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穎娜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移動通訊技術日新月異地發(fā)展,以互聯網和手機等即時通訊工具為載體的新媒體深入社會各個層面。在此背景下,以微信為代表的手機即時通訊軟件被廣泛安裝使用。文章選取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論證微信使用與大學生道德認知的相關性,分析微信使用對大學生道德認知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結合當代大學生在“互聯網”時代下的道德認知現狀,指出道德社會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微信;大學生;道德認知;價值觀;對策建議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具有流量消耗較少、兼容性較高、信息傳遞模式豐富的特點。根據騰訊2016年財報信息顯示,截止2016年第二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4%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8.06億。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移動應用對接數量超過85000個,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
根據中國最大的獨立第三方移動數據服務平臺TalkingData,2016年5月發(fā)布的2016年大學生人群移動生活洞察報告顯示,2015年在校生規(guī)模達到3700萬人,其中普通高校本??茖W生2625萬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智能設備更新換代加速,設備規(guī)模不斷增長,2015年全國大學生移動端累計活躍設備超13億。而隨著95后成為大學生的主力,人手一部手機成為大學生生活常態(tài),大學生設備規(guī)模也在增長,達到4400萬臺。在大學生人群關聯應用TOP20的調查分析中,微信覆蓋率達到50%,活躍率也名列前茅。
1.微信與大學生道德認知的相關性論證
本研究選擇的具體研究對象是在校大學生,即經過全國普通高校統(tǒng)考錄取,在普通高等院校學習的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
本次調查運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陜西理工大學和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兩所大學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就大學生使用微信的目的、接觸程度、行為概況等研究內容進行了調查分析。本次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51份,剔除其中28份漏填、17份數據有誤的問卷,最終得到206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82.07%。同時,針對有效問卷,運用“Cronbachα”進行信度檢驗,結果達到0.995,大于0.60,達到社會心理學問卷調查的基本要求。
1.1微信使用與大學生道德認知的相關性
1.1.1微信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對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影響
通過對微信傳播方式和傳播內容調查分析發(fā)現,從微信傳播方式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31億,相當于歐洲人口總量,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而在本次調查大學生對象中,使用微信的比例超過了90%,利用手機移動端使用微信的比例高達95%,僅有5%的大學生利用電腦客戶端、或者其他方式使用微信。手機移動端具有高便捷、使用方法簡單,內容豐富多樣和受時間和地點限制較小的特點,這無疑為大學生高頻率使用微信提供了有利條件。
另一方面,從大學生關注內容上來看,新聞資訊排名第一位,占比67.96%;其次是藝術文學,占比47.90%;第三是通過微信進行學術交流,占比43.69%;其次分別是通過微信關注趣事休閑、通過微信提升技能,占比分別為40.78%和31.55%。大學生對于外界的新聞最關切,微信在引導大學生關注時事熱點方面作用突出。當前互聯網時代信息眾多,各種欺詐、不良信息層出不窮、屢禁不止。大學生樂于探索新事物,對微信具有一定的依賴。雖然全社會都共同努力,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引領,但大學生辨別是非能力不足,應急處置能力缺乏,都是亟待彌補的不足。值得欣慰的是,調查中大部分學生表示,通過使用微信,不僅獲得了自己學習、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還利用微信人性化的聊天互動、朋友圈增進了同學朋友關系,提高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1.1.2微信的使用動機和使用程度對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影響
研究中發(fā)現,微信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在對大學生使用微信的目的進行考察時發(fā)現,排名第一位的是通過微信獲得更多的信息,占比79.61%;排在第二位的是打發(fā)時間,占比52.9%;排在第三位的是交到更多朋友,占到了36.41%;排在第四位的是拋開煩惱,占到了19.42%;另外,還有少部分大學生認為可以從微信中獲得成就感以及利用微信扮演不同的角色,說明微信的主要功能的是傳遞信息,而大眾也將獲得信息作為使用微信的最主要的目的。
在微信的使用程度方面,在對每天的使用時長進行統(tǒng)計時,發(fā)現排在第一位的是1小時以內,占比45.15%;其次分別是1小時到3小時之間、3小時到8小時之間、8小時以上,分別依次占比35.92%、14.08%、4.85%。大部分大學生微信使用時長較為合理,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在考察微信的使用情況時,發(fā)現大部分大學生在使用微信時最喜歡刷朋友圈;其次是瀏覽各類公眾號;第三是聊天交友;第四是通過微信學習新知識,第五是通過微信分享信息,還有少部分人通過微信滿足“秀”、“曬”、“炫”的心理,以及開微店做生意。這表明微信已經深入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也對微信的使用程度越來越強,隨著時間的推進,未來微信必將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深入影響大學生的道德認知。
1.2微信對大學生道德認知和價值觀的影響程度
