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紅文
宜興紫砂起于宋元,盛于明清,繁榮于當代,作為一門優(yōu)秀的手工藝,它包羅萬象、流芳溢彩,是當之無愧的中華藝術瑰寶。在悠久的發(fā)展歷程中,經(jīng)過一代代制壺藝人的不斷繼承和創(chuàng)造,紫砂藝術的最主要載體——宜興紫砂壺,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了別具規(guī)模的文化現(xiàn)象,紫砂壺材質獨特、式樣繁多而造型各異,文化含量豐富、思想意境高雅,其工藝流程本身更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一件上好的紫砂壺作品,必是實用、藝術和人文價值的高度結合,因而對于壺藝創(chuàng)作者而言,塑造經(jīng)典形象,挖掘文化內涵,是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將以“潤蓮壺”(見圖1)為例,談一談壺的藝術特征。
1 蓮由心生格高雅,脫俗不凡君子范
中華民族的文化觀念里,蓮被賦予了高貴的品格,北宋思想家周敦頤的著名散文《愛蓮說》中便贊譽其“出淤泥而不染”,賦予其深厚的文化淵源。佛家有“蓮由心生,心生萬相”的道理。另外,蓮子更有清廉、高潔、不落俗塵等優(yōu)秀品質,乃中國文人君子精神的象征。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無不以蓮自省,表達內心對高潔品性的向往,而小巧清雅的蓮子作為人們十分喜愛的植物,更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喜聞樂見的題材,紫砂壺中以此為題材的作品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皾櫳彙鳖櫭剂x,也是以蓮文化為載體和模板,達到寄托情志、抒發(fā)情懷的目的。
因茶文化而誕生發(fā)展的紫砂壺,自身便獨具文化氣質,而文化元素更是構成一把壺的靈魂所在,并具體表現(xiàn)在題材主旨、造型裝飾、大小容量等內容上?!皾櫳弶亍睗饪s蓮子之形,融入蓮葉之態(tài),使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蓮之韻味,所謂蓮由心生見萬相,這把“潤蓮壺”正是通過與壺人、茶人的交流,讓人更進一步地去探知內心的聲音,感受其內在高雅淡泊的內涵境界,從而使其脫俗不凡的君子風范予以最直觀地表達出來。
2 圓潤不失筋紋味,蓮子萬象壺中生
紫砂壺藝對技藝的要求很高,經(jīng)過歷代傳承,時至今日已日臻完美。紫砂壺的造型十分豐富,大致有圓器、方器、花器和筋紋器四大類之分,其中,紫砂筋紋器是在吸收諸多姊妹藝術成果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筋紋器制作講究,透露著圓潤而渾厚、均勻而飽滿的藝術效果,角、線、面均能達到均、挺、圓、正的規(guī)格要求,同時,線型“硬”、“糯”兼之,角線鋒不顯露,腳線轉折分明,風格協(xié)調統(tǒng)一,體現(xiàn)出獨特的工藝美感。
“潤蓮壺”作為一把特征明顯的筋紋器紫砂壺,它不僅將筋紋的藝術美感恰到好處地融入紫砂中,使之極好地保持了筋紋器的特征風格,更通過對筋紋線條的巧妙利用和搭配,完美詮釋出蓮之韻味,溫潤秀氣,可謂蓮子萬象壺中生。整壺形似一顆圓潤的蓮子,而分布均勻對稱的筋紋則將蓮子的形象更惟妙惟肖的展現(xiàn)出來。壺身豐腴飽滿,壺腹外鼓,給人親和貼近之感,六條筋紋仿佛蓮子上的紋路,逼真形象;肩頸緩和,圈口美觀,壺蓋與之上下合一、通達簡練,更顯柔美;而蓋面設計則像一張飽滿的蓮葉,微微盈起,弧度恰到好處,飄逸的質地呼之欲出,蓋面同樣以對稱均勻的六條筋紋線裝飾,同時,邊沿微微向上卷起,動靜結合,妙不可言,這是整把壺最精妙之處,帶給人蠢蠢欲動的視覺審美感覺,將潤蓮的經(jīng)典形象完美地詮釋于壺上;蓋頂中央一顆珠鈕,愈顯高聳,其形猶如一顆真實的小蓮子,畫龍點睛,不可言喻;壺體前后,三彎流胥出自然,大圈把如美人手臂作叉腰狀,妖嬈而獨顯亭亭玉立之姿。整把壺通過對筋紋造型的獨特解析,更為形象地將自然界的潤蓮與紫砂壺相融合,寓清秀典雅于古樸敦厚之中,藝術風格鮮明。
3 總 結
對于紫砂壺的藝術特征而言,作為當代紫砂壺藝人,我們除了堅守傳統(tǒng)工藝的創(chuàng)作理念,更應不斷探索和融入更具個性化的藝術理念,并將之融入具體作品中,使之得法自然、道法自然,促進紫砂藝術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從而更好地回歸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質,帶給人們豐富而強烈的藝術和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