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
西方主流媒體涉藏宗教報道的框架建構(gòu)
崔燕
在框架理論指導下,從新聞傳播學和語言學的角度,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及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涉藏宗教報道進行研究。借鑒坦卡特提出的“框架建構(gòu)載體”之“標題”“圖片”“消息源的選擇”“引述的選擇”要素,另增加“用詞選擇”要素為研究載體,探討西方主流媒體在對達賴的系列報道中是如何進行新聞框架建構(gòu)的。
框架理論;西方主流媒體;涉藏宗教報道;框架建構(gòu)
多年來,西方國家領(lǐng)導人頻繁會見達賴,其主流媒體也推波助瀾,不明真相的西方讀者被媒體誤導,對中國的人權(quán)、宗教自由產(chǎn)生了根深蒂固的誤解,進而對中國政府、中國國家形象形成了負面評價。“西藏問題”是西方國家牽制中國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美國歷任總統(tǒng)都曾不顧中國政府的反對,高調(diào)接見達賴。英美主流媒體在涉及此話題的新聞報道和評論中,都表現(xiàn)出較為一致的傾向性,將這一問題簡單地導向“人權(quán)”問題,制造中國宗教信仰無自由的假象,抹黑中國國家形象。筆者基于框架理論,從框架建構(gòu)載體出發(fā),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CNN)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系列涉藏宗教報道進行研究,以揭示其支持達賴集團合法性的目的和手段。
如果將大眾傳媒的新聞報道看作是人們觀察世界的一扇窗戶,那么,這扇窗戶就為大眾框定出了一幅社會景象。人們對現(xiàn)實社會的認知往往是通過各種類似這些窗戶的概念框架獲得的,而新聞媒體則通過對報道的選材、對語言的操控、對信息源的選擇等各種方式代替大眾進行框架建構(gòu)。
(一)框架
“框架”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應用到新聞傳播研究領(lǐng)域中去的。戈夫曼認為“框架”就是組織和引導個人、群體、社會之行為的一系列觀念和理論指導思想[1]。
塔奇曼對新聞“框架”里呈現(xiàn)出的現(xiàn)實景象提出了疑問,他認為人們通過窗戶所能看到的景象取決于這扇窗的大小、鑲嵌玻璃的多少、玻璃是否透明,以及窗外是對著街道還是房子后院[2]。恩特曼也持有相同觀點,即“框架”只呈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一部分,同時剔除了其他部分,并不能完整呈現(xiàn)所有景象,而某一事件若被傳媒反復報道或給予突出關(guān)注,則大眾也會隨之重點關(guān)注,并將其存儲于記憶中[3]。
(二)框架理論
20世紀90年代,國外關(guān)于框架理論的研究漸漸豐富起來。例如,加姆森將框架理論解釋為兩層意思:第一,框架框出“界限”。這代表了取材的范圍,也有“取舍”之意,將事實的一部分予以取用,而將其他部分予以排除。第二,建構(gòu)框架,用框架建構(gòu)意義,解釋、轉(zhuǎn)述或評議外部世界[4]。恩特曼用“選擇”和“凸顯”來解釋這一概念,選擇現(xiàn)實世界的某些方面,并在傳播文本中將其凸顯出來,然后對這些特定問題提供闡釋、因果分析、道德評判或處理建議[5]。恩特曼的“選擇”和“凸顯”與加姆森的“界限”一脈相承。
進入21世紀,框架理論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美國核心期刊《政治傳播》和《傳播學期刊》在1990—1999年的10年間,刊登框架建構(gòu)相關(guān)研究論文15篇,而2000—2009年的10年間,相關(guān)研究文章有38篇,可見框架理論已引起越來越多學者的關(guān)注。
近年來,框架理論被引入國內(nèi)學界,多用于外國媒體涉華報道的研究。從新聞傳播學角度出發(fā),借用框架理論,從涉華報道的標題、導語、信息來源選擇、常規(guī)議題等多個方面,對外國媒體的立場傾向、意識形態(tài)和思維方式進行剖析,從而了解外國媒體是如何利用框架來構(gòu)建中國國家形象的[6]。對于外國媒體的涉華報道,也有學者從語言學角度進行了研究。例如,范勇對《紐約時報》中的中國英語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異化策略常被應用于處理中國特色概念的翻譯[7]。耿芳對《紐約時報》中“名物化”和“被動化”的構(gòu)詞法和寫作技巧給予了關(guān)注,發(fā)現(xiàn)這些技巧是反映意識形態(tài)或偏見的隱蔽工具[8]。以上研究都得出了比較一致的結(jié)論:西方媒體給予中國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但報道的選材、措辭及評論多偏負面。
(三)框架建構(gòu)載體
坦卡特提出可以從11個方面衡量和識辨新聞框架,或稱之為“框架建構(gòu)載體”:(1)標題;(2)副標題;(3)圖片;(4)圖片說明;(5)導語;(6)消息源的選擇;(7)引述的選擇;(8)醒目引述;(9)標識;(10)數(shù)據(jù)和圖表;(11)總結(jié)性表述和段落[9]。
