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鳳
【摘要】 目的:探究急診內科昏迷患者的疾病病因和搶救方法。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急診內科收治的昏迷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析昏迷患者的發(fā)病原因,搶救措施和臨床效果。結果:對昏迷患者的病因進行總結和分析,其中顱腦疾病發(fā)生率較高,共40例,占35.39%;其他疾病按發(fā)生率依次為,代謝性疾病為27例,占23.89%;中毒性疾病為24例,占21.23%;心血管疾病為20例,占17.69;其他疾病為2例,占1.76%。所有昏迷患者經過治療和搶救后,痊愈或者好轉患者103例,占91.15%,死亡10例,占8.84%。其中顱腦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較高,各4例,各占所有患者的3.53%。結論:急診內科的昏迷患者病情相對危急,死亡率較高,臨床醫(yī)師應該認真的詢問病史,對患者進行細致的體格檢查,運用輔助檢查方法,準確的判斷疾病的病因,實施有效的搶救措施,做到早診斷,早治療,為患者的搶救爭取時間,以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急診內科; 昏迷患者; 搶救; 臨床研究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8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6-0156-02
昏迷是指機體對于外界的任何刺激無反應,強烈的痛覺刺激也不能夠被喚醒,不能夠認識自身和周圍的環(huán)境的最嚴重的意識障礙[1]。以意識內容、覺醒狀態(tài)和軀體運動完全喪失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杳允桥R床上常見的危急重癥之一,其搶救和治療的關鍵是防止腦功能的不可逆性損傷[2]?;杳曰颊叩牟∫驈碗s,加之患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不能有效的配合診治,增加了疾病治療的困難性和挑戰(zhàn)性,若患者不能經過及時和有效的治療,會使疾病進一步演變和加重。因此,對于昏迷患者進行全面和綜合的分析,快速和準確的判斷病情,實施科學合理的搶救措施,對于成功的挽救患者的生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3-4]。本次研究將對筆者所在醫(yī)院急診內科收治的113例昏迷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希望能夠為臨床的治療和搶救提供參考依據,現將相關內容進行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急診內科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昏迷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入院時均根據Glasgow評分對于昏迷程度進行評價,所有昏迷患者的Glasgow評分為3~8分,其中度和淺度昏迷患者51例,深度昏迷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嘔吐、肢體偏癱、發(fā)熱、抽搐,呼吸異味和瞳孔縮小,擴大或者不等大等伴隨癥狀。所有患者中,男59例,女54例,年齡20~81歲,平均(68.4±5.9)歲,昏迷至就診時間為30 min~4 h,平均(1.27±0.52)h。
1.2 方法
1.2.1 對昏迷患者進行快速和準確的診斷 患者在入院后,立即給予患者心電監(jiān)護、吸氧、開放靜脈通路等常規(guī)處置,急診醫(yī)護人員需要與送診人員進行嚴密的交接,并向家屬和送診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迅速評估患者的病情,進行昏迷狀態(tài)的評估,使患者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合并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肝功和腎功能,血糖、心電圖、電解質、心肌酶、CT和X線等等相關檢查,及時確定導致患者昏迷的原因,及時的補充血容量,維持水和電解質穩(wěn)定,并糾正酸堿失衡的狀態(tài),維護機體的循環(huán)功能,盡可能的避免腦功能損傷。急救措施與輔助檢查措施需要同時進行,為搶救患者盡可能的爭取時間。
1.2.2 早期處理 第一,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對于呼吸道阻塞的患者,及時清理異物、分泌物或者嘔吐物,保持患者有效呼吸,對于呼吸肌麻痹、呼吸微弱或者血氧飽和度較低的患者,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吸氧治療或者合適的機械通氣方法;第二,對于休克的患者,及時給予擴充血容量治療,給予患者擴張血容量的藥物,使缺血的組織得到供血,維持體內的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平衡。
