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依托布魯姆的掌握學習法理論,總結了《護理技術》課程在微課建設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有關整體規(guī)劃、類型方法和技術支持上的三個關鍵性問題,為護理課程建設、教學形式的轉變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掌握學習法;護理學;微課;設計
一、“掌握學習法”理論
“掌握學習”是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本杰明·S·布盧姆于20世紀60年代在卡羅爾“學校學習”的基礎上倡導提出的一種適應學生個體的教學理論[1]。他提出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主要是由于學習過程中積累的失誤未能得到及時、合理的幫助造成,而不是大家所認為的智力因素。只要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條件和足夠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學生會掌握學習任務而獲得較好的成績。由此他做出推論,個別教學是最理想的教學形式。在這種理論基礎的指導下,微課此種教學形式的出現(xiàn),恰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掌控學習進度,為每位學生提供頻繁的反饋和個性化的矯正幫助。
二、微課的產生
近幾年來,一種順應于學生接受習慣的教學形式——微課,成為教育領域廣泛討論的熱點。在國外,微課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國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David Pen-rose,他于2008年首創(chuàng)了“一分鐘微視頻”的微課程,其核心理念是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具體方法為錄制1-3分鐘的視頻,其中包括教學核心概念、聯(lián)系上下文的背景、學生閱讀或探索課程知識的課后任務,最后將成品上傳至學校課程管理系統(tǒng)中供學生自主學習。
國內對于微課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廣東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鐵生教授。他提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2]。國內外的專家們在微課促進教學效果上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微課順應了學生的接受習慣,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達成了更好的交互,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的熱情。
三、《護理技術》微課設計
護理學是一門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為理論基礎,研究有關預防保健、治療疾病、恢復健康過程中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術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綜合性應用科學[3]。護理技術是護理學生的主干課程,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是每一位護理教師所應考慮的重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微課這種教學形式的出現(xiàn)為護理教學開辟了新的方向。我校護理系《護理技術》這門課程,依托學院教學管理平臺,由護理教師和電教教學人員的共同開發(fā),以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為指導,建設了系列微課程。本文將從微課的整體規(guī)劃、類型方法、技術支持三個方面詳細說明微課設計研究。
(一)整體規(guī)劃
微課是以模塊的方式將某個知識點或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資源組合,并將教學資源與教學任務、教學活動、教學環(huán)境之間建立有意義的關聯(lián),形成一個主題突出、資源有序、內容完整的模塊化的資源包,便于師生有選擇地獲取自己需要的教學資源[4]。因此,護理技術微課程的建設首先需把握這一原則。依據(jù)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將《護理技術》中的知識點劃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教學內容重新序化的五大學習情境又以16個學習模塊、80個子模塊共同構建而成。涵蓋了醫(yī)院和住院環(huán)境、出入院護理、舒適與安全、醫(y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清潔護理、生命體征的觀察、飲食護理、藥療法、靜脈輸液和輸血、冷熱療法、標本采集、病情觀察、危重患者搶救、臨終護理、醫(yī)院和護理文件記錄等常用知識。微課的制作需要教師打破原有的知識結構和教學體系,重組教學內容。
(二)類型方法
《護理技術》微課生成視頻輸出的類型主要有計算機錄屏式和課堂實錄式兩種形式。計算機錄屏式主要是針對電腦的屏幕進行整體和局部區(qū)域操作的方式。其中依據(jù)制作過程中人像處理的方式分為綠幕摳屏式、畫中畫式和單純PPT式;課堂實錄式主要是應用攝像設備對教師授課的主要過程完整的記錄下來,按不同的教學形式分為演講式、采訪式、討論式、實訓實地拍攝式。
(三)技術支持
現(xiàn)在國內使用較多的視頻編輯軟件有Camtasia Studio和會聲會影X系列。《護理技術》微視頻的合成軟件采用的會聲會影X8。該款軟件支持屏幕錄制和編輯、動畫的插入、添加字幕和音樂,且操作簡單、易學,適合初學視頻制作的廣大教師。此外,三維動畫使用3D Studio Max2013版制作而成。該軟件有較強的角色動畫能力,優(yōu)質的渲染系統(tǒng)上的改進使動畫制作出來的三維效果更為突出。
四、總結
布魯姆在“掌握學習理論”中提出影響學習成績的三個主要變量及權重分別是前期知識準備、情感前提和教學質量。微課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教學支持資源,即以一定的結構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應用“生態(tài)環(huán)境” [5]。微課使“掌握學習理論”得以真正的實現(xiàn)?!蹲o理技術》該門課程依托此理論,建設了不同類型的微課程,在應用的過程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控制、課后反饋的信息收集、課前任務單的設計等問題。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我們將以上幾個問題作為重點研究的對象,以促進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曹秀娟,王言英,呂濯纓.試論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J].中國校外教育,2010(4):38.
[2][4]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3]李曉松.護理學導論[M].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蔣詠華. 高校微課建設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4,(23):73
作者簡介:李娜(1983.01)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護理教育、臨床護理。endprint