本研究借鑒Tankard的“框架建構(gòu)載體”中的部分載體要素——“標題”“圖片”“消息源的選擇”“引述的選擇”,另增加“用詞選擇”來分析CNN和BBC在涉藏宗教報道中是如何進行框架建構(gòu)的。
在涉藏宗教系列報道中,達賴是關(guān)鍵人物,以“Tibet”“Dalai”為關(guān)鍵詞檢索CNN和BBC的報道,搜集并梳理相關(guān)材料,從框架建構(gòu)載體視角探討西方主流媒體在對達賴的系列報道中的新聞框架構(gòu)建。
(一)標題
從標題看,“達賴喇嘛”常與西方領(lǐng)導人的名字同時出現(xiàn),尤其是與美國總統(tǒng)會見頻繁。CNN常以諸如“Obama meets with Dalai Lama”“Obama,Dalai Lama meet despite China’s appeal”“The Dalai Lama with U.S.presidents”“Obama meets with Dalai Lama despites Chinese objections”等為醒目標題,“選擇”與“凸顯”達賴與美國高層政治人物的互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達賴的身份和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在有意刻畫美國所謂“民主”的形象。然而,這些報道充分暴露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顧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反對,以“宗教、民主、人權(quán)”為幌子,支持達賴集團破壞中國穩(wěn)定的用心。
縱觀BBC涉藏報道的標題,大量聚焦于達賴出訪各國,或與各國政要的接觸。例如,“Dalai Lama in Israel”“Dalai Lama visits Britain”“Dalai Lama in Germany”“Obama meets Dalai Lama”“Clinton meets Dalai Lama”“Dalai Lama visits Germany”“Dalai Lama visits Mongolia”“Dalai Lama visits Switzerland”“Dalai Lama meets Blair”等。對于達賴的生日,BBC也會給予特別報道,如“Happy birthday Dalai Lama(July 6,2015)”。此外,達賴訪英,被英國倫敦城市大學授予博士學位的報道也顯得格外醒目“UK university honours Dalai Lama”。從看似客觀的系列報道的標題中,BBC努力通過“框架”鏡頭,從正面塑造達賴的形象。然而,一邊倒的積極報道,恰恰印證了達賴愈發(fā)明顯的政治企圖和愈發(fā)嫻熟的政治表演,也反映了BBC對于達賴集團的輿論支持。
(二)圖片
圖片是新聞事件報道的直觀體現(xiàn),理論上它為報道提供事實依據(jù),然而,從圖片角度、人物表情、周邊取景等方面,還可以看出媒體的立場和態(tài)度。媒體為捕捉新聞事件人物的影像,拍攝時往往不遺余力,并在后期編輯時,則會精挑細選。因此,刊出的新聞圖片必定與文字形成最佳匹配,其中蘊含著重要的信息,起到為內(nèi)容代言的作用。
CNN在對達賴的系列報道中,多以達賴與總統(tǒng)的交談、達賴演說為封面圖片(見圖1),角度正面居中,給予人物地位以充分的肯定??梢娖鋵π侣勈录旧淼闹匾暢潭扰c認可,使讀者在心中留下對達賴積極肯定的印象。
圖1 CNN涉藏宗教系列報道
BBC的圖片報道多以達賴的單獨演說為主,同時兼有達賴與各國政要的合影、握手、會談、獻哈達等,力圖通過圖片描繪達賴的正面形象,營造其廣受歡迎的輿論氛圍。
(三)消息源和引述
消息源即新聞事實的出處,或某言論、某觀點的提供者。為使新聞報道可靠可信,新聞工作者,包括各類文字寫作者,在引用他人表述時,都應做到追根溯源、還原事實,不能道聽途說、斷章取義。
對消息源的選擇也是媒體構(gòu)建新聞框架的重要手段。引用什么人的話、如何引用都是媒體或評論人在引導讀者時使用的“秘密武器”。CNN在進行針對達賴及涉藏宗教問題的報道時,往往巧妙利用不同陣營的表述,制造強烈反差,讓讀者產(chǎn)生同情達賴的情感,從而抹黑中國政府形象。
例如,2014年2月21日,CNN一篇題為“Obama,Dalai Lama meet despite China’s appeal[10]”的報道中,引用模糊消息源“Tibetan advocacy groups”(藏族宣傳團體)的統(tǒng)計,寫道:“Over the past five years,at least 125 Tibetans have set themselves on fire,mostof them fatally,to protest Chinese rule,according to Tibetan advocacy groups.”(據(jù)藏族宣傳團體統(tǒng)計,在過去5年中,至少有125名藏人通過致命的自焚行為,抗議中國政府的統(tǒng)治。)此消息源籠統(tǒng)而不明確,在追求客觀嚴謹?shù)男侣劷?,這一做法明顯不符合新聞規(guī)則,因而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125人)值得質(zhì)疑。然而,一般讀者并不一定會留意消息的可靠性,卻一定會對數(shù)字產(chǎn)生敏感,形成對達賴的同情感。
