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銀波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后,小學語文課堂已經逐步的實現了創(chuàng)新型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對學生進行趣味性知識教學,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實現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提升語文教學效益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途徑
引言:教學效益既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又展現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應該受到極大的重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認知能力和情感態(tài)度都得以有效進步,實現道德素養(yǎng)和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是小學階段語文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實現語文教學效益的提升,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參與一切學習活動的根本動力,學生只有對知識充滿了探究的欲望,才能夠跟隨教師的指導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想要實現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必須要注重學生求知意識的激發(fā)。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雙方交流活躍,教學效果就會好。因此,開展趣味性的語文知識教學,對于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有著重要作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的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一定要制定出符合學生情感需求的教學內容,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充分帶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可以在思維極度活躍的情況下進行知識的認知和理解[1]。結合課文內容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說與課本有關的小笑話、分角色表演等。使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欲得到充分的體現,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愿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愉快地學習。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學生對西沙群島一無所知,如果憑空講授,學生如聽天書。我就在資源中心選取了海底世界的圖片和西沙群島的有關圖片。首先,我問同學們喜歡旅游嗎?緊接著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并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通過學生自讀課文之后,出示西沙群島的有關圖片。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景色中,認識了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精心備課,調節(jié)課堂氣氛
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調節(jié)課堂氣氛的作用,學生是教師教學任務的主體,教師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對學生思維模式的構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課前應該調整好自己上課的狀態(tài),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這節(jié)課輕松愉快的氛圍,在教師生動的講解下讓學生愉快的接受這節(jié)課的知識。小學生在這個年齡本來就貪玩,對游戲情有獨鐘。教師應該抓住學生這個特性,把教學內容和游戲完美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在“游戲”中學,這樣就會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同學們在玩的過程中有所收獲,讓學生們體會到知識的力量與文學的藝術魅力[2]。
三、少一點題海戰(zhàn)術,多一點自主閱讀
語文知識內容體系龐大,教師制定教學計劃時通常會結合練習來實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不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環(huán)節(jié),教師都會布置下大量的練習任務讓學生進行完成。做完了課本上的習題,接著是課堂練習,做完了課堂練習,便是課外作業(yè)。課堂完不成,課后繼續(xù);白天完不成,晚上繼續(xù);上學完不成,周末繼續(xù)。大量的練習充斥著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答題的技巧是純熟了,但語文的積累與修養(yǎng)卻顯得欠缺和蒼白。語文教育的目標如何定位?顯然最要緊的不是學生答卷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辈浑y發(fā)現,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的語文積累、深厚的文化涵養(yǎng),才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真實追求!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效率
小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對身邊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從而沒有辦法長時間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如果教師教學內容太過乏味,那么就會造成學生思想的跳頻,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來教學,制造多種感官的刺激,這是一種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也是提供教學效率的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把課本上枯燥的畫面,變成以動的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一定會被深深的吸引,從而對學習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3],在我教授《假如》這節(jié)課時,我首先為同學們播放《神筆馬良》的故事,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時,同學們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同學們興趣盎然的時候,我問他們假如你們有一支神筆,你們會做什么,我讓同學們各抒己見,于是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
五、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教學生學會學習,不僅是個方法問題,而且是個教學的指導思想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論依據,古今中外不少著名的教育學家都嚴肅地提出過。我國古代就有“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名言。19世紀,德國卓越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深刻的指出:不好的老師轉述真理,好的老師教學生去發(fā)現真理。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更應該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達到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在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有必要抽出時間來讓學生回歸大自然,讓他們通過感官系統(tǒng),發(fā)揮想象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再把從生活中獲得的知識在課堂上表述出來。通過自身的體驗和體會,發(fā)現一些現象、一些變化。這樣學生可聯系實際掌握課本內和課本以外的知識。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把在電視上聽到的、看到的記下來,然后講給老師同學聽。鼓勵他們多看一些好的與課文有關的課外書,多積累詞匯、好句子、好的寫作方法。讀一些報紙、廣告,從這些方面獲得知識。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需要結合新時代的教育思想,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和手段,突出語文教學效益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中進行知識的積累,從而實現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麗.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之我見[J].成功教育,2016 (10)191-192.
[2]徐小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之我見[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1)271-273.
[3]侯志勇,劉鑫.多媒體技術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之我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0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