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陽
摘 要:眾所周知,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堂評價非常重要,因為課堂教學評價是對新課程標準實施情況和成果進行檢驗的重要方式。本文依據(jù)教育學等其他學科以及物理新課程標準的原則,與高中物理的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基本情況進行了簡要的評價。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96-01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高中課程標準也在不斷的發(fā)生變化?,F(xiàn)階段的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具有很多積極的作用。首先,高中新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在全民族文化素質的提高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其次,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國的教育能夠為勞動者提供更加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勞動者的專業(yè)素質,滿足現(xiàn)代化進程的需要。第三,高中新課程標準可以提高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效果需要結合教學實踐進行評價。通過分析評價的結果,對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進行評估,最終得出這種教學方式是否適合新課程標準的結論,如果不適合,則需要改革教學方法,以求達到新課程標準。本文根據(jù)教育學和心理學以及物理教學論的相關知識,結合了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活動中的課堂要求,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簡單評價。
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概述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與學的活動,具體根據(jù)的是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具體是指教師和學生圍繞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和時間段內展開的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課堂的主體已經(jīng)不是老師,而是學生本身。這種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而是真正把課堂交給學生,從以前將傳授知識作為課堂的目標轉變?yōu)橐源龠M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學習和研究,探尋課堂中所蘊含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究能力,鍛煉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方式與模式,將學習知識和提高素質全面集合,滿足新課標的要求。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是對物理的表面現(xiàn)象進行異化的過程。高中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遇到新事物、看到新現(xiàn)象,在接觸這些新事物和新現(xiàn)象的過程中,學生的腦海中一般會出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與這些現(xiàn)象不同或者相似的現(xiàn)象,通過在頭腦中對這些新事物和舊事物進行比對,學生會對這些思維進行滯留或者偏離,會對課堂教學的質量形成一定的阻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根據(jù)本學科的特點對課堂教學的進程進行重組,同時可以增加一些課堂演示來幫助學生的思維進行遷移和深化。
二、如何認識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基礎
對于新課程改革應該具有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新的評價標準要求課堂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展示空間,同時能為教師提供教學動力。課堂標準評價具有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在發(fā)展過程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這也是教學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應該首先評價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否得到了發(fā)揮,還要關注各堂教學是否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與此同時,還要分析教師的教學是否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二,要考慮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體現(xiàn)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應該可以教學改革的方向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充分調動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面對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進行深刻探究,以求探究出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最終對教學改革進行推動。
第三,課堂教學應該與當前教學改革的進程相匹配,將課堂的價值發(fā)揮到最優(yōu)。
第四,應該對本學科的特點進行重視。物理應該以實驗為基礎,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應該有其獨特的思維和方式,同時將課堂作為一個載體,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三、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方法
對于高中物理教學的評價,不能是一刀切,或只唯分數(shù)唯成績,而是應該多側面、立體性的進行,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才能全面、準確、公正地評價每一名學生。首先,應該對課堂教學制定嚴密的指標,將課堂教學活動與評價活動融合成一個整體。其次,應該對指標進行簡要說明。在調查的方法上,可以選擇問卷調查、網(wǎng)絡調查等方式進行。
案例:高中必修一《牛頓第三定律》的課堂教學中,高中老師往往會認為學生在初中物理中已經(jīng)學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對這一知識點一帶而過,而事實上,學生應該了解物體在不同運動時所具有的特點和性質以及狀態(tài)下相互作用力的情況。下面簡單介紹參與型教學在這一課中的運用。
首先,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可以舉一個例子,比如項羽力大,能夠拔山舉鼎但是舉不動自己的身體,由此對牛頓第三定律進行導出。其次,應該讓學生根據(jù)教材的內容進行自學,或與同桌討論,或小組交流,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出難以理解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有意愿去解決這些自己找出來的問題。第三,應該在學生和老師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全面的交流,可以先探討課桌上的書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從理論上進行了解,同時,讓學生談談日常生活中對力的感受,比如說明自行車在行進過程中,車的前后輪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的差異,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加以印證理解。通過這樣的方法,真正讓學生把學習知識從背誦、記憶知識變?yōu)槔斫?、運用知識,不斷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吳金花;;新課改下高中物理課程“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3年07期
[2] 周 東;關于中學物理課堂中探究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3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