緊隨其后,CNN又引用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的原文:“‘Tibet-related affairs fall entirely with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China which allow no foreign interference,’Hua of the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aid.”[10](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稱“西藏相關(guān)事件完全屬于中國內(nèi)政,不容他國干涉”),從而與前文形成強烈反差:一邊是藏人的犧牲,一邊是政府的強硬態(tài)度。通過對消息源的選擇、引述內(nèi)容的對比,為讀者建構(gòu)了一幅弱者與強者抗爭的畫面,從而換取讀者對達賴的同情。
BBC則運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技巧,表達其對中國政府和達賴言論的不同態(tài)度。以2008年5月3日一篇題為“China renews Dalai Lama criticism”[11]的報道為例,BBC利用直接引語的手法翻譯了官方報紙《西藏日報》的報道:“The Dalai clique’s hopes of achieving Tibetan independence are increasingly dim,and at this time when their hopes have been destroyed,the Dalai clique launched a bloody violent event—their last bout of madness”the Tibet Daily said on Saturday.(星期六的《西藏日報》寫道:“達賴集團想要實現(xiàn)西藏獨立的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他們的希望被粉碎后,便發(fā)動了一場血腥的暴力事件,這是他們最后的瘋狂”。)
隨后對于達賴言論的描述卻使用了間接引用的手法。例如,“The Dalai Lama has repeated his position that he wants increased autonomy for Tibet within China,not independence.”(達賴喇嘛重申其立場,即他希望提高西藏在中國的自治權(quán),而并非尋求獨立)。此間接引用手法體現(xiàn)了BBC對于達賴的默認支持態(tài)度,而前文直接引用言辭激烈的官方報道,只不過是為后文進行鋪墊。倘若置達賴言論在前,官方報道在后,且使用相同的引用手法,讀者的感受將大為不同。
因此,消息源的選擇、引述內(nèi)容的選擇和先后順序的安排、引用的手法等都成為西方媒體有目的地引導其讀者的秘密武器,將讀者一步步帶入已經(jīng)設(shè)置好的“框架”中去。
(四)用詞選擇
在涉藏宗教報道中,CNN常將中性詞或褒義詞用在美國政府和達賴身上,而通過使用帶貶義色彩的詞將中國政府妖魔化。一邊將達賴尊稱為“His Holiness”[12],使人聯(lián)想到天主教教皇“the Pope”;另一邊用“rule”[10](統(tǒng)治)“claim”[10](宣稱)“tough line”[10](強硬路線)等詞匯來描述中國政府,將中國政府刻畫成殘忍、冷血的形象,而對中國政府為建設(shè)西藏、提高藏民生活水平、保護藏族文化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只字不提。對一些不可靠的數(shù)字和事件進行放大,甚至進行歪曲描述,而對存在的事實則進行有目的性的剔除。這就是CNN在涉藏宗教報道中的取舍手法。
此外,美國奉行“政教分離”政策,強調(diào)政治與宗教事務(wù)不得互相干涉。通過對CNN涉藏宗教系列報道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其語言描述自相矛盾,以及美國對華宗教政策與美國本國宗教政策相悖的雙重標準。例如,報道稱“Obama reiterated the U.S.position that Tibet‘is part of’China a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does not support Tibet independence.”(“奧巴馬政府重申美國立場,即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西藏獨立”)[10]。然而,在另一篇評論文章中作者寫道:“The Dalai Lama's decision three years ago to hand the running of his exile government over to an elected leader was partly designed to remedy these problems.”[13](“達賴喇嘛3年前提出將把他領(lǐng)導的‘流亡政府’移交給一位通過選舉產(chǎn)生的領(lǐng)導者”)。此處公然承認達賴不僅僅是“宗教領(lǐng)袖”,同時也是“政治領(lǐng)袖”,領(lǐng)導著一個所謂的“流亡政府”,并且達賴還要摒棄藏傳佛教轉(zhuǎn)世靈童制度,進行政治選舉,以產(chǎn)生新的領(lǐng)導者。因此,達賴所要建立的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而美國明確表示支持達賴所謂的“中間道路”[14],這與美國在國內(nèi)奉行的“政教分離”政策和原則背道而馳。
