果 MRI與螺旋CT診斷脛骨平臺準確率與分型符合率均明顯高于X線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RI與螺旋CT診斷脛骨平臺準確率與分型符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X線片在脛骨平臺分型診斷中應用效果欠佳,需結合螺旋CT與MRI進一步檢查,提高分型符合率,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影像學技術;脛骨平臺骨折;分型診斷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膝關節(jié)內骨折,常伴有膝關節(jié)韌帶、關節(jié)軟骨及半月板損傷。若未準確診斷與治療,可導致膝關節(jié)不穩(wěn)、力線不直、畸形等嚴重并發(fā)癥[1]。臨床常見的診斷手段有X線片、螺旋CT、MRI等[2]。2015-12-2016-12間,我院選取70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前均給予X線片、螺旋CT、MRI檢查?,F(xiàn)探討不同影像學檢查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0例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齡20~70歲,平均52.31歲。術前均行X線片、螺旋CT、MRI檢查確診。排除需急診手術者。
1.2 方法
1.2.1 X線檢查 采用飛利浦公司的X線機對患側膝關節(jié)正側位攝片,所得結果處理后傳至工作站、終端,最后由打印機將影像膠片打印出。
1.2.2 螺旋CT檢查 采用飛利浦公司的16排螺旋CT?;颊哐雠P,以患側膝關節(jié)間隙為掃描中心,掃描范圍包括脛腓骨上端與股骨下端。參數(shù):電流95~110 mA、電壓120 kV、層厚0.625~1.25 mm、螺距1∶1.5,并采用1~2 mm的重建間距。將掃描所得數(shù)據傳輸至工作站,運用3D處理軟件對橫斷位進行處理,以便觀察骨折部位。其后行矢狀位或冠狀位掃描,最后實施CT重建。
1.2.3 MRI檢查 采用深圳市貝斯達公司的0.35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選取膝關節(jié)專用線圈?;颊哐雠P,外翻膝關節(jié)10°~15°,行常規(guī)冠狀位、矢狀位掃描。參數(shù):T1WI序列:TE12 ms、TR460 ms;T2WI序列:TE26 ms、TR940 ms;矢狀面序列:TE=14 ms、TR3100 ms、TI130 ms。層間隔0.4 mm,層厚4 mm,矩陣為256×256。
1.3 觀察指標 比較三種影像學技術骨折診斷準確率及分型符合率。參照脛骨平臺骨折診斷標準[3]進行分型:Ⅰ型:脛骨外髁劈裂骨折。Ⅱ型:外髁劈裂合并壓縮骨折。Ⅲ型:單純壓縮性骨折。Ⅳ型:內側劈裂壓縮性或劈裂性骨折。V型:內外側雙髁骨折。Ⅵ型:干骺端骨折,與關節(jié)面骨折同時存在,脛骨髁部分離出骨干。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骨折診斷準確率 螺旋CT與MRI檢查準確率明顯高于X線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螺旋CT與MRI診斷準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骨折確診情況比較
2.2 骨折分型符合率 螺旋CT、MRI分型符合率均明顯高于X線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螺旋CT與MRI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骨折分型符合率比較
脛骨平臺骨折常并發(fā)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導致患者膝關節(jié)功能嚴重受限[4]。因此對脛骨平臺骨折早期準確診斷與分型,有利于實現(xiàn)骨折解剖復位和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5]。
脛骨平臺骨折有多種類型,依據X線片進行骨折分型,具有簡單、快速、直觀等優(yōu)點。但因膝關節(jié)解剖結構復雜,脛骨平臺是一個大、深且略微凹陷的關節(jié)面,而平片顯影多為骨組織,臨床診斷時往往需要醫(yī)生豐富的經驗方可合理解釋軟組織情況。同時X線片在確定骨折移位與塌陷時,常存在2~3 mm的誤差,不利于分型診斷[6]。丁燕萍[7]等認為,X線片診斷符合率不足70%,尤其是對輕微裂隙骨折敏感度較低,在骺板軟骨、關節(jié)軟骨、肌間韌帶損傷診斷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盲點。隨著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螺旋CT與MRI技術日益成熟,使脛骨平臺骨折臨床診斷手段更加多樣化。本組結果顯示,螺旋CT與MRI診斷脛骨平臺準確率及分型診斷符合率均明顯高于X線片,而MRI診斷效果較螺旋CT亦有所提升。這可能由于復雜性骨折多需三維圖像,X線片運用二維圖像進行診斷,難以清晰顯示出具有復雜性、粉碎性、壓縮性的骨折,故無法為醫(yī)師提供準確的骨折情況。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層薄、掃描速度快及后期處理功能強大等優(yōu)勢,能夠清晰顯示骨折情況。加上三維重建技術有助于醫(yī)師全面了解骨折詳情,尤其是平臺塌陷程度、骨折類型、移位情況等[8]。MRI顯著的特點即多序列與多方位成像,可運用不同信號的變化顯示膝關節(jié)損傷時的骨折,并能夠清晰顯示骺板軟骨、關節(jié)軟骨、半月板等損傷。由于MRI采用化學成像,故可有效反映水分子的變化,清晰辨別軟組織,且可避免對患者機體造成損傷[9]。但MRI目前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直觀度欠佳,費用昂貴。膝關節(jié)作為人體最復雜的關節(jié),其功能的恢復對患者生活質量十分重要,MRI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軟組織與空間分辨率高等優(yōu)勢,其在臨床應用中具有重要價值。
[1] 王彩紅,唐旦華,王健.三維CT重建及MRI在復雜性脛骨平臺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4):581-584.
[2] 杜方方,金宏偉.螺旋CT三維重建對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6,23(17):2653-2655.
[3] 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編輯委員會.2015脛骨平臺骨折診斷與治療的專家共識[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5,17(1):3-7.
[4] 信瑞強,張雙,張志鵬,等.多層螺旋CT對脛骨平臺隱匿性骨折的診斷價值[J].河北醫(yī)藥,2016,38(15):2315-2317.
[5] 楚建軍.探討三維CT重建影像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以及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6):122-124.
[6] 薛紅強,任轉勤,田宏哲,等.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特點及MRI與CT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10):99-101.
[7] 丁燕萍,楊瑩.64排螺旋CT三維重建在脛骨平臺骨折修復中的價值[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4):612-617.
[8] 劉廣紅.CT、MRI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及AO分型中的比較研究[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3,35(2):165-166.
[9] 袁文昭,鄧德茂,陳文福,等.MRI在脛骨平臺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0(3):402-404.
(收稿 2017-02-01)
R445.2
B
1077-8991(2017)04-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