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妮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自主參與意識;策
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2—0046—01
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已被公認為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重要理念之一,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活動為主線,全員平等參與”為目標的。但是,縱觀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會看到,學生自主參與意識仍然很薄弱,課堂上教師當主角的現(xiàn)象還很普遍。該如何改變這樣的情況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影響小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因素
1. 學習動機是影響小學生參與語文課堂教學的因素之一。學習動機與學習活動可以相互激發(fā)、相互加強。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會影響他們對語文課堂的興趣,而興趣是小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條件。
2. 學習態(tài)度影響小學生的參與表現(xiàn)。許多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認真的態(tài)度,大都認為只要認真聽講,即使不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也是好學生。其實,課堂中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很重要,對于教師的問題和任務,學生是否認真去思、去做、去悟就體現(xiàn)了他們的參與意識。
3. 缺乏預習復習意識。課前和課后的參與完全由小學生的自主性決定,但現(xiàn)在好多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幾乎沒有課前參與,課堂上只能被動參與了。
4. 在教育觀念上,有的教師放大甚至神化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的作用。教師不能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選用學生適合參與的方式,導致小學生出現(xiàn)合作、探究、學習的形式化傾向。
5. 在教學模式上,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填鴨式、一言堂”的固有模式,扮演著主導角色,甚至很多教師都不相信小學生能夠獨立完成任務,這在無形中擴大了教師的職權(quán)范圍,大小事都是教師自己完成,學生只是觀賞教師“獨角戲”的群眾。
以上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當作平等的學習伙伴,創(chuàng)造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課堂氛圍,而不是教師一個人自導自演。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意識的策略
1. 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強化主體意識。教學觀念是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形成的一種理念,也是一種認知,這種理念和認知對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有較大的影響。教師要有意識地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教你學”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真正讓課堂教學從教師的講堂變?yōu)閷W生的學堂,強化學生自主參與意識。
2. 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參與。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對某個教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個教師的課感興趣。而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來自教師對學生的熱愛、理解、尊重,來自教師精深的教學業(yè)務和精湛的教學水平。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不僅要精神飽滿,語言簡潔,同時要微笑教學,用充滿激情的話語啟迪學生。教師要尊重和關(guān)愛每個學生,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個性特點,注重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從而在課堂上建立一種無拘無束、融洽友好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產(chǎn)生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輕松、愉快、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3. 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課堂參與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設計課堂參與活動時,要清楚地認識到男女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優(yōu)勢。對于學生的“閃光點”要及時肯定并加以激勵,尤其是對中等生和后進生,教師更要給他們選合適的表現(xiàn)機會,在知識的索求過程中,讓每個學生能經(jīng)常品嘗到成功的快樂,使每個學生感受到教師僅僅是引導人、領(lǐng)航人,自己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
4. 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發(fā)揮主體功能。課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校內(nèi)外的溝通、學科之間的融合,不僅使語文學習的天地更為廣闊,而且還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發(fā)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內(nèi)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功能,加強語文實踐,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一個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帶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到課堂,互相傳閱,并利用班隊活動課、早讀時間讓他們交流。鼓勵學生多讀書,引導學生積累實踐經(jīng)驗,提高語文能力。課外,還可以讓學生動手查閱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教學、主動學習。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盡可能地激活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只有當小學生敢于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活動時,課堂才會變得有生命力,知識才會得以傳遞和拓展。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