通過對以CNN和BBC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體涉藏宗教系列報道的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報道利用“凸顯”某一事件、“取舍”某些事實、“選擇”特別詞匯等手段,并配以精心設(shè)計的標題、精挑細選的圖片、巧妙使用的消息源和引述,努力建構(gòu)著“達賴的‘流亡政府’是合法的”“中國是沒有人權(quán)和宗教信仰自由的”這樣的框架,誤導其讀者,并惡意抹黑中國形象。這些報道看似客觀公正,但其一邊倒式的報道卻分明體現(xiàn)了利用新聞“框架”綁架讀者的客觀事實。
[1]GOFFMAN E.Frame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M].London:Harper and row,1974.
[2]TUCHMANG.Makingnews[M].NewYork:Thefreepress,1978.
[3]ENTMAN R M.Democracy without citizens:media and the decay of American politic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4]GAMSON W A.Talking poli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5]ENTMAN R M.Framing: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1993(4).
[6]張詠華,殷玉倩.框架建構(gòu)理論透視下的國外主流媒體涉華報道:以英國《衛(wèi)報》2005年關(guān)于中國的報道為分析樣本[J].新聞記者,2006(8).
[7]范勇.美國主流媒體表達中國文化特色詞匯的顯異策略:基于對2009年《紐約時報》涉華報道的實證研究[J].上海翻譯,2011(1).
[8]耿芳.《紐約時報》涉華報道的意識形態(tài)傾向:批評話語分析的視角[J].現(xiàn)代傳播,2012(7).
[9]TANKARD J W.The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media framing[M]//REESE S D,GANDY O H.&GRANT A E. Framing public life.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95-106.
[10]MULLEN J.Obama,Dalai Lama meet despite China’s appeal[EB/OL].(2014-02-20).http://edition.cnn.com/2014/02/ 20/world/asia/china-us-dalai-lama/.
[11]China renews Dalai Lama criticism[EB/OL].[2016-09-30].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7381672.stm.
[12]TRUONG N.Happy 80th birthday,his holiness the 14th Dalai Lama[EB/OL].(2015-07-13).http://ireport.cnn.com/ docs/DOC-1257087.
[13]BARNETT R.Opinion:no more Dalai Lamas?Not so fast[EB/ OL].(2014-09-23).http://edition.cnn.com/2014/09/23/opinion/dalai-lama-tibet-future/index.html?iref=al.
(編輯:文汝)
H313
A
1673-1999(2017)02-0075-03
崔燕(1981—),女,碩士,安徽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新聞英語、英漢翻譯和英語教學。
2016-10-08
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提升計劃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13年美國主流媒體涉華報道中的框架建構(gòu)”(TSSK2014B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