通過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程度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在微信影響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的問題上,有67.57%的受訪對象表示微信影響自己的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有83.5%的受訪對象表示微信對自己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有87.38%的受訪對象表示微信促進了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表2)。具體而言,由于微信內容豐富,閱讀方便的特點,直接的影響了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大學生在微信使用方面,全天都處在一個活躍的階段。在對每天的微信使用時長進行統(tǒng)計時,排在首位的1小時以內,占比45.15%;其次是1小時到3小時之間,占比35.92%;第三是3小時到8小時之間,占比14.08%;還有約4.85%的大學生每天使用微信的時間超過了8個小時,占比4.85%。進一步訪問發(fā)現,只有29.13%的受訪對象表示在做其他事情之前不會查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其余70.87%的受訪對象均有在做其他事情之前查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的經歷或習慣。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移動端的逐步成熟,微信對大學生的影響已成事實。如果能夠正確處理學習成長和微信影響的關系,不僅能夠促進自身健康成長,還能借助微信的優(yōu)勢為自己成長增加青春正能量,使自己的人生、成長都更加順利。反之,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其關系,就極有可能造成阻礙個人成長、辜負學校和家庭期望、與自己的目標相行漸遠等負面影響。因此,積極面對并正確處理微信所帶來的影響,就顯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2.微信對對大學生道德認知的影響給德育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
2.1 微信傳播背景下大學生德育工作開展優(yōu)勢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市場經濟的轉型升級,以“90后、95后”為代表的大學生表現出新時代下獨有的特質,更加的注重個人情感。“90后、95后”普遍抗壓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更加需要親近式的教育引導。當前大學生德育工作難度日益增加,利用微信的親切化、便捷化可以有效的促進大學生德育工作。借助微信的功能特色優(yōu)勢,通過培訓大學教師和學生干部,深入有效開展微信教育引導,提高德育效果;另一方面,大學生在正確使用微信的過程中,近一步加強了自己對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樹立,有利于大學生凝聚青春正能量,健康快樂的成長。
2.2 微信傳播背景下大學生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
微信傳播背景下的信息多元化、自由化是大學生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由于大學生社會經歷少、思想還不為成熟,接觸形形色色吸引力強的微信以后,往往來不及思考和權衡,就被網絡中不良、扭曲的文化所淹沒。同時一旦受到影響,沒有及時得到糾正,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不斷滲透的不良文化,都將導致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誤入歧途。
3.對策建議
3.1 多角度全方位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微信,發(fā)揮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勢
微信是一把雙刃劍,合理使用微信,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個人發(fā)展成長,還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利用學校的集中性、家庭監(jiān)護人對子女的熟悉性和社會的多元性,對大學生進行集中、深入和全面的引導教育。利用微信傳播的便捷性、快速性,建立青春正能量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對大學生思想政治進行教育,最大程度發(fā)揮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力影響力。
3.2制造正向輿論氛圍,加強大學生網絡交往和網絡道德管理教育
積極制造正向輿論氛圍,利用大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積極營造正向輿論氛圍。加強對大學生的自律教育,培養(yǎng)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能力。針對網絡時代特點實際,制定符合倫理道德的規(guī)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則。選取和大學生關系密切的話題,不定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宣講如何正確地進行網絡交往,增強大學生信息時代言行規(guī)范的理解認識。充分營造正向輿論氛圍,對于網絡交往和網絡道德有待改進的學生及時進行糾正,對于表現優(yōu)秀的進行榜樣示范。
3.3 重視高校官方微信平臺建設,健全完善高校網絡教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使用方便快捷、交互式應用廣泛、開放性功能強大的微信公眾平臺,已經成為一所大學傳遞信息、凝聚情感的重要渠道,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之一。高校應當重點官方微信平臺建設,通過明確內容定位,除過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針對當下的校內重點話題或者社會熱門話題進行重點宣傳、正確引導。另一方面,建立長效運營機制,保證高校微信平臺推送質量和數量,加強大學生對于學校的認可,健全完善高校網絡教育。
[參考文獻]
[1]田仲金.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 2014.
[2]程博,胡瀾,陳耀輝.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網絡交往及網絡道德調查[J].經濟師, 2013(8):139-141.
[3]王英紅.微信公眾平臺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4(22):24-26.
[4]朱娟娟.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中的高校輔導員角色擔當[D].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1.
[5]何漁陽.基于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微信使用研究[D].河北大學, 2014.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