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尊敬的領導、各位同行朋友:
大家好!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的話題:選擇!人生如棋,起手無悔。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幾乎每天我們都會面臨不同的選擇,如何選擇才無悔,尊重內(nèi)心的本真最重要!即使受挫,被碰得頭破血流,但只要是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受多大的苦也能堅持,也無怨無悔。
金風送爽的深秋季節(jié),作為國培生,我第一次踏入了大同大學的大門,開始了為期40天的理論進修。見識了來自全國及省內(nèi)專家教師的風采,講座種類也是異彩紛呈,各具特色。他們的講座都是個人多年實踐智慧的總結,給人啟發(fā)很大。讓我深深感受到,每一個名師的背后,既有扎扎實實的實踐,更重要的是他們善于思考和總結提煉的可貴精神。
11月2日,我們又轉(zhuǎn)戰(zhàn)步入了暖意融融的翼城北關小學進行第二階段的實踐基地學習。翼城的學習給我的感覺是充實、溫暖還有幸福。
翼城縣北關小學創(chuàng)建于1964年,文化積淀相當深厚?!笆〉掠痉缎!薄笆』A教育課程改革基地?!薄笆≌Z言文字規(guī)范化示范學校”等榮譽掛滿整整一墻壁?!盀閷W生幸福人生奠基”是其秉承的辦學理念。步入校園,無論是校園文化建設還是校本課程的設計,處處體現(xiàn)出一種“整合”的文化。
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團隊合作力量大——人的整合
只有完美的團隊,沒有完美的個人,這是校長呂德勝一向秉承的理念。呂校長在他的講座中語重心長地指出:一個學校能夠勝出,鍛造出他人無法超越的核心競爭力,唯一憑借的就是團隊文化。團隊文化不是寫在報告里,講在口頭上,而是刻在人們心里。為此學校采取了“長板先行,短板增值,間隙加密”的整體提升、合作互動策略,注重內(nèi)涵式發(fā)展,實現(xiàn)“內(nèi)外兼修”,實現(xiàn)硬實力和軟文化的“軟硬并舉”,加強團隊文化建設。
處室的整合,北關小學將德育處、大隊部、心理咨詢室整合成政教處,面向?qū)W生,為學生服務;學籍管理中心、教師管理中心整合為教務處,面向教師,為教師服務;學業(yè)評價中心、教學研究中心整合為教研室,面向課堂,研究課堂,向四十分鐘要質(zhì)量;電教中心、檔案室、辦公室、打印室四室合一為后勤服務中心,先后增設了特長發(fā)展處、名師工作室,實現(xiàn)了管理部門的整合。教師從面對多種檢查的應付變成了只面對一種檢查的專注,負擔減輕了,壓力變小了,心情舒暢了,吻合了學校以人為本,提質(zhì)增效的理念。
智慧的整合,每個學期開學的前一周,學校的老師都會自發(fā)到校進行集體備課,既節(jié)約了時間提高了效率,還尊重了個性創(chuàng)作有利于群策群力,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二、魅力花鼓成名片——文化的整合
初到翼城,正好恰逢縣城召開運動會,有幸欣賞了開幕式盛況,一下子便被翼城花鼓所吸引,激越的鼓點,優(yōu)美的舞姿,變幻多樣的隊形,美輪美奐,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接。后來在學校學習的時間,每到周五,便能看見花鼓隊的孩子們在興致勃勃地練習花鼓。后來聽呂校長介紹,《翼城花鼓》已經(jīng)被編成校本教材,引進課堂,全校推廣,成績顯著。翼城被譽為“花鼓之鄉(xiāng)”,北關小學依托翼城豐厚的文化藝術底蘊,以翼城花鼓為切入點,把特色校園辦得有聲有色,只能模仿,無法超越。花鼓成為翼城的一張名片,把翼城北關小學推向了全國。
三、課堂整合提高效——課程資源的整合
單元整合以單元主題為魂,實施“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單元整合教學。我在北關小學學習期間,對所有課型進行了聆聽,感覺這種整合的思想教會了孩子們自學思考,而且課程經(jīng)過整合,縮短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學科整合,建立開放的大學習觀,以主題統(tǒng)領方式進行跨學科整合。在這個過程中,各學科教師精誠團結、同力合作,學生豐富了各學科知識,鍛煉了語言與表達、藝術與審美等綜合能力。
課程整合的過程就是提質(zhì)增效的過程。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作業(yè)布置也實行了整合。練習本、作業(yè)本、預習本三本合一,日記本、作文本合二為一,語文、數(shù)學、英語三科的“兩導兩練”貫穿于整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
資源整合統(tǒng)整于“課程工具箱”,一方面有利于資料的收集,大大提高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方便課題成果的整理,固化了教學研究成果,提高了教師的榮譽感和成就感。
北關小學的教學質(zhì)量每年都是全縣遙遙領先,也證明了這種做法的科學和先進性。去年臨汾市共考取4名北大、清華,其中三名學生來自翼城北關小學。
四、道德講堂是加油站——凝聚人心
北關小學的教師周一至周五日程滿滿,周一升旗,周二定本周計劃,周三教研例會,周四各部門通報檢查,周五第二課堂和總結例會,還要接受很多上級部門的檢查,兄弟學校的觀摩和學習,可老師們從不喊累和抱怨,每個人都是一臉陽光和快樂,即使是已經(jīng)快退休的老教師也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崗,決不敷衍塞責。為什么,老師們有這么大的能量和動力?原來學校的文化已經(jīng)深入人心,北關的獎牌特別多,細細看下來,“最美教師”被制成版面懸掛校園,每月一次的道德講堂教師可以講自己典型事跡,也可以講反思或感悟,可以講同事典型事跡,也可講家庭關愛之情。聽著那一句句肺腑樸實的話語,感受那一顆顆熱愛教育的心,所有的辛勞和付出都似乎變成了一種成長過程中的享受,這樣的活動把北關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弘揚了正氣,歌頌了美德,正能量得到了有效地傳遞。
學習北關小學后對比咱們實驗小學,我認為咱們學校亦有自己的優(yōu)勢,我們學習他校的長處而無須一味模仿,削足適履,各校有各校的特色,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理念,還要切合本地的特色,打造自己的文化,爭取把我校也建設成一流的名校,與北關比肩。
總之,無論是大同大學的理論學習還是北關小學的實踐學習,收獲很多,既提高了我的理論素養(yǎng),又提高了我的實踐能力。特別欣賞“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話,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這句話都適用,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接受不完美,允許有困難,尊重內(nèi)心當初的選擇,無論何時不放棄。教育這方熱土是我的選擇,既然選擇了她,我希望自己可以從中獲得職業(yè)的認同和幸福,希望凡與我有緣的,都能因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精彩!
老師們,回顧走過的三個月,我滿懷的都是感恩,感謝國家的政策,感謝大同大學給予我無私幫助的師長,感謝一路同行來自全省各縣的兄弟姐妹,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樣的機會,感謝在座姐妹們對我一路的支持和幫助,我特別相信“每個來你身邊的人都是你的緣分,都是在某一方面來給你做師傅的!”真心祝在座的各位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希望我的講座能給你啟示,說得不妥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出。
謝謝!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