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霞
目前,初三中考一輪復習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追求一種“讓書本知識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讓學生所學知識用得來”的高效課堂,讓學生從“學會”實現(xiàn)“會學”的轉(zhuǎn)變是所有教師、教學研究人員研究的課題。前幾天,圍繞這個話題,我們區(qū)開展了一次物理主題研訓活動,以課例為抓手開展研究,活動中呈現(xiàn)了一節(jié)《壓強》復習課,結合這節(jié)課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本人談談自己的看法。
環(huán)節(jié)一:展示交流
這節(jié)課圍繞固體壓強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展示交流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對學生自主復習的情況進行反饋,教師設計了預習學案,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知識梳理,以填空的形式呈現(xiàn);二是對“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的復習,是這樣設計的:
實驗探究: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請補充方案一,完成方案二。
課堂上,教師利用投影展示了一位學生的預習學案,并請學生介紹了所設計的兩種方案,是利用壓力小桌、沙槽和重錘探究壓力和受力面積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教師按照方案在磁性
黑板上擺放器材,沒有利用實物演示。完了之后,問:有沒有不同方案?另一學生回答了用海綿、裝有水的瓶子進行實驗的方案,還上去在磁性黑板上用器材的模型進行了演示,完了之后,教師問:對探究性實驗應關注哪些方面?通過學生的回答和教師的補充,要求學生從實驗方法、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對實驗進行理解。講完之后,教師又投影展示了一位學生的預習學案,叫其他學生看看有沒有問題,結束后,才進行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大約用時16分鐘。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的思考:
有效的做法:
1.教師精心設計預習學案,有的放矢。利用學案,引導學生回顧基礎知識、重點實驗,提高了課堂的利用率,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探究活動的學案設計中,方案一教師給出了提示語句,方案二沒給,這樣的設計能幫助學生抓住探究實驗的重點,有效解決了學生表述時的困難。
2.注意方法的點撥。在實驗的復習中,提醒學生要從實驗方法、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這幾個方面進行,關注實驗過程,真正理解實驗。
需改進之處:
1.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節(jié)奏把握不是太好,用時太長。該班級是一個基礎很好的班級,在“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實驗復習中,第一位學生匯報很好,第二位學生就不用再上去匯報了,只需將他的預習學案投影展示一下就行了。另外,在小結之后,發(fā)現(xiàn)了一位學生的學案做的有個小問題,又投影講評了一下,費了時間,顯得有點拖沓了。
2.實驗的拓展不夠,這是一個好的班級,可以在學生對實驗進行了自主復習,已經(jīng)掌握不錯的情況下,進行拓展,借助近兩年相關的中考題考查學生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深度。
3.本環(huán)節(jié)只展示了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自主復習情況,而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情況未顧及。我認為,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存在問題,為了提高課堂的利用率,教師可以課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了解,通過批改預習學案,發(fā)現(xiàn)問題,課堂利用很短的時間展示有問題的學案反饋一下即可。
環(huán)節(jié)二:知識整合應用
教師根據(jù)剛才的活動情境,編制如下例題,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例題:重錘的質(zhì)量m1為0.3kg,底面積S1為8cm2,放在水平放置的桌面面積S2為100cm2的四釘小桌上。四釘小桌的質(zhì)量m2為0.125kg,一個釘腳的底面積S3為12mm2,(g取10N/kg)
(1)計算重錘的重力G1;
(2)計算重錘對四釘小桌的壓力F1和壓強p1,并畫出重錘對四釘小桌的壓力示意圖;
(3)計算四釘小桌對沙子的壓力F和壓強p。
學生完成例題,教師巡視指導,并選擇做得較快較好的一位學生的學案投影講評,學生做得基本沒有問題,不過還是沒來得及做完,教師根據(jù)學生做的情況進行了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用實物演示,強調(diào)了如何判斷受力面積。完了后,請學生小結:壓強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單位換算。教師就把1cm2=10-4m2,1mm2=10-6m2板書在黑板上,然后提醒學生還要注意受力面積和壓力大小的判斷,在水平面上F=G,若放在斜面上,F(xiàn)≠G,講完之后,學生接著思考下面問題:
(4)若將重錘沿水平方向切去一半,則剩下的一半對四釘小桌的壓強如何變化?沿豎直方向切去一半呢?由(4)問,過渡到下一知識點的復習:如何改變壓強。學生小結方法后,教師給出了課本上的圖片,由學生判斷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改變壓強的?完成了中考指導書上的相關題目,還給出了這樣一個例題讓學生判斷對錯。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的思考:
有效的做法:
1.精心設計例題,呈現(xiàn)方式自然。例題的設計有梯度,思維有含量,考查的知識點全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抓住重點,有效突破難點。教學中,抓住學生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如,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判斷、單位的換算等,通過提問和演示活動的方式加以強調(diào),并及時小結。
3.有效利用物理課本。復習中,教師展示課本圖片讓學生判斷壓強的變化情況,抓住課本資源,這種做法值得借鑒。
需改進之處:
給學生思維的空間不夠??赡苁乔懊嬉粋€環(huán)節(jié)的耽誤,教師在給學生完成例題時,比較倉促,較快的學生都沒做好就講評了。講評中,一些注意點的提煉,未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回答,基本以教師為主。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反思,再結合自己多年在初三教學一線的經(jīng)驗,對如何提高物理一輪復習的有效性,有這樣的一些思考:
1.重視課本。在一輪復習中,教師要重視物理課本,有效利用課本中的資源。經(jīng)??吹揭恍┙處熒蠌土曊n時課本也不帶,就不要說用了,實際上教師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你輕視一分,學生就會輕視十分,如果你在上課的過程中經(jīng)常展示利用一下課本中的圖片、題目、實驗等,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回歸到課本了。
2.激發(fā)興趣。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來說,中考復習過程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壓力大,任務重,每天重復著差不多相同的事:上課、寫作業(yè)、考試,很容易厭倦,失去學習的熱情,所以,作為一個老師,復習中就不能一成不變,要善于“玩花樣”,多學習,多動腦,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每天有點新意,讓學生每天能耳目一新,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了,學生有了興趣,學習就能主動,課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3.精選好題。一輪復習要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十八章內(nèi)容,時間緊,內(nèi)容多,所以我們沒有時間搞題海戰(zhàn)術,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課堂效率,雖然課堂的長度我們不能增加,但我們能增加課堂的寬度,精心編選好題、典型題讓學生練習,通過一題多練、一題多變而實現(xiàn)一題多效。
4.敢于放手。復習課相對新授課來說,更應該讓學生成為主角,所以教師要敢于放手,課堂上,教師要惜字如金。練習中的錯誤要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需注意的問題要讓學生講出來,方法規(guī)律要學生自己提煉出來,從學生嘴里說出來的東西,比教師喋喋不休地講幾遍效果都好,所以,教師要認清這個事實,放手讓學生“自己的課堂自己做主”,相信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們會還我們一個精彩!
參考文獻:
[1]朱軍.淺談中專物理的有效性教學[J].科技信息,2013(3).
[2]蘇明義.中學物理教學建模[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