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嬪秀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言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并與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與體驗?!币虼?,抓好朗讀訓練非常必要且迫在眉睫。我們作為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有滋有味地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打好基礎(chǔ),形成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簡而言之,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五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讀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巧設情境,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借助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
在小學教材中,有不少課文配有形象生動、色彩鮮明、富有生活情趣的插圖,能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激發(fā)學生的愉悅情緒。我們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些插圖,為學生朗讀課文做好情感上的鋪墊,使觀察與朗讀相得益彰,讓這些插圖帶著孩子們走進一個個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歡笑、一同惆悵、一同悲傷……
2.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
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認為:“音樂是一種抒情性極強的藝術(shù)形式?!币虼?,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們?nèi)缒芮‘數(shù)剡\用音樂來創(chuàng)設情境、烘托氣氛,則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課文要表達的感情。
3.借助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的語言猶如春風細雨,不僅能滋潤孩子的心田,還能喚起他們的靈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達到有感情朗讀的目的。
例如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于永正老師上的課很多都沒有美輪美奐的課件,但課堂的書聲瑯瑯、抑揚頓挫,他們靠的就是有魔力的語言。有人評價王崧舟老師的教學語言:崧舟老師的教學語言是一種載體,一座橋梁,是引導學生走向語言百花園的魔針,是點化學生思維的魔杖。他的教學語言更像是一個個“生命之音”,奏響了課堂的生命樂章!
4.借助手勢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在學生朗讀時,揮動手臂,像指揮合唱打拍子一樣引導學生人情朗讀,教師在示范讀的基礎(chǔ)上以手勢導讀,使學生不僅耳聞其聲,而且目睹其形,進而人情入境地朗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創(chuàng)設情境
葉圣陶先生說的:“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應當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庇械恼n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體驗,但不會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提取、重組,沒有找到體會的切入點,也就沒辦法讀出該有的情感,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引導。
6.填補空白創(chuàng)設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作者由于表情達意的需要,在進行布局謀篇、遣詞造句時,有意地在字里行間或文章的結(jié)尾處留下許多有發(fā)揮想象余地的情節(jié)、情感或思維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想象。這些空間,我們稱之為“藝術(shù)的空白”。挖掘并填補這些藝術(shù)的空白,不但可以讓文童內(nèi)容更加豐富,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主題更加突出,而且能激活課堂,生成異樣的美麗,更重要的是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7.改變?nèi)朔Q創(chuàng)設情境
敘述、描寫性的文章中,一般都涉及人稱。人稱通常分為第一人稱(我、我們等)、第二人稱(你、你們、您等)和第三人稱(他、他們等)。三者比較,用第三人稱敘述,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較遠;用第二人稱敘述,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比第三人稱敘述近了一步;而用第一人稱則更進了一步。因此,我們在讀這類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人稱的改變,拉近學生與文章的距離,從而有滋有味地朗讀。
三、立足理解,品讀感悟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帶著對文童的情感朗讀,讓自己的情感在讀書聲中流淌,從而感悟出語言文字中蘊含的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
1.聯(lián)系上下文,把握課文感情基調(diào)
聯(lián)系上下文在文章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句子,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2.抓住重點詞語,領(lǐng)悟課文情感
重點詞語往往承載著作者的感情,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飽含深情的詞語去品味和思索,學生就會很容易尋找到文章的情感之源,為有感情朗讀打好基礎(chǔ)。例如,《開國大典》中“他們清早到了北京車站,一下火車就直奔會場”一句中的“直奔”就充分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想?yún)⒓娱_國大典的迫切心情。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進而深刻體會人民群眾因新中國成立而激動與自豪的心情。再如,“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中的“一齊”一詞,就充分表現(xiàn)了人們熱切盼望見到新中國締造者的心情,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便水到渠成了。
3.揣摩人物內(nèi)心世界,把握課文情感
《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中,“我的心繃得緊緊的……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真實地描述了作者當時的心情——作者擔心邱少云這個年輕的戰(zhàn)士忍受不了那種無法忍受的痛苦會突然跳起來或突然叫起來,那樣,潛伏的部隊就會暴露,導致的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的心繃得緊緊的”。但是,邱少云既沒有跳起來也沒有叫起來,而是頑強地忍受著烈火燒身的煎熬,于是作者緊張的心情便變成了難以言喻的痛苦——“心像刀絞一般,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學生感受到這種心情,就為有感情朗讀鋪好了路,搭好了橋。
四、形式多樣,百讀不厭
朗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可采用范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四人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廣闊的朗讀環(huán)境。如舉行朗誦比賽,讓學生自己選擇文質(zhì)兼優(yōu)的課文片段或詩歌進行配樂朗誦表演,當場評分、獎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chuàng)設情境是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可以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真情真境中學習語言、陶冶情感,有滋有味地進行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