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1. 燕麥片煮著更好吃
問:燕麥片如何煮好吃呢?
答:煮燕麥片的營養(yǎng)比沖的要好,其中需要煮較長時間的燕麥粒最好?,F(xiàn)在超市里最多的是速溶的所謂“營養(yǎng)麥片”,其實它根本不能算作“燕麥家族”成員。因為其中燕麥成分很少,糖分、奶精等添加劑卻很多,不僅增加了額外熱量,還不利于健康,最好少吃。
另一種受到人們喜愛的是“免煮”燕麥片。這些燕麥片是將燕麥經過烘烤等工序以后,打碎成小片。這樣用開水沖泡3~5 min也能吃了,很適合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人。這種燕麥片成分大多是純燕麥,但經過加工后,其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會損失一些。
除了“免煮”的,還有一種“快熟”燕麥片。它與“免煮”的不同之處是,燕麥粒沒經打碎,而是直接切成薄片,所以這種燕麥片是需要烹煮的。但因為也經過烘烤,所以其烹煮時間比生燕麥要短。這種燕麥片一般沒有添加物,比免煮的更健康一些,但因為經過加工,營養(yǎng)也會損失一點。不過因為它方便好煮,仍然值得向繁忙的都市人推薦。
營養(yǎng)最好的是原汁原味的燕麥粒,口感也最好。把生燕麥先用冷水泡上30 min,再和米飯一起煮,煮出來的飯很有嚼頭。
2. 問:如何判斷雞蛋是否變質了?
答:把雞蛋打開后,發(fā)現(xiàn)蛋黃散了,蛋白、蛋黃混在了一起,或者有霉味、腐臭味,就不能再食用了,這是判斷雞蛋是否變質的最直接方法。還有一種是日光透射法。用左手握成圓形,把蛋放在圓形末端,對著日光透射,新鮮的雞蛋呈微紅色,半透明狀態(tài),蛋黃輪廓清晰。如果看出去覺得昏暗不透明或有污斑的,說明雞蛋已經變質。也可以用冷水試試。如果蛋平躺在水里,說明很新鮮,如果它傾斜在水中,它至少已存放3~5天了;如果它筆直立在水中,可能存放10天之久,如果它浮在水面上,這種蛋有可能已經變質。
3. 魷魚不成卷的原因
問:自己做的魷魚卷都不成卷的,怎么處理?
答:魷(墨)魚干用溫水浸泡回軟后,再改刀成形下鍋爆炒,具有柔而不綿、酸甜適口的特點。要使魷(墨)魚成卷,須掌握以下要領:第一,浸泡恰當。新鮮墨魚或用堿水發(fā)制的魷(墨)魚,組織結構都比較松軟,遇高溫容易卷曲成形。而魷(墨)魚干則較硬綿,因此事先需用溫水浸泡,浸泡的時間視魷(墨)魚的大小厚薄而定,以用手指掐得破魷(墨)魚干表皮為度。這時的魷(墨)魚干外表回軟,但里面還未浸透,若經高溫爆炒回軟的表皮猛然收縮,易于卷曲成形。
第二,選定正面是關鍵。一般把魷(墨)魚的凹面定為正面或硬面,而把凸面定為反面或軟面。因為魷(墨)魚卷曲的方向是由正面向反面翻卷的,所以剞花刀要在正面進行,若在反面剞花刀,魷(墨)魚則不易卷曲成形。
第三,正確操刀。用刀前要將魷(墨)魚表面的薄膜輕輕刮凈,但不能損傷它的皮肉。剞刀時,斜刀深度為魚體厚的3/4,直刀深度為魚體厚的4/5,刀口交叉要成直角。半扇魷(墨)魚正身改成3~4個三角形塊子,比改長方形塊更容易卷縮成形。
第四,把握好油溫。油溫是否恰當,也是直接影響魷(墨)魚卷成形的一個重要因素。荔枝魷(墨)魚卷從烹制法上講屬于爆,所以油溫要求高,以七八成油溫(180~220℃)下鍋爆炒為宜。現(xiàn)在一些廚師以過大油的方法來烹調魷(墨)魚卷,這是一條值得重視的經驗。因為過油的油量大,油面寬,鍋內溫度也持久穩(wěn)定,容易使原料受熱均勻,卷縮成形。過油時,當魷(墨)魚翻花成形就要迅速撈起,以免魷(墨)魚受熱過久口感老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