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娜·阿布都熱
小茴香俗稱孜然,其生物學特性為長日照、半耐寒、耐早、喜冷涼的雙子葉春性作物,較耐旱但不耐澇。生育期65~85天。生育進程快,出苗35~45天進入始花期,花期5月上中旬,果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獲期6月中旬,常規(guī)株高30~55厘米。近年來茴香出口中亞、西亞各國,效益較好,是我縣主栽經濟作物之一。
我縣小茴香種植分為正播和套種,小茴香套種玉米是我縣小茴香主栽模式。現(xiàn)將小茴香播種技術及管理要點提出,供各農技人員及廣大農民朋友參考。
1 整地要求
宜選土壤肥力中上、保水性較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種植。每畝施農家肥2噸左右、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銨20~25公斤、硫酸鉀復合肥5~8公斤作基肥。適墑犁地,耕翻深度22~25厘米,整地必須達到墑、平、松、碎、凈標準。播前全田每畝用氟樂靈100毫升或150~180克施田補,兌水35-50公斤進行土壤封閉化學除草,務必要確保噴藥質量,做到不重不漏。
2 播種要求
正播小茴香采用等行距條播,行距15厘米,要求播行端直,播后及時鎮(zhèn)壓。套種小茴香在整地作業(yè)完畢后,按套種技術要求,先用機力鋪設玉米種植帶滴灌毛管和地膜,一膜一管,毛管置于地膜中間位置,地膜為70厘米,地膜采光面保持50厘米,務必做到鋪設端直。鋪設完畢后抓緊時間在預留種植行內搶播小茴香,采用小型拖拉機條播,每個預留行種植4行小茴香,行距15厘米,確保覆土嚴密,鎮(zhèn)壓確實。待全田播種結束后,要求每隔3-5米用一次性食品袋裝土擺放成線壓管壓膜,防止大風吹膜。據(jù)查證資料:小茴香春播時間與產量關系密切,一般春播時間適時提前,產量明顯提高。
3 小茴香田間管理
3.1 早春田管
以增溫保墑為中心。正播小茴香在播種后5天宜進行一次淺耙鎮(zhèn)壓,以利保墑促苗早發(fā)。出苗前遇雨要及時進行破除板結。淺耙方法以人工用柳條編制的耱輕耙為宜,方向要與播種方向垂直,耙深不大于2厘米。套種小茴香播后要及時進行再次鎮(zhèn)壓。
3.2 苗期田管
以化調為主,輔以人工拔草和間定苗。小茴香幼苗2~4葉期,務必噴施葉面肥1次(1%~2%的磷酸二氫鉀+0.5%~1%尿素)。幼苗5~8葉期,對生長過旺田塊局部噴施0.15%~0.3%縮節(jié)胺,增強旺苗基部節(jié)間粗度,降低植株高度,防止后期倒伏。
3.3 花果期田管
以防積雨淹害為重點,養(yǎng)根保葉,促粒實,增粒重。小茴香較耐旱但不耐澇,5~6月份如遇較強降雨,田間積水超過8小時,會形成淹害,造成植株死亡,甚至絕收。此期如若遇中至大雨,要及時排澇。小茴香花果期雖對水肥要求不高,但重疊時間較長。氣候異常、土壤干旱會對開花、受精以及產量造成不利影響,可葉面噴施濃度為0.2%~0.4%的硼、鋅微肥,提高結實率。小茴香生長中后期,有脫肥早衰(葉色發(fā)黃)的點片,可噴施1.5%~3%尿素葉肥,提高植株根葉吸收養(yǎng)分的能力,促使果實正常成熟。對葉色濃綠、有貪青晚熟趨勢的點片,可噴施0.2%~0.4%的磷酸二氫鉀,提高千粒重,達到整體收獲期一致。
4 適時收獲
適期收獲的形態(tài)標準:田間70%~80%茴香單株整體葉片呈橙黃,果皮微黃。過早收成熟不足,過晚則果實種子易落造成損失。收獲通常采用人工拔除后集中晾曬,碾壓后人工除雜質清選,裝袋儲藏,防止受潮。
作者單位:新疆喀什疏附縣鐵日木鄉(xiāng)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