1.2.3 對癥治療 第一,對于中毒的患者根據病情進行導泄或者洗胃處理,減少患者對于毒性物質的吸收,嚴重者進行血液灌流治療,根據毒物類型給予相對應的解毒劑,對于阿片類藥物和酒精中毒患者,選擇納洛酮進行治療,有機磷農藥中毒給予阿托品和氯解磷定等藥物進行對癥處理;第二,對于顱內出血的患者,給予甘露醇進行脫水和降低顱內壓處理,同時給予降血壓和改善腦循環(huán)藥物進行治療,評估患者的病情程度,必要時轉腦外科進行急診手術治療;第三,對于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患者,給予患者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藥物進行治療,對于心律失常嚴重的患者,給予同步直流電復律進行治療,有心臟驟停的患者,給予心肺復蘇處理,必要時及時轉心內科或者心外科進行手術和對癥處理;第四,低血糖的患者,取50%的葡萄糖患者進行靜脈滴注;第五,對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患者,給予小劑量的胰島素靜脈滴注,并同時給予大量的補液進行對癥治療,糾正脫水癥狀;第六,對于肝性腦病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同時,清除腸道積血,給予弱酸保留灌腸和降低血氨藥物的對癥處理;第七,肺性腦病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同時應用抗感染等藥物的治療,并應用呼吸機輔助通氣。
2 結果
2.1 昏迷患者的病因分析
對昏迷患者的病因進行總結和分析,按照發(fā)生率依次為:顱腦疾病共40例,占35.39%;代謝性疾病為7例,占23.89%;中毒性疾病24例,占21.23%;心血管疾病20例,占17.69;其他疾病2例,占1.76%,見表1。
2.2 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分析
所有昏迷患者經過治療和搶救后,痊愈或者好轉患者103例,占91.15%,死亡10例,占8.84%。其中顱腦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較高,各4例,各占3.53%,見表2。
3 討論
昏迷患者的主要發(fā)病機制為腦干網狀結構的激活系統或者大腦皮層受到廣泛損害時,引起可逆性或者器質性病理改變,減弱患者的覺醒狀態(tài),減少患者的意識內容,造成昏迷[5-6]。該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和所涉及的系統和學科比較廣泛,導致病情更加緊急和危重。有研究表明,患者的昏迷指數評分越低,患者的病情越嚴重,患者的生存率相對越低,為昏迷患者最大限度的爭取搶救時間是治療的重點,因此臨床醫(yī)生應該注重病史的詢問和細致的體格檢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綜合和全面的分析,盡快的確定病因,實施對癥,合理和有效的救治措施,對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7-8]。
在本次研究中發(fā)現,顱腦疾病在昏迷患者的病因中占有的比例較高,共40例,占35.39%;在病因中按照發(fā)生率依次為代謝性疾病27例,占23.89%;中毒性疾病24例,占21.23%;心血管疾病20例,占17.69;其他疾病2例,占1.76%。在顱腦疾病中,腦出血和腦梗死的發(fā)生率較高,在代謝性疾病中,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低血糖的發(fā)生率較高,在中毒性疾病中,酒精中毒的發(fā)生率較高,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較高,臨床醫(yī)生應該提高對昏迷疾病中常見病因的認知,重視對于昏迷疾病常見病因的診斷;對于患者的搶救過程中,臨床醫(yī)師根據患者的既往病史、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結果三大方向作為診斷思路,快速和準確的確定病因,并在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和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開放靜脈通路等早期治療的基礎實施對癥處理,較好的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結果顯示,所有昏迷患者經過治療和搶救后,痊愈或者好轉患者103例,占91.15%,死亡10例,占8.84%。其中顱腦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較高,各4例,各占3.53%。
綜上所述,早期的疾病診斷和有效的急救措施,為搶救爭取時間,防止臟器的進一步損害是控制病情和挽救患者的生命關鍵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魏偉,劉小華,黃興,等.662例昏迷患者內科急診搶救回顧性研究及分析[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3):269-270.
[2]何啟蓉.80例急診內科搶救昏迷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24(6):962-963.
[3]黃七任.急診內科的昏迷患者發(fā)病原因分析及處理措施.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8):134-135.
[4]李軍.急診內科搶救昏迷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探討[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6,10(1):45.
[5]崔耿.急診內科搶救昏迷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法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5,36(5):885-886.
[6]孫敏.急診內科昏迷患者搶救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2015,28(52):179.
[7]韓平.急診內科搶救昏迷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5):118-120.
[8]廖祥明.急診內科搶救342例昏迷患者的回顧性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6,22(1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